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寨縣甲腳高標準藍莓種植基地。李宇攝

人民網丹寨6月16日電 “基地就在家門口,在基地上做工,一天能有七十塊錢,不用出門就能賺到錢。”說起近幾年的變化,60歲老人莫太奎一邊除草一邊說,以前種莊稼一年到頭也沒剩幾個錢,現在光我一個人工資,每個月都有兩千多。

莫太奎是貴州丹寨縣興仁鎮甲腳村的村民。2012年以來,丹寨縣將藍莓產業作爲“一縣一業”的主導產業,按照“三帶”產業發展模式,通過茅臺生態農業公司的帶動,促進藍莓產業從生產到精深加工的全產業鏈實施。2015年,丹寨縣莫太奎一家將家裏的土地流轉給合作社種植藍莓,三年下來流轉費就拿到了3萬多,而自己和老伴,以及兩個兒媳婦也到藍莓基地務工,一家人生活過的紅紅火火。

在丹寨,和莫太奎一樣在基地上做工的的人還有很多。貴州茅臺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徐佳強介紹,丹寨縣甲腳高標準藍莓種植基地總面積2600畝,其中,公司的示範基地510畝,帶動村級產業合作社種植的基地2090畝。

“平時,基地每畝藍莓需要6至8名工人打關乎,高峯期需要近3000名工人。這爲丹寨的老百姓提供了穩定的就業崗位。”徐佳強表示,基地採取“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的運營模式,公司負責提供種苗、肥料、技術指導、保底價收購等服務;村兩委負責組織全村貧困戶加入合作社,利用產業子基金、貧困戶到戶資金等,作爲藍莓基地建設所需經費,組織羣衆到基地務工。

藍莓豐產期每畝平均產量1000斤,扣除建設、生產成本後,每畝實際產生效益8000元左右。將產業收益資金按照“7比3”的利益分配模式,把70%分給全村的貧困戶,30%作爲村集體和合作社產業發展基金。

據瞭解,目前丹寨縣藍莓種植面積達13700畝,產果面積5451畝,產業基地覆蓋全縣6鄉鎮1456戶6552人,其中貧困戶305戶1376人,帶動戶均增收3587元。

近年來,丹寨縣依託縣域資源優勢,通過“三帶”(品牌帶產業、企業帶基地、合作社帶貧困戶)模式,強力推進產業扶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增效到戶,夯實了脫貧攻堅基礎,優化了產業格局。

“2017年,新增藍莓種植13073畝、中藥材種植17129畝、蔬菜種植51810畝;茶園提質增效12466畝,榮獲‘2017年度全國重點產茶縣’稱號;出欄生豬6.14萬頭,‘丹寨黑豬’農產品地理標誌通過國家農業部評審;建成生態土禽養殖點136個出欄106萬羽。”貴州省黔東南州政協副主席、丹寨縣委書記袁勇介紹,除了以藍莓爲主的精品水果,丹寨縣還重點發展中藥材、蔬菜、茶葉、黑毛豬、家禽等“六個一”產業扶貧工程,以產業發展助力脫貧攻堅。

袁勇告訴記者,通過“六個一” 產業扶貧工程,全面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對“產業轉型”來一場革命,讓貧困戶享有入股分紅股金、土地流轉租金和勞務薪金的“三金”收入,產業覆蓋所有貧困戶,基本實現“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脫貧門路”。

2018年,丹寨縣計劃新增藍莓種植1萬畝,新增中藥材種植1.26萬畝,蔬菜種植11萬畝(次),新增改造低產茶園1萬畝,出欄黑毛豬12萬頭,出欄各類家禽110萬羽。縱深推進“產業革命”,努力再用三到五年時間,真正打造“大產業頂天立地、小產業鋪天蓋地”的產業格局,以現代農業和三品一標的標準實現丹寨的農業產業化。(李宇)

藍莓種植基地。李宇攝

一顆顆圓潤飽滿的藍莓。李宇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