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電影跳票、電視劇二次備案,到了動畫就能行了?

我們從《三體》這個超級IP上看到了IP影視化的種種困難。確實,優秀的文學作品一直是影視化開發的重要部分。而不同時代的不同作品有着不同的改編方式,從市場的反饋來看,改編水平也是良莠不齊。到底誰能率先呈現好《三體》這個超級IP?

來源:傳媒內參-傳媒獨家

文/蘇湛

沒想到《三體》電影被粉絲又愛又恨地羣嘲多年後,《三體》電視劇與《三體》動畫在短短的一個月內相繼傳來消息。

6月18日,廣電總局發佈了5月全國拍攝製作電視劇備案公示,其中有一個大家頗爲熟悉的名字:《三體》。根據備案公示顯示,電視劇《三體》將拍攝24集,預計今年9月開始拍攝,製作週期12個月。

《三體》電影跳票、電視劇二次備案,到了動畫就能行了?

同月,在26日晚“bilibili十週年”活動現場,B站正式宣佈《三體》動畫化項目啓動,動畫由B站出品、三體宇宙和製作方藝畫開天聯合出品。《三體》動畫概念版PV和專題頁面同時上線。在專題頁面上,倒計時顯示《三體》動畫首支PV將於2019年11月17日正式上線。從概念版PV透露出的一些劇情來看,《三體》動畫主要改編自第二部《黑暗森林》,以羅輯爲主角,同時穿插第一部內容。

從《三體》電影的無限期延期,到《三體2·黑暗森林》舞臺劇全國巡演,到《三體》電視劇的備案公示,再到《三體》動畫啓動,自獲得雨果獎以來,《三體》就是一個“超級IP”的存在,對於《三體》粉來說,從每次《三體》這個詞上熱搜,內心都是複雜的。

《三體》電影跳票、電視劇二次備案,到了動畫就能行了?

(關於電視劇方面,另有一點值得注意。早在2016年,劇版《三體》便曾出現在備案信息中,集數比這次要多上8集,報備機構同樣是遊族。)

不知道是不是開年的《流浪地球》的成功給了遊族一些勇氣,但經歷多年折磨的《三體》粉絲意見反饋依然很謹慎:

《三體》電影:這個燙手山芋用來打臉再合適不過了,不提也罷。

《三體》電視劇:難出精品,拒絕。

《三體》動畫:也許可以等等看……

到底誰才能率先呈現好《三體》這個超級IP?

關於我們一直看不到《三體》電影的幾個原因

近年來,資本潮水般湧入文娛市場,IP已經成爲行業風口。遊族網絡的掌門人林奇,他在多個場合表示,遊族的初衷和使命就是把大IP的故事講好,要做文化創意產業推進供給側改革的先行者,以大IP爲核心驅動全球泛娛樂產業佈局,向全世界提供優秀的文化創意產品。

《三體》電影跳票、電視劇二次備案,到了動畫就能行了?

他曾畫下過《三體》的開發藍圖:“我們需要整合全球最好的資源,來跟我們一起講好這個故事……我們願意把《三體》的IP拿出來,免費提供給全球範圍內最有誠意、最有實力的團隊去開發遊戲。《三體》這個精彩的故事,可以是小說,是電影,也可以是動漫、甚至我們可以去請那一代最有情懷的單機遊戲製作人去做單機遊戲。我們要把這個故事用不同的方式講的更簡單、更輕鬆,然後纔會有更多的聽衆。”

但從目前的進度可以看出,遊族他們採用養IP的戰術,即低價購入、緩慢開發、大力宣傳、坐等“升值”。

1、並不專業的主創

根據遊族影業的介紹,在拿到《三體》版權後,迅速成立了IP運營團隊,運營組的成員都來自互聯網行業,主要負責IP開發、電影宣發和藝人經紀。IP開發部門目前總共有20個人,分成兩組,一組是改編團隊,負責將簽約小說變成電影劇本,另一組是原創團隊。

但是,開發IP尤其是科幻網文的影視化改編,不是誰都能扛起這個擔子。 編劇宋方金曾說過,現在一些影視公司,買了一堆所謂的大IP作品,除了其中極個別的優秀作品,大部分一文不值……如果找你做編劇,你做還是不做呢?建議大家不要幹這樣的活兒,因爲接過來肯定是重寫,還擔負着改編的原罪。我們還可以舉個例子,《流浪地球》與《三體》相比,原著字數相差懸殊。

電影《流浪地球》只拍了原著中兩個自然段的內容,大概一兩百字,卻擁有包括導演和製片人在內的8個編劇。編劇們爲了把劇本弄好,專門撰寫了1977年至2075年的百年編年史作爲參考,僅導演和製片人就敲了上百萬字的劇本(然而劇本仍然備受詬病)。

回到《三體》上,要把這部作品改編爲影視,難度更大。《三體》表現的宇宙廣闊浩瀚,貫穿的時間從古至今,遊族計劃拍攝6部曲,單片投資2億元。據遊族影業前CEO孔二狗介紹,已經組建了編劇團隊已經擴大了,前後有50人蔘與劇本創作,除了專業編劇,也有資深粉絲,甚至有很多人要免費幫忙創作劇本……

然而主創團隊沒有預估到工作量的龐大,目前正在無限延期。

2、不成熟的科幻電影工業與可預估的風險

科幻電影是電影工業體系的集中體現,特效製造猶如科研攻關,是決定科幻電影成敗所在。瞬時的特效鏡頭背後,燃燒的是片方的真金白銀。卡梅隆開創3D電影新紀元的《阿凡達》,製作成本高達2.5億美元,超過80%都花在了特效上。工業光魔的特效報價單上,一個15秒左右的高難度鏡頭價格接近30萬美元。好萊塢Top5的科幻電影,投資體量基本在20億元以上,而國內科幻電影受限於市場容量,投資方則顯得更加謹慎。

有數據顯示,2012年—2017年間,每年上映科幻電影部數量平均在20部左右,國產和進口基本“二八”開,平均一年國產4部左右、進口16部左右。根據貓眼數據顯示,只有5部國產科幻電影票房過億,其他都在千萬量級。

遊族計劃拍攝的《三體》,因其科幻題材和小說主題,無疑是一部對特效要求甚高的電影。2016年,《三體》電影顯示出要上映的跡象,連續推出劇照、演員、花絮,甚至拍攝進程都在央視播了,但目前也依然毫無進展。

對此,孔二狗在個人微博上回應是:“電影延期問題主要是對後期的要求超過以往,後期在增加預算。中國第一部科幻,總要盡心盡力。”他進一步解釋,“導演如期並較好地完成了工作,最後呈現給觀衆的都是前期拍攝素材。絕不存在素材不能用的問題。”但是,你把故事素材都扔給特效公司完成後期,這種錯誤的做法帶來的後果可想而知。

難道動畫就好拍了嗎?

先不說兩次備案的電視劇,26日公佈了動畫啓動的消息,粉絲們給《三體》打出了久違的高期待值。當晚劉慈欣也出現在了現場,他表示:“在B站這樣一個很年輕,充滿輕鬆活力,充滿未來感的地方,科幻作爲一種文化,它一定能夠引起巨大的共鳴。”而在B站《三體》動畫預告片的下面,製作方藝畫開天的評論被狂熱的觀衆評論891條,點贊一萬七千多次。

《三體》電影跳票、電視劇二次備案,到了動畫就能行了?

其實,在B站上早已有了無數野生的《三體》視頻,用各種影視素材演繹《三體》故事的版本層出不窮。其中有一部作品甚至上演了“同人逼服官方”的戲碼。

2014年,科幻愛好者神遊八方就開始利用《minecraft》製作三體的同人動畫,目前已經發布了兩部作品:《我的三體》和《我的三體:羅輯傳》在豆瓣雙雙打到了9.5的高分。在團隊資金短缺時,神遊找到三體電影的版權方遊族尋求幫助,經過幾次接觸遊族決定投資這部動畫。

《三體》電影跳票、電視劇二次備案,到了動畫就能行了?


《三體》動畫版的製作團隊,是武漢藝畫開天工作室。《三體》動畫版的消息發出後三體最具影響力野生導演——《我的三體》的導演神遊八方在微博表示,“藝畫是我最喜歡的國動團隊,超級期待他們的成片。”

藝畫開天的第一部動畫《瘋味英雄》在2016年9月開播,這是一部以暴雪遊戲《守望先鋒》爲原型製作的同人動畫。最終全網播放量超過3億,爲他們的工作室積累了寶貴的知名度,同時也帶來了版權方的關注;他們的第二部作品《幻鏡諾德琳》同樣以《守望先鋒》爲基礎進行創作,只上線一集便被暴雪叫停,藝畫開天只好宣佈《幻鏡諾德琳》永久停更。雖然《瘋味英雄》和《幻境諾德琳》無法繼續創作,但兩部作品在豆瓣上分別爲9.1分和8.4分,這在中國動畫作品中極爲罕見。足以證明他們的技術實力。

努力試圖甩掉“同人”標籤的藝畫開天2017年又啓動了原創動畫IP《靈籠》,從2018年初放出PV來看,其3D技術水平在國內動畫領域可謂頂級,即便放在電影的維度也毫不遜色。

2018年2月,藝畫天開完成了由B站領投,騰訊跟投的A+輪融資,融資金額在數千萬級,主要用於《靈籠》第一季的開發。隨着《靈籠》29日的上線,《三體》動畫將成爲藝畫天開未來幾年內的重點項目,在主創訪談中,阮瑞也稱“未來整個的美術組都會投入三體的項目裏面來。”而《靈籠:INCARNATION》的賽博朋克廢土風,在《三體》動畫的概念PV也得到了延續。當《靈籠》正式上線之後,我們對於《三體》動畫的質量會有更直觀的判斷。

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是,動畫形式的作品,難度會小一些麼?

我們可以參考我的世界風格的《我的三體》,第二季製作差不多花費兩三百萬;藝畫開天在製作《瘋味英雄》時,每分鐘平均成本約爲兩萬元,最終團隊投入500萬。這還包括在創作過程中,藝畫開天爲了節約成本,採用了2D與3D結合的製作方式呈現畫面,以此來節約產能縮短創作週期。

雖然動畫的製作難度與真人影視作品相比阻力更小,但成本和技術難題依然需要去克服。對於藝畫開天來說,製作《三體》動畫的道路依然充滿了不確定性。能否呈現給觀衆一份滿意的答卷,還需要時間和誠意去證明。

文學與IP影視化間的巨大鴻溝,還需要多長的腿?

我們從《三體》這個超級IP上看到了IP影視化的種種困難。確實,優秀的文學作品一直是影視化開發的重要部分。而不同時代的不同作品有着不同的改編方式,從市場的反饋來看,改編水平也是良莠不齊。

首先,文學IP需要好的改編團隊。不得不說,觀衆對於IP影視作品是有強需求的。不論是經典文學作品或是優質的網絡文學的IP改編,既需要投資方對市場的精準判斷,也需要編劇結合時代有重點地改編,讓觀衆看到更加有內涵、更加深入人心的文本內容。

比如,電視劇《紅高粱》共60集,在原作僅有不到30萬字的情況下,編劇們在改編前對於作品和人物故事的理解便顯得至關重要。而《紅高粱》最終填充的新的故事線索和人物關係,經市場證明是較爲成功的,因此在優質的文學作品支撐下,開發者的製作態度與能力是決定一部改編劇目的關鍵。

《三體》電影跳票、電視劇二次備案,到了動畫就能行了?

其次,最好的電影、文學,都與IP無關。高曉松曾表示,IP是一個文學作品通過發表後能進行常規化運作的內容。而最好的電影,最好的文學,都與IP無關。“就好比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只可能屬於文學。”文學有文學的角度,影視化是鏡頭的語言,往往成功的可能都是全新的劇本。

最後,文學改編是藝術考量也是商業考量。一部好的作品不僅是文學藝術,也是導演的敘事藝術,更大更宏觀甚至更加科幻的架構表達,不僅需要工業體系的支持,更需要導演以及整個團隊對藝術的追求。

聚焦回《三體》,從很早前,這部作品就提出要展現出民族自信,這對《三體》這個IP提出了更高的精品要求,這與許多IP浪潮剛剛興起時,許多大IP的單單追求資本運作是不同的。我們也希望遊族能儘快啃下《三體》這塊硬骨頭,不要成爲粉絲追求的“有生之年”系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