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此前發佈的8月份銷量快報顯示:當月銷量爲41846輛,其中新能源乘用車保持熱銷的態勢,達到了20845輛,同比增長85%,超越燃油乘用車銷量20008輛。今年1-8月累計銷量303658輛,相比長城汽車1-8月累計銷量589945輛,僅爲其一半的銷量水平。

2018年以來受到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的政策,以及A股市場系統性風險影響,比亞迪股價從65塊跌到45塊,跌幅達到30.55%,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比亞迪的總市值蒸發了541億元。對比一下A股中各大車企的股價反饋:

2018年,國家對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重新做了調整,續航里程在100-150公里的補貼金額降爲0,降幅爲100%;將150-200公里的補貼金額從3.6萬降至1.5萬,降幅爲58.3%;將200-250公里的補貼金額從4.4萬降爲3.4萬,降幅爲33.3%;對於更高級別的續航里程檔位,國家卻加大補貼金額,例如300-400公里檔,獲得同比增加2.3%的補貼,甚至在大於400公里檔,獲得同比增加13.7%的補貼。

這就是比亞迪在上半年中淨利潤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就比亞迪而言,自主研發的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還處於中低水平,獲得政府補貼大幅減少,相比去年的淨利潤自然下降驚人。正是如此也倒逼比亞迪加大新能源技術的研發,轉向電池續航里程更長、性能更高的高端新能源汽車市場。

在A股市值蒸發了541億之後,能否依賴新能源汽車的良好銷量扳回一局?股價能否像曾經被股神巴菲特相中的光芒一般綻放異彩?先從比亞迪的中報着手。

中報淨利潤大幅下滑,源於補貼退坡

2018年半年報顯示,比亞迪上半年實現營收541.5億元,同比增長20.23%;淨利潤4.79億元,同比下降72.19%;扣非淨利虧損6.73億元,而去年同期盈利11.16億元。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汽車業務收入約184.2億元,同比增長16.65%。即便受到補貼退坡的影響,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7.58萬輛,同比增長121%,銷量再度蟬聯全球第一。

2016年-2018年中期業績,比亞迪營業收入穩中帶漲,有很大一部分來自於新能源汽車銷量提升的貢獻。但是反觀淨利潤,在受補貼退坡的影響,程營業收入反方向發展,今年上半年扣非後淨利甚至虧損了6.73億元。

在國內車企研發支出方面比亞迪一直以來都是排名前列,今年上半年研發總支出達到37.19億元(包含其在電子、手機部件等業務投入),排在第二位,僅次於上汽集團。回首2017年,比亞迪的研發人員就達到了2.7萬名,全年共投入62.66億元。

對於自主研發的比亞迪來說,一直致力於電池續航里程更長、性能更高的高端新能源汽車研發,試圖拿到國家新能源補貼政策的高檔位補貼。

對於插電混動車型方面,在新政的刺激下,8月全國插電混動車銷量2.6萬輛,同比增長147%,成爲增長最強勁的動力類型。比亞迪的插電混動車型8月表現強勢,旗下比亞迪唐、比亞迪秦包攬銷量榜前二,比亞迪唐以5043輛的銷量成爲全榜銷量最高的車型。下半年的銷量勢頭如此強勁,能否在上半年的虧損中,打一個漂亮的翻身仗呢?

在半年報中我們可以看到,比亞迪銷售費用爲26.24億元,相比去年同期22.49億元,增長了16.68%,報告稱主要用於運雜費、員工薪酬等方面增加所致。上半年不僅沒有縮減營銷開支,而且繼續加大營銷投入,相比上半年的營業收入541.5億元,銷售費用就佔到營收的4.85%,對比往年上升了不少。

喜憂參半,研發高端新能源汽車是突破

出來銷售費用增加和研發費用支出的影響外,比亞迪上半年的營業收入依然是增長超過20%。主要由於品牌效應、自主研發的高競爭力和產品結構多樣化提升所致,旗下產品涵蓋轎車、SUV、MPV、跑車(停售)等4個品類。目前而言,SUV中的唐、宋、元作爲比亞迪汽車的核心產品,同類型的市場份額逐漸變大。

事實上全國SUV銷量近段時間以來出現了負增長,而且在國內消費者對於SUV的青睞,這個市場已經成爲各大車企競爭的重災區。那麼考驗董事長王傳福的時候到了,對於研發如若沒有重大突破,無法獲得國家高額的補貼,淨利潤下滑仍然無法避免,即便是銷量上一直處於市場頭部,恐怕也無法在剩下的幾個月內打出漂亮的翻身仗。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