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寨县甲脚高标准蓝莓种植基地。李宇摄

人民网丹寨6月16日电 “基地就在家门口,在基地上做工,一天能有七十块钱,不用出门就能赚到钱。”说起近几年的变化,60岁老人莫太奎一边除草一边说,以前种庄稼一年到头也没剩几个钱,现在光我一个人工资,每个月都有两千多。

莫太奎是贵州丹寨县兴仁镇甲脚村的村民。2012年以来,丹寨县将蓝莓产业作为“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按照“三带”产业发展模式,通过茅台生态农业公司的带动,促进蓝莓产业从生产到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实施。2015年,丹寨县莫太奎一家将家里的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种植蓝莓,三年下来流转费就拿到了3万多,而自己和老伴,以及两个儿媳妇也到蓝莓基地务工,一家人生活过的红红火火。

在丹寨,和莫太奎一样在基地上做工的的人还有很多。贵州茅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徐佳强介绍,丹寨县甲脚高标准蓝莓种植基地总面积2600亩,其中,公司的示范基地510亩,带动村级产业合作社种植的基地2090亩。

“平时,基地每亩蓝莓需要6至8名工人打关乎,高峰期需要近3000名工人。这为丹寨的老百姓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徐佳强表示,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运营模式,公司负责提供种苗、肥料、技术指导、保底价收购等服务;村两委负责组织全村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利用产业子基金、贫困户到户资金等,作为蓝莓基地建设所需经费,组织群众到基地务工。

蓝莓丰产期每亩平均产量1000斤,扣除建设、生产成本后,每亩实际产生效益8000元左右。将产业收益资金按照“7比3”的利益分配模式,把70%分给全村的贫困户,30%作为村集体和合作社产业发展基金。

据了解,目前丹寨县蓝莓种植面积达13700亩,产果面积5451亩,产业基地覆盖全县6乡镇1456户6552人,其中贫困户305户1376人,带动户均增收3587元。

近年来,丹寨县依托县域资源优势,通过“三带”(品牌带产业、企业带基地、合作社带贫困户)模式,强力推进产业扶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增效到户,夯实了脱贫攻坚基础,优化了产业格局。

“2017年,新增蓝莓种植13073亩、中药材种植17129亩、蔬菜种植51810亩;茶园提质增效12466亩,荣获‘2017年度全国重点产茶县’称号;出栏生猪6.14万头,‘丹寨黑猪’农产品地理标志通过国家农业部评审;建成生态土禽养殖点136个出栏106万羽。”贵州省黔东南州政协副主席、丹寨县委书记袁勇介绍,除了以蓝莓为主的精品水果,丹寨县还重点发展中药材、蔬菜、茶叶、黑毛猪、家禽等“六个一”产业扶贫工程,以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袁勇告诉记者,通过“六个一” 产业扶贫工程,全面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产业转型”来一场革命,让贫困户享有入股分红股金、土地流转租金和劳务薪金的“三金”收入,产业覆盖所有贫困户,基本实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

2018年,丹寨县计划新增蓝莓种植1万亩,新增中药材种植1.26万亩,蔬菜种植11万亩(次),新增改造低产茶园1万亩,出栏黑毛猪12万头,出栏各类家禽110万羽。纵深推进“产业革命”,努力再用三到五年时间,真正打造“大产业顶天立地、小产业铺天盖地”的产业格局,以现代农业和三品一标的标准实现丹寨的农业产业化。(李宇)

蓝莓种植基地。李宇摄

一颗颗圆润饱满的蓝莓。李宇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