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丨买平板就能进实验班:如何看待教育的公平性

“还是学生的钱好赚。”

这句话放在现实中一点也不为过,当利益的载体足够大时,再纯洁的花朵也会结出恶果。

而在这背后,除了教育逐渐商业化带来的阴霾,还有关于教育公平性的拷问。

教育丨买平板就能进实验班:如何看待教育的公平性

“买平板就能进实验班”

教育丨买平板就能进实验班:如何看待教育的公平性

近日,在郑州某高中有家长爆料,校内老师要求学生购买3980元的平板电脑,3980元的费用包含了三年师生交互平台使用费、优秀学习资源使用费、平板电脑购买费。

据家长爆料,学校老师在家长会上向众多学生家长介绍其功能,当时会上只有一名家长提出购买。

但是回家后老师给班级成绩排名前20位的学生家长打电话,要求家长购买平板,称只有买了平板才可以进实验班,名额有限,并告诉家长不要和20名以后的学生说。

教育丨买平板就能进实验班:如何看待教育的公平性

记者采访了与学校合作的书店,书店回应称,与学校确实合作过有关“智慧课堂云教学”的项目,但是买平板才能进实验班的事情并不是合作范围,应该是学校自己定的。

事件经报道后,迫于舆论压力,学校向各位家长发出声明,称因报名人数不多,学校决定取消实验班,并最终根据学生填报志愿进行平行分班,之前购买的一切费用将在近日内退还家长。

教育丨买平板就能进实验班:如何看待教育的公平性

不难看出,学校的行为是在变相地向学生家长收取钱财,也难怪引得网友和家长愤怒。同时,这样的行为对于个别学生也是不公平的。

“能而居之”一直是教育资源分配的标准,优异的学生上实验班,中等的上重点班,再则还有平行班。

但是学校的做法却是在打破这一标准,让一些本可以上实验班的学生因为无法负担购买费用而错过了更好的教育资源。

教育丨买平板就能进实验班:如何看待教育的公平性

“教育公平的前提是资源平等”

教育丨买平板就能进实验班:如何看待教育的公平性

什么是公平教育?

不是说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而是每个人都应该有选择和被选择的权利。

如大学教育是相对公平的。不会面临分班,专业靠高考成绩和自己兴趣选择,选课也不分专业,只要喜欢都可以上。严格意义上来说,大学是唯一实现平等教育的。

那么教育资源除了课程、班级的选择外,还有什么?

答案是学校本身。

学区房,一个教育步入新时代后的产物。是教育资源垄断导致阶层固化的结果,也阻碍了教育改革的进程。

学区房所反映的教育方面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一个城市教育资源的分配非常不均衡,造成一些所谓的“好”的优质中小学。

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并不是所有接受义务教育的孩子都可以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一个简单的数据便能说明:2015年,北京金融街学区房已经达到40万/平米。

教育丨买平板就能进实验班:如何看待教育的公平性

传闻中40万/平的学区房内部

每个家长为了孩子的前途都会倾其所有,但是在学区房面前,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有能力为孩子铺平道路。

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问题除了体现在学区房,也有内在的原因。这其中便有各地区中小学办学质量存在差异。

教育部曾规定,要求各地选定一批中小学进行重点建设,而优质的教学设施、师资队伍和教学质量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些费用有一部分由一些企业投入,而这些企业的子女便可以凭借这笔费用充当学费,进入重点学校学习。

据2003年至2004年调查显示:上层阶层子女有60%就读重点中学,底层子女60%就读非重点中学。

如果资源分配无法得到平等对待,那么教育也没有公平可言。

教育丨买平板就能进实验班:如何看待教育的公平性

“教育资源的交叉能否改变教育现状”

教育丨买平板就能进实验班:如何看待教育的公平性

前段时间,中国青年报发表的一篇名为《这块屏幕可以改变命运》的文章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文章提到,过去一年里,有248所贫困地区的中学,通过直播,与著名的成都七中同步上课。

其中,成都七中在2017年有30多人被伯克利等国外名校录取,70多人考进了清华北大,一本率超九成,号称“中国最前列的高中”。

而其余的248所高中,来自于中国的贫困地区,这些学校考上一本的人数仅是个位。

教育丨买平板就能进实验班:如何看待教育的公平性

一块屏幕,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群体联系在一起,但网课并不是在此时才兴起的。

大概在2010年左右,我生活的县城就有学校引进了“网络直播”教学,初衷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

现在来看,这样做比购买“学区房”来获得优质教学资源所要花费的成本低多了,但这样的交叉教学真的也让学习的效率提高了吗?

为了了解真相,记者专门到了直播的两端——成都七中和近千公里外国家级贫困县的云南禄劝第一中学进行走访调查。

教育丨买平板就能进实验班:如何看待教育的公平性

禄劝一中学生在上网课

成都七中的学生不管是上课还是下课,都喜欢讨论问题。更让人惊讶的是,他们可以携带手机和平板电脑,用来接收教辅资料。

但在禄劝一中,有的学生会突然站起来,走到教室后面听课,经历过课堂的我也知道,那是他们太困了。

上课时,七中的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底下的学生便开始积极地讨论,可在这一端,只有鸦雀无声的寂静。我想,也许是七中高效的教学进度让这里的学生无所适从。

恐惧考试

“在其他学校,老师和学生尽力就行,但在七中不行,他们要求高效。”

而高效意味着和时间赛跑。七中每次在授课后都会一次性传来十几张试卷,每个学科都有。

对于七中的学生来说,这样的节奏早已习以为常,但在禄劝一中,这里的学生却从来没有面临过如此繁重的学习任务。

王艺涵是镇里中考的第一名,记者采访她时,她回答道:“原来我这么差,听说七中的平行班成绩考得不好,了解之后才知道,人家平均103分,我们只有30分。”

每一次考试后,都有学生哭泣,我怎么会这么差是他们不断重复的话语,甚至到后来一听说要考试便恐惧。

一块屏幕,看似更加公平地改变了教育资源的分配,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了优质的资源,但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

这个项目的负责人王红接说:“两个地方学生的差距有多大,我们一开始也没有底,搞了一辈子教育,只希望最后不被骂。”

近年来,相关机构和部门在开创新的教育模式上不断地努力着,目的是让优质的教育资源能够得到普及。网课的施行,是一次大胆的尝试,而这块屏幕最终能不能改变我们的教育现状,还需要更多的投入和指导。

投资教育,是改变贫困最直接的办法,也是使教育变得公平的重要途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