中新網9月20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臺南市發生校園營養午餐集體中毒事件,3所初中的學生18日喫了午餐後陸續上吐下瀉,到19日晚上爲止,總計有89人身體不適,目前情況已緩解。

臺南市傳出3所初中集體食物中毒事件。臺灣《聯合報》/臺南市衛生局供圖

臺南市衛生局表示,這3所初中的營養午餐都來自同一家供貨商好口味食品廠,懷疑可能是在食品處理過程中出現問題,目前已經採集學校及食品廠20多件樣品進行化驗。

臺灣市衛生局19日下午接獲通報稱,18日午餐後,1所初中2位學生出現身體不適症狀就醫,之後又接獲2所初中通報疑似食物中毒案件。

工作人員隨即前往餐盒食品工廠調查採樣,併到學校調查及採集殘餘食物樣品送驗,並向上級申請流行病學調查支持。如果檢驗及調查結果證實由病原性微生物引起,臺灣市衛生局將依規罰款新臺幣6萬元以上、2億元以下。

經查,3校學生18日中午食用了由業者提供的菜餚,18日下午2時起,陸續有學生出現腹痛、腹瀉等症狀,少數有嘔吐。截至19日19時止,總計89人出現疑似食品中毒症狀,就醫人數67人且分散在各班級,多數學生症狀已緩解。

臺南市衛生局表示,9月正值學校開學,加上天氣炎熱,是食品中毒的高發期,食品業者務必做好自主管理,並遵守預防食品中毒的五要原則:

1.要洗手:調理食品前後需徹底洗淨雙手,有傷口要包紮。

2.要新鮮:食材要新鮮,用水要衛生。

3.要生熟食分開:處理生熟食需使用不同器具,避免交叉污染。

4.要徹底加熱:食品中心溫度超過70 ℃,細菌才容易被消滅。

5.要注意保存溫度:保存溫度應低於7 ℃,室溫下不宜放置過久,就能預防食物中毒的發生。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