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帕什說對了,後來,即便知道德國沒研究出原子彈,德國已經倒臺了,美國還是沒有停止緊鑼密鼓地試爆原子彈,製造原子彈,訓練飛行員投擲原子彈,而科學家們已經無權支配自己的創造成果了。”但也有一部分科學家贊同對日本使用原子彈,因爲“我們既然有了能加速勝利的武器,爲什麼還要讓美國人去流血。

“令人觸目驚心的印象是一種控制了一切的輝煌的亮光。我們被這種新的景觀驚呆了,雖然我們戴了非常暗的眼鏡,但整個天空仍閃爍着一種令人難以置信的光輝,有一剎那我相信這一爆炸會把大氣點燃,把地球毀滅。”

1945年7月16日凌晨,人類的第一次原子彈實驗引爆,爆炸氣浪過後,科學家們走出了沙漠中的隱蔽所,隨後是一陣極其嚴肅的沉寂,他們知道世界不會再是原樣的了。一種新的東西誕生了,一種新的控制產生了,一種新的恐怖和威脅出現了。本來核試驗原計劃定在5月7日進行,正當科學家們做最後衝刺時,4月30日,蘇軍攻克了柏林,納粹投降,歐洲戰場結束。緊鑼密鼓研製出的核武器要對付的最大敵人不存在了,科學家們多少都有點失落和茫然。

爲納粹德國趕製的原子彈扔給了日本,真的有必要嗎?

德國離原子彈一步之遙處被美國反超

早在美國還根本不相信原子彈的現實性時,德國科學家就在基本原理上對鈾同位素的分離、反應堆、原子彈等重要問題上已經有了正確的圖像。極有可能率先研製出原子彈的德國科學家,爲什麼最終沒有研製出原子彈呢?他們主要是卡在了鈾裂變減速劑的問題上,理論上,石墨和重水都可以作爲減速劑,德國人在這個二選一上做出了錯誤的選擇。而在德國開始研究的兩年後才奮起直追的美國人卻測出了石墨非常適合做減速劑。德國核研究的領先地位也在這個節點上被超越了。

爲納粹德國趕製的原子彈扔給了日本,真的有必要嗎?

石墨反應堆

二戰後期,美國一支專門搜尋德國科學技術資料和高科技人才的小分隊在德國科學家的辦公室發現了有關德國原子彈計劃的文件。擔任科學顧問的物理學家高斯密特很高興地對搜尋小分隊的軍官帕什說:“德國人沒有研究出原子彈,我們也沒必要研究了。” 作爲軍人的帕什立刻否定他說:“您錯了,如果我們自己有了這種武器,我們當然會用它。” 帕什說對了,後來,即便知道德國沒研究出原子彈,德國已經倒臺了,美國還是沒有停止緊鑼密鼓地試爆原子彈,製造原子彈,訓練飛行員投擲原子彈,而科學家們已經無權支配自己的創造成果了。

爲納粹德國趕製的原子彈扔給了日本,真的有必要嗎?

德國的反應堆裝置

科學家對原子彈的糾結

核物理學家西拉德說他在1943-1944年初,特別擔心德國率先研製出原子彈,到了1945年終於不用擔心德國人會用原子彈攻擊歐美,又開始擔心美國政府可能用原子彈去炸別的國家。他很懊惱,覺得自己就像《天方夜譚》中的漁翁,不知道怎麼再把“魔鬼”裝回瓶中。西拉德找到愛因斯坦,向他說明,當前的戰況已經完全不需要使用原子彈了。愛因斯坦同意他的觀點,寫信向羅斯福推薦西拉德的觀點。可惜羅斯福沒看到他們的建議就去世了,新上任的總統杜魯門的特別助理對西拉德說:“原子武器將與常規武器成爲同等級的一種軍事手段,因爲他的作用十分誘人,預示一種絕對的力量。” 談話最終不歡而散。

爲納粹德國趕製的原子彈扔給了日本,真的有必要嗎?

西拉德與愛因斯坦

7月份,西拉德又聯合芝加哥63名科學家給新任總統寫了一份請願書,請求總統,“不要因爲同意對日本城市的軍事使用原子彈,而開創原子彈應用於大規模毀滅的先例。”但也有一部分科學家贊同對日本使用原子彈,因爲“我們既然有了能加速勝利的武器,爲什麼還要讓美國人去流血?” 原來爲了製造原子彈同心同德、步調一致的科學家們裂變爲兩派。即便是兩派,大家還是都認爲,美國應該在預先警告日本的情況下,以及盟國分擔責任的情況下,才能使用原子彈。最後西拉德一派的科學家只能退而求其次,將他們的請求改爲“不要在沒有警告的情況下對日本城市扔原子彈”。

爲納粹德國趕製的原子彈扔給了日本,真的有必要嗎?

杜魯門

扔原子彈,沒必要也有必要

1945年7月12日,康普頓在120名核物理學家作了一次民意測驗:15%贊同使用原子彈;46%贊成現在日本做一次核爆炸演示並通令他們無條件投降,如遭拒絕再扔原子彈,;26%認爲最好請日本人到美國觀看原子彈爆炸實驗,然後再用不遲。11%反對軍事應用,只同意用試驗證明其威力;還有2%反對任何軍事使用,對原子彈絕對保密。而美國最後採取的只是15%的意見。弗里曼·戴森曾沉痛地寫下:科學智力最巨大、最激動人心的勝利帶來的並不是人心的振奮和一個美好的未來,而是沮喪和死亡。1945年6月1日,一個政府臨時委員會,在沒有任何“專家組”參加的情況下作出了最後的決定:

1、儘快對日本使用原子彈;

2、原子彈用於軍事、民用雙重目標;

3、無須提前警告。

爲納粹德國趕製的原子彈扔給了日本,真的有必要嗎?

1945年7月,在波茨坦首腦會晤中,杜魯門“漫不經心”地告訴斯大林:我們有了一種破壞力非同一般的新武器。” 斯大林早就知道美國原子彈研製的詳盡情況,這時,他似乎沒有表示什麼特殊的興趣,輕描淡寫地說:“希望你們好好利用它對付日本人。”

爲納粹德國趕製的原子彈扔給了日本,真的有必要嗎?

1945年8月6日8點42分,第一顆原子彈向廣島城市落下,就在廣島原子彈爆炸之後,日本政府還在爲投降與否爭論不休,於是美國政府決定再扔一顆,拖延症真是害死人。也讓科學家們又找到一項新怨念:第一顆肯定就投降了,只是時間的問題,爲什麼要扔第二顆!按科學家們的邏輯,扔一顆都是沒必要的。以日本的實力肯本不足以翻盤打到歐美去,頂多退回本土踞守。可對於政治家來說,有了原子彈,有了絕對控制力,總得要展現出來,抖抖威風,殺雞用了宰牛刀最主要還是爲震懾一下那些不服的潛在對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