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遠古時代就有經驗豐富的解剖學

從社會生產方式而言,中國應該有經驗豐富的解剖學。原因有三:

一、遠在農業產生之前,中國人已經開始養殖業,馴化了一批家畜。原始農業產生之後,養殯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有養殖業就有屠宰,人們從不 斷地屠宰和分割動物當中對動物的內臟結構早已瞭如指掌。

二、中國人在遠古時代,與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樣,有過祭祀的風俗。考古挖掘證實,在邯鄲澗溝龍山文化一處房基址發現過被砍死後又經剝皮的四顆人頭,其作用顯然是爲了祭祀。當然,古代祭祀並不是將頭顱當作惟一的祭品,隨祭祀內容不同,人的五臟都可以作爲祭品的。在這樣漫長的歷史中,即使不是有意去積累,人體解剖的知識也應當相當豐富。甲骨文的“心”字說明,那時中國人不但知道心的確切形狀,而且知道心與血液循環有關,甚至知道有幾條血管出入心臟,故有“心有七竅”、 “心有四支”之說。

三、歷史記載中的解剖實例累見不鮮。僅《黃帝內經》中的兩例亦可見一斑。

其一是關於名醫伯高的記載。伯高是一位解剖高手 ,他曾仔細測量過人體各部位骨骼標準尺度,並以此計算經脈的長短。最有意思的是,他還向黃帝詳細講了人體各消化器官的大小、長短、部位和容量。他提出的消化道與食管長度的比例數同現代解剖學得出的結論基本相等。

其二就是《靈樞•經脈》曰:“夫八尺之上,其死可解剖而視之。贓之堅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脈之長短,氣之多少,十二經絡多血少氣,皆有大數。”這其中有些項目當代的解剖學就無法證明,比如關於“氣”的問題,我們不知道“氣”究競是什麼。可是在這則記載中,當時的人卻不但知道“氣”是什麼,更知道“氣”有多少。經絡我們也無法證實,但文中卻明確記載,經過解剖可以知道經絡的長短,真是不可思議!可見中國的解剖學十分發達,而它的解剖方法和手段背定與今天不同、它能解剖到我們今天無法證實的東兩,而且這些東西可以量化,即“皆有大數”。

其三是關於名醫命跗。此人能依據五臟腧穴割裂皮膚,解開肌肉,將人體的經脈調理順暢,他還能打開顱骨治療裏面的疾病,甚至可以冶煉病人的精氣。

可以看出,中國古代的解剖學經驗應當是很豐富的,其成就也很可能要遠勝於今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