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晉國的統帥荀瑤發現齊國田成子冒雨前進,馬都不肯走的時候就拉它、鞭打它。演變到現在,一問三不知的“三不知”意思就是對於一件事問什麼都不知道,完全不瞭解。

“三不知”最初的意思是說,對於一件事不知其始,不知其中,不知其終,表示對於一件事情的過程對於開始、中間經過、結尾,全都不瞭解,叫“三不知”。

“一問三不知”是哪“三不知”?有何歷史典故?

演變到現在,一問三不知的“三不知”意思就是對於一件事問什麼都不知道,完全不瞭解。“三”也有多的意思。一問三不知就是問多少問題都不知道,就叫“三不知”。

“三不知”的典故出自於《左傳》,生在春秋末期的晉國。晉國想攻打鄭國,鄭國向齊國求救。齊國的相國田成子組織出兵救援鄭國。晉國的統帥荀瑤發現齊國田成子冒雨前進,馬都不肯走的時候就拉它、鞭打它。於是荀瑤就收兵了。

“一問三不知”是哪“三不知”?有何歷史典故?

荀瑤說,“我卜伐鄭,不卜敵齊。”我占卜問的是和鄭國打仗,可沒問過和齊國打仗會怎麼樣。也就是說荀瑤對於和齊國打仗是沒把握的,覺得天意可能會護佑齊國。於是荀瑤讓人去問田成子:你是從陳國分支出來的,陳國是你的宗國,陳國被滅是鄭國的罪過,你不體恤陳國嗎?荀瑤的意思是希望田成子不要救鄭國。

田成子確實是陳國宗室後裔,先祖田完本是陳厲公的兒子,後來因爲避禍而逃至齊國。陳國最後是被楚國所滅。田成子這時聽了荀瑤的話非常生氣,質問荀瑤說:經常欺凌別人的人不能長久,你難道會長久嗎?

“一問三不知”是哪“三不知”?有何歷史典故?

晉國中行文子這時流亡到齊國。中行氏本來是晉國的卿,地位很高,但是在卿族鬥爭中中行文子被趙氏所伐而出晉奔朝歌,後來又逃到邯鄲,再逃到鮮虞,然後逃到柏人,最後逃到了齊國。中行氏在晉國的封地也早已被瓜分。這時中行文子對田成子說:晉國將以千乘攻伐齊軍的營門。田成子卻說:我們國君命令我不要追趕零散兵士,不要害怕敵人衆多。就算是真有一千輛兵車,我也不敢迴避。我也會把你的話彙報給我們國君。

“一問三不知”是哪“三不知”?有何歷史典故?

這時中行文子感嘆說,我算是知道自己爲什麼會流亡了。“君子之謀也,始、衷、終皆舉之,而後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難乎?”君子在謀劃一件事的時候對於開始、中間和結局各個環節都要考慮周詳再報告。而我現在對於三個環節都不知道就報告了,確實很難做到圓滿。

沅汰,文化學者,歷史作家

主要作品:《龍風傳奇》、《南北亂世之三國霸業》、《高澄傳》、《情探泰陵》、《胤禛二十七年》,中國古代《古國迷蹤》系列,《博物館青銅器名稱漢字解讀》系列、《漢字》字形釋義、《青銅銘文裏的西周史》、《晉國霸業》、《夢迴春秋》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