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公元前约11世纪至公元9世纪末,西安长期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曾有13个王朝在西安建都,历代多次修筑城墙,多数被历史的尘埃掩埋。自1983年以来,陕西省和西安市人民政府对这座古城墙进行了大规模修缮,补建已被拆毁的东门、北门箭楼、南门闸楼、吊桥,并建成环城公园,从而使这座古建筑焕发了昔日风采。

到西安,不能不逛西安的古城墙。置身于西安城最大的感觉是庄严大气,既古朴又繁华,好一派王者风范。

自公元前约11世纪至公元9世纪末,西安长期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曾有13个王朝在西安建都,历代多次修筑城墙,多数被历史的尘埃掩埋。

而都城规模以汉唐最盛,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大都市。不过现在保存下来的城墙可不是什么秦砖汉瓦,而是明城墙,是明朝初年在明太祖朱元璋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政策指导下,在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的。

现存城墙建于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1374-1378),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位于西安市中心区,呈长方形,墙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东墙长2590米,西墙长2631.2米,南墙长3441.6米,北墙长3241米,总周长11.9公里。

有城门四座:东长乐门,西安定门,南永宁门,北安远门,每个城门都由箭楼和城楼组成。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

城墙完全围绕“防御”战略体系建造而成,厚度大于高度,稳固如山,墙顶可以跑车和操练。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

城墙自建成后历经三次大的整修。 明隆庆二年(1568年)陕西巡抚张祉主持修复使土城第一次变成砖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陕西巡抚毕源主持对城墙和城楼作了整修;自1983年以来,陕西省和西安市人民政府对这座古城墙进行了大规模修缮,补建已被拆毁的东门、北门箭楼、南门闸楼、吊桥,并建成环城公园,从而使这座古建筑焕发了昔日风采。

其实,在中国著名的几大古都西安、南京、北京等,现存的大多数古城墙都是明朝时建的。让人忍不住想多问一句,明朝哪来那么多钱?怎么那么舍得投入建设?有了解情况的吗?留给大家答复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