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虛散人/文

同樣描寫一柄劍,可以像古龍“一個沒有姓氏的名字,一柄沒有劍鞘的劍”這樣神祕感十足;也可以像金庸的重劍無鋒、大巧不工”那樣大家風範。他們一個在寫詩,一個在一本正經寫命題作文。

西門吹雪的烏鞘劍

描寫一柄劍,體裁不限:古龍在寫詩,金庸一本正經寫作文……

白衣勝雪,

揹着形式奇古的烏鞘長劍,

已達無劍境界的劍神西門吹雪,

古龍的描寫太過精彩——

長身直立、白衣如雪,

腰旁的劍卻是黑的,

漆黑,狹長,古老,

乃天下利器,

劍鋒三尺七寸,

淨重七斤十三兩……

簡潔,犀利,短促,

充滿爆發力的美感,

這是古龍對劍的理解,

也像他瞎編的武功。

對於劍神的描寫,

他又細膩傳神到像女性的筆觸——

西門吹雪的年代,

是一個白衣勝雪的年代,

他似乎已成爲一種象徵,

顯得高不可及;

西門吹雪的神韻,

不在於他閃電般的拔劍,出劍,

而在於收回長劍時,

劍鋒上滑落的那一串血花,

西門吹雪吹的不是雪,是血……

滅絕老尼的倚天劍

描寫一柄劍,體裁不限:古龍在寫詩,金庸一本正經寫作文……

滅絕師太拋去半截斷劍,說道:“這是我徒兒的兵刃,原不足以當高人的一擊。”說着解開背囊,取出一柄四尺來長的古劍來。金花婆婆一瞥眼間,但見劍鞘上隱隱發出一層青氣,劍未出鞘,已可想見其不凡,只見劍鞘上金絲鑲着的兩個字:“倚天”,她大喫一驚,脫口而出:“倚天劍!”滅絕師太點了點頭,道:“不錯,是倚天劍!”金花婆婆心頭立時閃過武林中相傳的那六句話:“武林至尊,寶刀屠龍。號令天下,莫敢不從。倚天不出,誰與爭鋒?”

這是倚天劍第一次出場,與古龍不一樣,金庸在寫劍的時候會把細節寫的清清楚楚,用這些細節來凸顯名劍的高端大氣。而且節奏緊湊,層層遞進,有虛有實,讀起來讓人很激動。同樣,對於劍客的描寫,金庸也是盡顯大家風範——

滅絕師太喝道:“接招!”提着劍柄,竟不除下劍鞘,連劍帶鞘,便向金花婆婆胸口點來。金花婆婆柺杖一封。滅絕師太手腕微顫,劍鞘已碰上柺杖。但聽得“嗤”的一聲輕響,猶如撕裂厚紙,金花婆婆那根海外神物、兵中至寶“珊瑚金”柺杖,已自斷爲兩截。金花婆婆心頭大震,暗想:“倚天劍刃未出匣,已然如此厲害,當真名不虛傳。”向着寶劍凝視半晌,說道:“滅絕師太,請你給我瞧一瞧劍鋒的模樣。”滅絕師太搖頭不允,冷冷的道:“此劍出匣後不飲人血,不便還鞘。”兩人凜然相視,良久不語。

坦白說,讀倚天屠龍記的時候還是比較欣賞滅絕老尼的,那時候覺得他確實是真正的名門正派作風,武功高、又嫉惡如仇。

三少爺的名劍

描寫一柄劍,體裁不限:古龍在寫詩,金庸一本正經寫作文……

三少爺有個爛大街的名字,

叫謝曉峯,

但這還是一部絕世的小說,

一部巔峯的小說,

一部脫離低級趣味的小說,

因爲,

這部小說是古龍和金庸合寫的……

當然,

金庸只是搭了個框架,

提供了構思,主筆還是古龍。

所以,一如往常,

這部以劍客爲主的小說,

描寫神劍還是帶着濃郁的古氏神祕風格——

劍鞘是烏黑的,

雖然已陳舊,

卻仍保存得很完整,

杏黃色的劍穗色彩已消褪了,

形式古雅的劍鍔卻還在發著光。

這並不是名師鑄成的利器,

也不是古劍,

這柄是天下無雙的名劍。

是不是有點像倚天劍的描寫?

估計,

這部小說金庸參與了,

古龍在寫作的時候略帶了點金庸的風格。

(純屬瞎猜)

三少爺的劍法也是天下無雙——

一種極緩慢,

極優美的動作,

就像是風那麼自然。

可是風吹來的時候,

有誰能抵擋?

又有誰知道風是從那裏吹來的?

劍已慢慢的,

慢慢的刺了出來。

從最不可思議的部位刺了出來,

刺出時忽然又有了最不可思議的變化……

特別偏愛這種詩歌般的描寫,

這也是古龍小說中最迷人的地方,

雖然,

他幾乎每一部小說都這麼寫,

可是,

誰又能說不好?

楊過的玄鐵重劍

描寫一柄劍,體裁不限:古龍在寫詩,金庸一本正經寫作文……

那劍黑黝黝的毫無異狀,卻是沉重之極,三尺多長的一把劍,重量竟自不下七八十斤,比之戰陣上最沉重的金刀大戟尤重數倍。楊過提起時如何想得到,出乎不意的手上一沉,便拿捏不住。於是再俯身會起,這次有了防備,會起七八十斤的重物自是不當一回事。見那劍兩邊劍鋒都是鈍口,劍尖更圓圓的似是個半球,心想:“此劍如此沉重,又怎能使得靈便?何況劍尖劍鋒都不開口,也算得奇了。”看劍下的石刻時,見兩行小字道:“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四十歲前恃之橫行天下“。

金庸小說中最神祕的人物就是獨孤求敗了,笑傲江湖裏留給令狐沖獨孤九劍,橫行江湖;神鵰俠侶又留給楊過一把玄鐵重劍,吊打金輪法王。

“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八個字,是金庸借用玄鐵重劍體現出他瞎編水平的返璞歸真的最高境界,“輕重剛柔隨心所欲,剛勁柔勁混而爲一,實遠勝世上諸般最巧妙的劍招。”

這種境界,也體現在他對人物的描寫上。寫楊過,他就有意識地淡化了人們心目中俠士光環,他就是一個內心極度厭惡世俗條框,以玩世不恭、張狂邪氣,來表達自己的牴觸,楊過所有的事情衡量標準只有一個:自己開心就好,這纔是人最原始最純真的境界,楊過這個人物,用句現代的話來評價就是“不忘初心”!

另外,不知道大家有沒注意古龍寫小說喜歡用行,而且每行字數絕不多,金庸則不分行,能寫大段的絕不寫小段。除了個人喜好外,還有個超級重要的原因:

在香港,

稿費是按字數算。

在臺灣,

稿費是

(還金古梁溫,各大家對劍的描寫還有很多,寫法也各有特色,本文略盡意味,不然寫到天亮也寫不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