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等易地扶貧搬遷的羣衆全部搬走以後,田壩鄉可以流轉到3000畝土地規模化發展耐寒品種的花椒種植,屆時,就能把花椒產業做到2億元以上的總產值。2013年,嚐到花椒種植甜頭的村民已將田壩鄉適宜種植地區土地全部種上了花椒樹,種植面積已達17600畝。

花椒林 致富樹 富裕路|昭陽田壩花椒產業發展啓示錄

花椒林·致富樹·富裕路

——昭陽區田壩鄉花椒產業發展啓示錄

核心提示

2013年,嚐到花椒種植甜頭的村民已將田壩鄉適宜種植地區土地全部種上了花椒樹,種植面積已達17600畝。

經過多年努力,對於花椒提質增效這件事,羣衆終於從不接受、不認同,到逐漸接受、認同並主動積極地修剪、追肥、防蟲、治病,疏枝、摘心。

田壩鄉可以流轉到3000畝土地規模化發展耐寒品種的花椒,屆時,就能把花椒產業做到2億元以上的總產值。

盛夏正午,地處金沙江、牛欄江交匯處,峽谷間的昭陽區田壩鄉,太陽火辣、蟬鳴陣陣。在這樣的天氣,坐在室內尚且汗流浹背,但峽谷中連片的花椒林裏,椒農頭頂草帽,身着背心,正揮汗如雨地在林下鋤草、管護椒林。

田壩鄉黨委書記趙聲斌說,這樣的場景在2016年以前並不常見,以往椒農習慣於粗放式管理花椒樹。近年來,田壩鄉對花椒產業實施提質增效的種植模式以來,椒農收入成倍增長,大家嚐到了科技管護的甜頭,管護花椒愈加用心,脫貧有了有力支撐。

花椒林 致富樹 富裕路|昭陽田壩花椒產業發展啓示錄

破局:從“懶莊稼”到“搖錢樹”

歷史上,田壩鄉並未大量種植花椒樹。二坪村第十二村民小組村民陳萬喜回憶,在土地剛包產到戶那些年,家家戶戶以種植水稻爲主。該鄉山大坡陡崖多,氣候炎熱,冬春乾旱突出。這樣的地理氣候條件,註定土地貧瘠、保水性差,田地沿山脊呈階梯狀分佈,靠天喫飯的時候多。所以,該鄉總人口3806戶14487人中,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114戶9132人。

陳萬喜回憶,那時候家家戶戶沿襲千百年來的農耕生活狀態,閒錢餘米是沒有的,田邊地角會種一些花椒樹,花椒作爲作料,也喫不了多少,喫不完的可以摘了曬乾買,價格一直不錯。在市場經濟影響下,大家逐漸棄田種地,開始擴大花椒種植面積,到了2000年左右,幾乎半數土地都種上了花椒樹。那時候不講究種植技術,不剪枝、不施肥、不打藥,摘得多少算多少,但畝產值也能有3000元左右,比種稻谷、玉米的收入好多了,大家都喜歡種花椒樹,因爲它是“懶莊稼”,投入不多,產出不少。

2013年,嚐到花椒種植甜頭的村民已經把全鄉適宜種植地區土地全部種上了花椒樹,種植面積已達17600畝。

2013年發生的一件事,給身居大山裏的田壩人思想上帶來了一次強烈碰撞——時任田壩鄉鄉長的趙聲斌聯繫了在花椒產業發展較好的魯甸縣小寨鄉工作的同學,組織四個花椒生產村的椒農去學習管理經驗。二坪村第十二村民小組村民李洪正也參加了那次參觀學習,據他回憶,村裏十多人一道,乘坐客車從峽谷翻越高山,沿着大山包的一個埡口,來到山外的世界。在小寨鎮,他們第一次看到花椒樹不是他們土地裏生長的花椒樹那樣長枝參天,而是高矮參差、疏密有度,整個樹形呈放射形球狀。據小寨鎮農戶介紹,他們的花椒樹畝產值過萬元,這讓去學習的一行人驚詫不已,這個畝產值已經超過他們的四倍。李洪正觀察,小寨鎮的花椒樹還不如自家地裏的樹那般粗壯。

進程:從單幹到抱團取暖

2013年以後,花椒提質增效的工作並沒有迅速打開局面。學習了先進管理經驗的羣衆回來,買來剪刀,要對自家的花椒樹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造,首先就遭到了家人的強烈反對:每年都是樹頂的嫩枝條結點花椒,把它們剪了,花椒結在哪裏?在壓力面前,大多數人妥協了。

這時,第一個喫螃蟹的人出現了。二坪村的潘崇根向花椒樹要效益的行動沒有被親人們嚇倒,他拿着剪刀要剪樹,妻子橫豎攔着不讓剪,揚言潘崇根要剪樹她就跟他拼命。潘崇根好言勸妻子在家照顧老人孩子,趁着妻子不注意偷偷去剪樹,等妻子發現,木已成舟,也拿他沒辦法了。

令所有人沒想到的是,到了花椒掛果的季節,潘崇根家的花椒結得密密匝匝,隨着花椒籽粒的長大,枝條甚至沉甸甸地需要支撐物才能承擔果實的重量。潘崇根家的花椒豐收了,畝產值上了1萬元!他家的花椒樹又多,結得又密,收穫季節只得以每天80~100元的工價請鄉親們來採摘。親眼看到潘崇根家的花椒效益上來了,鄉鄰開始向他學習管護技術。潘崇根現在每年種花椒的收入已經突破10萬元。

2016年,精準扶貧春風吹拂,田壩鄉開始狠抓花椒的提質增效。田壩鄉在主產花椒的酒房村、水屯村、二坪村各劃定300畝示範基地,實施提質增效。羣衆又不幹了,攔在地邊堅決不讓幹,他們說,一家老小就靠這點花椒收入喫飯,搞失敗了,誰來管他們喫喝。

壓力空前,幹,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失敗了,怎麼面對羣衆;不幹,山還是那個山,水還是那個水,花椒樹還是那個花椒樹,產量低,質量差,羣衆還是脫不了貧。田壩鄉黨委、政府背水一戰,開始了艱難的嘗試,示範點選擇力求做到精準,找對新知識、新技術有一些認知和較易引導的羣衆來做;多場次、多點面開展花椒修剪培訓,反覆做羣衆工作,爭取他們的認同;對劃入示範區的花椒樹,在實施夏季修剪前進行測產,第二年同期進行夏季修剪時再進行測產,向羣衆承諾少一斤政府賠償一斤;通過掛聯單位爭取到10萬元項目經費,對示範點的花椒樹實施統一修剪、統一施肥、統一病蟲害防治,統一督促指導羣衆進行疏枝、摘心工作。

1000餘畝示範點建設一舉獲得了成功,2017年,示範點花椒產量比2016年增長了近4倍,平均畝產量可達100公斤,按100元1公斤的價格進行計算,平均畝產值超過萬元。當年夏季修剪前,羣衆紛紛請求技術指導。經過多年努力,對於花椒提質增效這件事,羣衆終於從不接受、不認同,到逐漸接受、認同並主動積極地修剪、追肥、防蟲、治病,疏枝、摘心。2018年,田壩鄉的花椒種植管理技術全面普及。

花椒林 致富樹 富裕路|昭陽田壩花椒產業發展啓示錄

願景:從極度貧困到共同致富

2018年,掛鉤幫扶田壩鄉酒房村、二坪村的昭陽區國土資源局又幫助爭取到860萬元資金,從二道坪引入一股直徑40釐米的水源,順着山腰一直流淌到酒房村,沿途幾公里羣衆飲水、花椒灌溉等問題得到徹底解決,這個項目惠及人口密集區域的所有羣衆,解決了15000畝花椒的灌溉。

陳萬喜正在給花椒樹澆水,他把水管放到溝渠裏,給水管安上七八個噴頭,他說,用噴頭澆灌花椒林,水量均勻、透地,一個月只要澆灌一次就行。今年的花椒豐產已成定局,一個月以後就可以進入採摘期。經過兩個多月的緊張採摘,4萬多元的收入就可到手。他家共有10來畝花椒樹,有幾畝花椒樹還小,等全部長成大樹,家裏的收入還要增加。

村支書崔龍正雖然只種了3畝花椒樹,但管護得好,每年收入都在4萬元以上,他新建的三層樓房也快完工了,忙完家裏的事,他想流轉花椒地來管護,把家裏的經濟發展好,也帶動更多羣衆致富。

看着羣衆的笑臉,能感受到他們內心的喜悅。大家都說,今後要聽鄉黨委、政府的話,實行提質增效,日子也就過好了。

一路上,看到很多羣衆在建新房子。山腳綿延數公里的江邊河谷地帶,滿是掛滿果實的花椒樹,飄帶一般的柏油路,從家家戶戶的房屋面前經過,而田壩鄉集鎮,就掩映在密密的花椒林中,一派富足、閒適、清幽的鄉村景象!

趙聲斌介紹,該鄉每家每戶都種花椒,以花椒產業爲支撐, 2019年可以實現1526戶6673人脫貧,剩下83戶248人能在2020年全部脫貧。在高寒、冷涼地區的兩個村,由於沒有產業支撐,也確實不適宜生存和發展,很多人需要異地搬遷到昭通中心城市的集中安置點,住進高樓,到工廠上班,過另外一種生活。這部分羣衆爲數不少,經過兩輪搬遷,很多羣衆已經過上了城裏人的生活,經過他們回來描述外邊的生活,還沒有搬遷的羣衆都躍躍欲試,充滿嚮往。

等易地扶貧搬遷的羣衆全部搬走以後,田壩鄉可以流轉到3000畝土地規模化發展耐寒品種的花椒種植,屆時,就能把花椒產業做到2億元以上的總產值。

田壩鄉通過逐步實現花椒產業標準化、規模化,走出了“百姓富、生態美”的致富路,用實際行動實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到昭通調研時對昭通“小小花椒樹,致富大產業”的讚譽與期待。

今日推薦

● 可以隔屏吸氧的大美昭通!你路過彩雲之南的時候 不妨來看看…

● 西昌至寧南高速公路可研報告通過專家評審!期待早日建成…

● 致敬!雲南公安推出十大禁毒英雄 昭通的是他…

來源/昭通日報 記者 劉靜濤

監製/李仁安 編審/胡 敏 編輯/馬 杏

投稿/[email protected]

@微昭通 域內鐵粉羣建設中,歡迎添加管理員微信號(wzhaotong),添加好友請備註縣區市名稱+姓名+聯繫電話(如:水富市張小珏180XXXX0201),無完整備註不予驗證通過,感謝支持,謝謝配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