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規模着火事件後,索尼最終出售了電池業務,手機霸主三星被中國企業超越,特斯拉備受市場質疑。值得注意的是,電池誕生至今已歷時200多年,在這200多年中真的只有電動汽車會發生着火事件嗎。

大規模着火事件後,索尼最終出售了電池業務,手機霸主三星被中國企業超越,特斯拉備受市場質疑

文/《財經》記者 陳亮 編輯/施智梁

自鋰電池誕生的那一刻起,着火就與其如影隨形。

從3C時代到電動車時代,鋰電池起火一直是市場關心的話題。2006年,“鋰電之父”索尼公司的起火事件,讓公司付出了數億美元的代價,同時讓強有力的競爭對手——LG、三星和SK有了彎道超車的機會。

然而韓國企業的日子也沒有那麼好過。2016年,三星的手機電池門事件讓三星剛剛上市的新款手機迅速走進墳墓。這一事件讓三星丟掉了長期霸佔的全球銷量第二的寶座。

電動車領軍企業——特斯拉,在數起電動車起火時間後,市值縮水,股價下跌。安全問題成爲特斯拉最爲緊急的挑戰。

而特斯拉在近期的聲明中對電動着火原因的解釋不清,似乎向中國消費者展現了自己的傲慢。

鋰電池已然成爲當下社會最爲重要的基礎產品之一,但是,沒有高安全性產品的企業終將被市場拋棄。

電池着火後的巨頭:沒有恢復元氣的三星,飄搖的特斯拉

圖/IC

在着火中誕生

值得注意的是,電池誕生至今已歷時200多年,在這200多年中真的只有電動汽車會發生着火事件嗎?

1799年,意大利物理學家伏打(Alessandro Volta)利用青蛙實驗產生的靈感,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電池——伏打電堆。1836年,英國科學家丹尼爾對伏打電堆進行了改良,創造出效果更好的本生電池和格羅夫電池。

無論是伏打電堆還是後續改良電池,電池中所用的電解液是硫酸,導致這些電池在搬運時十分危險。

隨着科技的進步和人們對於電池要求的不斷增多,二次充電電池在1860年誕生。此後,鉛蓄電池、鐵鎳蓄電池、鉛酸蓄電池被陸續發明。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伴隨照相機、攝像機等電子設備的普及化,二次充電電池的體積和容量急需進行改變。人們需要小巧、電量多、充電時間短的電池。

在這個背景下,鎳鎘電池應運而生。但鎘對環境污染,從而引發的健康問題使得人們需要替代品。在元素週期表中,鋰的電極理論容量密度僅次於氫,鋰成爲了新一代電池研究對象。

鋰電池研發和商用之路並不平坦。1985年,加拿大公司Moli Energy推出了第一款AA型鋰電池,能量密度超過100瓦時/千克,並於1989年推出了第二代鋰電池產品。

日本計算機設備製造商NEC和日本電信電話公司NTT先後在自家設備中採用了上述電池。然而1989年的春天,這些產品相繼出現了起火爆炸事件。NEC經過大規模的測試發現幾乎所有的手機電池均會出現故障。NEC隨後宣佈放棄了鋰作爲負極材料的電池解決方案。

就在此時,另一位日本巨頭索尼公司挺身而出。1992年,索尼公司成功研製了鋰離子電池。該電池直徑18毫米、長度65毫米,這就是日後被廣泛應用的18650鋰電池。

三年後,關於鋰電池的第一次恐慌來襲。1995年,索尼郡山工廠發生火災,超100萬塊電池被燒燬。此次着火事件後東京消防廳欲將鋰電池列爲危險品。

經索尼公司事後排查,起火原因是電池老化加上充放電實驗室托盤材料沒有阻燃性,意外產生的火花溢出後迅速蔓延至了整個工廠。經過索尼公司的艱難交涉,鋰電池最終被扣上危險品的帽子。

3C巨頭難以逾越的坎

索尼發明鋰電池之後,相關技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鋰電池產品也開始廣泛得被市場認可。但是安全問題仍然是3C巨頭們難以逾越的坎。

鋰電池誕生十四年後,索尼公司再度出現安全問題。在郡山工廠火災後,索尼公司雖然對鋰電池生產、檢測做了高標準的改進,但仍然不能阻擋意外的發生。

2006年6月,裝配有索尼鋰電池的戴爾電腦在一次會議上突然起火,世界輿論譁然。同年8月,全球報告了10餘起戴爾筆記本電腦和蘋果筆記本電腦冒煙、起火事故,這些筆記本電腦都裝配有索尼生產的鋰電池。

此後,戴爾、蘋果、IBM、聯想、惠普和東芝等公司紛紛宣佈召回計劃。索尼公司在調查後宣稱,生產過程中一些金屬微粒混入部分鋰電池,從而造成缺陷。這些微粒接觸電池內的其他部件後,可能導致電池內部短路。

根據事後統計,當時索尼召回了約1000萬塊筆記本電池,爲此支付了4.44億美元。該事件讓索尼元氣大傷。

在索尼陷入全球恐慌的背景下,韓國三巨頭LG、三星、SK開始彎道超車。在韓國政府鉅額補貼支持下,韓國企業採用價格戰開始攻城略地。

2012年,平井一夫成爲索尼公司新任CEO。爲了提振索尼業績,平井一夫執行“一個索尼”計劃,娛樂業務成爲索尼發展重心,電池逐漸被邊緣化。

四年後,“鋰電之父”索尼公司以175億日元的價格將電池業務轉讓給了村田集團,屬於日本的榮光時代就此落幕。

韓國企業取代日本企業成爲了全球鋰電行業霸主。這王座沒坐多久,炸機門讓韓國企業三星集團成爲了世界焦點。

2016年8月末,韓國手機論壇開始曝出三星Galaxy Note7手機疑似爆燃的圖片。隨後一個與內,全球發生了三十餘起。全球衆多航空公司,包括春秋航空、海南航空在內的多家中國航空公司宣佈禁止在飛機上使用該手機。

電池着火後的巨頭:沒有恢復元氣的三星,飄搖的特斯拉

2016年9月,三星在全球(除中國)宣佈召回Galaxy Note7手機。2016年10月,三星在中國宣佈了召回計劃。與此同時,三星宣佈停產下市Galaxy Note7手機,距離該手機上市僅兩個月。

三星動用了700餘名公司研究員和工程師,聘請包括美國保險商實驗室(UL)、Exponent實驗室以及德國萊茵TUV集團在內的第三方機構對事故展開調查。

2017年1月,三星電子公佈了事件調查結果——電池果然是元兇。時任三星電子無線事業部總裁DJ Koh表示,爲了追求創新與卓越的設計,因此在電池設計和製造過程存在問題,而這些問題在手機上市前未能發現。

炸機門事件不僅給三星集團造成了鉅額的損失,同時也讓三星手機丟掉了全球銷量第二的位置。隨着華爲、小米等國產手機廠商的崛起,三星再也難恢復炸機前的市場份額。

飄搖特斯拉

進入電動汽車時代後,特斯拉成爲因電池安全問題而備受關注的當紅炸子雞。

2013年夏天,特斯拉股價飆升。但入秋之後,特斯拉感到了來自汽車業的不易,因爲它將面對開始上市以來最緊迫的問題——火災。2013年10月1日,一輛特斯拉Model S美國西雅圖發生車禍,尖銳的金屬硬物刺穿了底盤,進而戳破了電池包。電池包受損後,這輛Model S立馬發出警報,讓駕駛員在路邊停車。在駕駛員離開車輛後,電池開始起火。

電池着火後的巨頭:沒有恢復元氣的三星,飄搖的特斯拉

禍不單行。此後的兩週時間裏,墨西哥梅里達和美國田納西州各發生了一起特斯拉着火事件。雖然當時沒有人員傷亡,但是短時間內集中發生的三起火災引發了美國媒體的瘋狂報道。

洶湧的輿論讓華爾街的投資人們嗅到了危險的氣息,對於特斯拉的信心開始動搖。2013年10月發生第一起事故後,特斯拉市值在兩個月內縮水了80億美元,股價也從191美元跌到了121美元。

埃隆·馬斯克無法忍受媒體“不公正”的批判以及公司市值的縮水,這個被稱爲硅谷鋼鐵俠的男人親自撰寫博文進行回應。他首先羅列了一串數據:美國國家消防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每年有15萬起汽車起火事故,而美國交通部的統計數據顯示美國人每年駕駛里程數約爲3萬億英里。

然後馬斯克進一步回應稱,“相當於每行駛2000萬公里就發生一起車輛起火事故,而特斯拉的這一數字爲每行駛1億公里發生一起起火事故。這意味着,駕駛傳統汽油車的起火概率是駕駛特斯拉的五倍!”

當然,着火事件並沒有就此消失。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至2018年間,特斯拉共發生了數十起着火事件,造成多人死亡。

不過很多特斯拉或者馬斯克個人的“粉絲”喫這一套,馬斯克居高臨下的回應態度一定程度安撫了市場的情緒,特斯拉仍然擁有大量的擁躉。

今年,火又燒起來了。

2019年4月21日,一輛特斯拉在上海發生自燃,連帶着將附近的多輛汽車燒燬。經媒體報道後,輿論發酵,市場一片譁然。

馬斯克的反擊武器從博客變成了推特,他在個人推特上發文反問:“每年有100多萬輛燃油汽車起火,造成數千人死亡,但是一起沒有造成傷亡的特斯拉汽車起火,卻成爲最大的頭條新聞。爲何雙重標準?這纔是真正的問題。”

特斯拉官方微博發聲,是在上海自燃事故發生後的第二天,他們表示,“在得知這起發生在上海的事故後,昨晚我們第一時間派出團隊趕往現場。”兩天後的4月24日,官博轉發“上海徐匯消防”的微博並表示,“我們將積極配合調查工作,及時公佈調查結果。”

用戶和市場等待着特斯拉的調查結果,直到6月28日,大家等來的是“未發現系統缺陷”,“單個電池模組故障”等模糊的表述,全文也沒有對自燃車輛的車主致歉。

特斯拉對於着火事件含糊的解釋,以及對自己安全能力的自信,讓車主和普通民衆都感受到了鋼鐵俠馬斯克的傲慢。

要知道,在上海的火燒起來之後,它好像“點燃”了更多Model S。今年5月3日,舊金山一個私人車庫中的一輛特斯拉Model S也發生自燃;5月12日,又一輛Model S自燃起火,這一次的地點則是在香港。

因此,特斯拉這次的含糊回應並不能打消用戶的疑慮,反而加重了不滿。

對於即將在華銷售本土化生產的特斯拉來說,唯有提供切實可信的數據,以及它的“中國門徒”蔚來汽車所表現出來的勇於擔責的態度才能穩定消費者的信心。

這不僅是爲了特斯拉,更是爲了整個電動車行業的持續發展。

(本文由樹木計劃作者【財經雜誌】創作,獨家發佈在今日頭條,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