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以養牛爲主業的福成股份(600965.SH/前稱:福成五豐)宣佈轉讓虧損的傳統肉牛養殖和屠宰資產,並明確表示,資產出售所得資金,將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和充實加快殯葬主業的發展。

此舉被外界解讀爲加碼殯葬業務。而自2014年完成重組後,福成股份業務版圖橫跨畜牧、餐飲、殯葬三大塊。近幾年,受環保政策趨嚴影響,包括畜牧、餐飲業務在內的傳統主營業務業績疲軟,相比之下,毛利率在83%以上的殯葬業務成了香餑餑。

不過,當福成股份不斷剝離傳統業務,全面發力殯葬業務時,民政部9月7日公佈的《殯葬管理條例(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或許會給該公司的轉型計劃潑上一盆冷水,行業將要面臨的政策高壓也爲其未來的企業經營發展埋上了諸多的未知因素。

剝離不良資產,業務轉型

福成股份日前曾發佈公告稱,擬出售肉牛養殖及屠宰加工業相關資產及業務,出售標的包括河北福成五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三河肉牛養殖分公司、三河肉牛屠宰分公司,以及福成澳大利亞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的100%股權,出售完成後預計每年可減少上市公司1500萬元左右的虧損。

而上述急於被剝離的不良資產,卻是3年前福成股份十分看重的業務。藍鯨產經記者查詢資料發現,2015年下半年,福成股份出資約2億元設立福成澳大利亞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福成澳大利亞”),同時還完成了對澳大利亞Woodlands農場的收購;2016年7月,該公司對福成澳大利亞追加705.38萬澳元投資,收購兩家農場。但福成澳大利亞的表現卻並不盡如人意,2016年、2017年分別虧損206.70萬元、394.47萬元。受此影響,福成股份整個畜牧及屠宰業務2017年淨利虧損1441.12萬元。

事實上,這也並非福成股份首次出售傳統業務。2016年9月28日,福成股份以1.605億元將曾捲入“有機造假”風波的燕郊奶牛養殖分公司資產及相關業務轉讓給河北興達建工集團有限公司。彼時福成股份表示,受市場原奶收購價格偏低的影響等,奶牛養殖分公司的銷售收入在萎縮,同時將聚焦更具有優勢的肉牛領域。然而,隨着相關公司資產的出售,福成股份肉牛戰略的畜牧業務卻被擱淺,同爲傳統業務的餐飲板塊也未能交出令人滿意的答卷。

數據顯示,福成股份餐飲業務營收已從2013年的5.81億元下滑至2017年的2.82億元,縮水過半。藍鯨產經記者查詢該公司財報數字發現,其在2016年通過主動去產能,終止15家店面的經營,減少火鍋業務,調整菜品結構等做出相應調整,但收效甚微。截至2017年底,福成餐飲直營門店的數量已經從2015年底的62家下降至35家。

藍鯨產經記者查詢資料獲悉,2004年福成股份以養牛、宰牛、牛肉爲主業登陸上交所;2013年完成對福成餐飲的併購,將牛肉產業鏈延伸至下游;2014年再次對控股股東福成投資集團旗下寶塔陵園併購,業務版圖橫跨畜牧、餐飲、殯葬三大塊。

在公司傳統畜牧主業受京津冀一體化以及環保升級影響面臨下滑風險、餐飲業務淨利下滑的背景下,寶塔陵園成爲了福成股份的業績擔當。財報顯示,2017年殯葬業務對福成股份貢獻的利潤佔比已近40%。寶塔陵園2017年淨利潤近1.3億元,而在合併報表中,福成股份歸母淨利潤爲1.57億元。8月初發布的資產出售公告中也明確指出:“擬處置處於虧損的肉牛養殖及屠宰加工業”、“利潤的構成來源主要是殯葬服務業”。

走向“墳墓”

福成股份連續3年在財報中將表示,“殯葬服務行業作爲公司主業的發展重點”。

2014年福成股份通過併購寶塔陵園進入殯葬市場,業務內容中增加了經營性墓地,形成畜牧養殖及屠宰、餐飲服務、殯葬服務的多主業格局。並於次年完成對靈山寶塔陵園的重組,成爲A股中唯一擁有殯葬業務的上市公司。

但是近幾年,受環保政策趨嚴影響,包括畜牧、餐飲業務在內的傳統主營業務業績疲軟,相比之下,殯葬業務卻成了香餑餑。該公司財報數據顯示,2015年-2017年,福成股份殯葬業務毛利率均在83%以上,並逐年增加。福成股份也表示,殯葬業務貢獻了公司半數以上的利潤。在此背景下,福成股份做出出售旗下肉牛養殖和屠宰資產的決定。

在公告中,福成股份提及出售資產的原因:鑑於公司畜牧養殖及屠宰加工業所處環境發生變更,且該行業處於持續虧損狀態,其疲弱態勢已影響公司業績的進一步提升。目前公司主營業務已發生較大變化,尤其是利潤的構成來源主要是殯葬服務業,公司決定進行戰略調整,擬處置處於虧損的肉牛養殖及屠宰加工業。此外,公司通過對虧損產業處置,預計每年可減少虧損1500萬元左右,同時由於資產的出售公司可獲得大致不少於6億元的流動資金補充,資產結構分佈將發生較大變化。

值得注意的是,截止今年上半年末,福成股份擁有貨幣資金7.4億元,待資產出售之後,該公司將擁有13.4億貨幣資金。福成股份還明確表示,資產出售所得資金,將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和充實加快殯葬主業發展。

據中信建投研報數據顯示,2008年至2012年,我國殯葬業增長率爲13.10%,2017年殯葬業市場總規模將達約1000億元。以殯葬行業龍頭企業福壽園2017年業績來看,其總體營收14.77億元,整體毛利率達80.2%,其中墓地服務佔13億元左右,毛利率則高達82.7%爲10.74億元。主營業務爲殯儀館殯儀和火化業務的中國聲明集團2017年年報也顯示,其營收比2016年增加6.9%,毛利率高達50.4%。所以業界認爲,福成股份入局並加碼殯葬業務是市場驅動。

然而,當福成股份打算大刀闊斧加碼殯葬業務一個月後的9月7日,民政部公佈《殯葬管理條例(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將原條例的6章24條擴充爲8章57條。這是條例施行21年來首次大幅修改,並使殯葬行業存在的重重問題浮現在公衆面前。

民政部在說明條例修改起草原因時稱,殯葬商品和服務價格虛高,公墓墓位價格貴、佔地多、墓碑大,引發羣衆不滿等問題亟需解決。新政明確,對經營性公墓的墓位用地費和維護管理費實行政府指導價,對遺體整容等與基本服務密切相關的延伸服務收費實行政府指導價。

這無疑給卯足了勁兒要在殯葬市場大賺一筆的企業們澆了一盆冷水。《徵求意見稿》發佈的第三天,殯葬行業龍頭企業福壽園股價暴跌23.35%,收盤時股價5.12港元,創下該公司有史以來最大跌幅,在前一個交易日,福壽園市值尚有148.61億港元,9月10日市值一日便蒸發35.39億港元,跌至113.22億港元。9月11日,儘管福壽園強調,公司營運一貫高度合規,即使條例實行,對公司業務營運也不會造成任何重大不利變動,但作爲殯葬龍頭企業,福壽園超80%的毛利率和墓穴服務超50%的經營利潤率仍格外扎眼。

再看福成股份殯葬業務的核心資產,寶塔陵園規劃用地面積765畝,已取得《公墓經營許可證》,證載面積540畝,另有兩塊土地已取得使用權,尚需擴證。按照目前的使用和銷售進度,已獲證的面積到2025年基本使用完畢,屆時,需向民政部門申請新增土地的擴證事宜。

新政之下,是否會對福成股份無限憧憬的殯葬市場帶來衝擊,企業是否仍會一如既往的向該業務板塊進行傾斜?藍鯨產經記者致電福成股份董祕,對方以不接受電話採訪爲由拒絕回覆相關問題,隨後,記者發送郵件提綱,截至發稿,尚未收到相關回復。

事實上,今年3月份十六部委聯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推動殯葬改革促進殯葬事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大力推行節地安葬,將嚴格規範殯葬經營者定價行爲,禁止建造超規定面積墓穴。除了殯葬管理條例的變動,國家對房地產行業的監管也逐漸趨嚴,土地儲備也將是一大難題。這意味着,發展殯葬業務的公司或將面臨的是整個殯葬行業的洗牌。4月,新華社發佈文章《“墳地產”暴利折射殯葬壟斷之弊》,提出“墓地不是用來炒的”,必須對殯葬業嚴加監管,更是引發了各界對殯葬市場高利潤的聲討。

業內人士也向藍鯨產經記者表示,由於我國老年人口比例逐步增加,未來殯葬行業還是有很大前景,但是土地儲備及目前殯葬管理條例的變動性,或成爲埋在殯葬行業底部的“一顆雷”,如果福成股份不斷的向殯葬市場做業務傾斜,如果該市場進一步受到政策高壓,那麼該公司的可持續性發展將接受考驗。(藍鯨產經 王君[email protected])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