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青海的柴達木盆地,有着中國規模最大的雅丹羣。在柴達木的西北角拍下的這張照片,讓我們看到了柴達木盆地中雅丹地貌的風采。

柴達木盆地

678地理工作室,每天,6:13

柴達木盆地

678地理工作室誠邀一起合作的小夥伴

文章首發於微信公衆號“老丁侃地理”,歡迎關注

青海的西北乾旱區就是指柴達木盆地。廣義的柴達木盆地應該包括盆地西北部的阿爾金山和青海北部的祁連山西部,還應該包括青海湖南部的茶卡盆地和共和縣所在的共和盆地。之所以把這些地方劃到柴達木盆地中,主要是因爲它們都處於乾旱區,降雨稀少,因而呈現出一派荒漠景觀。

柴達木盆地

柴達木盆地一直有“聚寶盆”之稱。這主要指的是盆地中有許多鹽湖,鹽湖除了能生產食用鹽——氯化鈉外,還蘊藏了大量的農業生產所需的化肥——氯化鉀。鹽湖中還有一些稀有的金屬,如能生產電池的鋰等。

柴達木盆地

柴達木盆地

平坦、遼闊、乾旱、蒼涼、寂靜、荒蕪……這就是柴達木的景色給人的感受。遠處的山是低山,乾燥、剝蝕嚴重,從山上剝蝕下來的物質又被極少的降水從山裏衝下來,形成了這廣闊的傾斜的山前沖積平原,僅僅是在山腳下因那珍稀的少量的水的滋潤,纔出現了這一叢叢植被。因爲有了這些植被,畫面才獲得了生機和美感。攝影/張超音

柴達木盆地

格爾木河:荒漠中的母親河

柴達木盆地南緣矗立着雄偉的崑崙山脈。從崑崙山中的雪峯下流出來的格爾木河是柴達木盆地的第二大河。它發源於崑崙山脈博卡雷克塔格山剛欠查魯瑪山,源頭海拔5692米。格爾木河是以冰川積雪融水補給爲主,兼有降水、地下水補給類型的河流,河水量豐富且較穩定。從源頭至格爾木水文站,幹流長378.5公里,年總徑流量7.55億立方米。在荒漠中,正是格爾木的河水哺育出綠色和生命。格爾木河畔誕生了青海第二大城市格爾木。攝影/查利

柴達木盆地中還蘊藏了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早在唐代史書中就有了柴達木盆地中生活的古人使用石油的記載。柴達木石油的開採在20世紀50年代已轟轟烈烈地展開。但由於找油的理論和技術沒有突破,一些已開發的油田逐漸資源枯竭,在柴達木盆地的冷湖一帶,你能看到一些廢棄的城鎮,那就是早期的石油開發者建立的。如今柴達木的石油開發又出現了轉機,隨着石油勘探理論和技術的進步,人們在柴達木不斷找到新的石油資源。柴達木石油開發的“第二春”來臨了。

柴達木盆地

察爾汗鹽湖的貢獻:農民急需的鉀肥堆積成山

察爾汗鹽湖位於柴達木盆地的中南部,“察爾汗”蒙古語的意思即“鹽澤”。察爾汗鹽湖總面積5856平方公里,這裏蘊含着豐富的食鹽、鉀、鎂,儲量超過死海和美國的大鹽湖。中國鉀肥的主要產地就在察爾汗鹽湖區。照片中堆積如山的白色物品就是農民視若珍寶的鉀肥,這裏是青海鹽湖集團年產百萬噸的鉀鹽公司的貨場。攝影/單之薔

柴達木盆地

風的傑作:中國最大的雅丹地貌區

近些年來,雅丹作爲一種景觀進入了人們的視野,人們開始把雅丹當作一種美景欣賞。在青海的柴達木盆地,有着中國規模最大的雅丹羣。在柴達木的西北角拍下的這張照片,讓我們看到了柴達木盆地中雅丹地貌的風采。傾斜的地層,在風的剝蝕下,形成了獨特的單面山,斷崖下則是風道,風吹出的一道道線條像一條條高速路一樣消失在遠方。一輛越野車開進了這寂靜無人的世界,車轍好像是一個問號,在問,爲什麼這裏的一切如此神祕和奇特。攝影/單之薔

柴達木盆地

馬頭琴訴說着柴達木蒙古族的悠久歷史

歷史上蒙古族曾經統治青海很久。從蒙古高原下來的蒙古遊牧民族給青海這塊土地打下了深深的烙印。這從許多山名、湖名、地名中就可以看出,蒙古族也是青海境內的主要少數民族之一。這張照片拍攝於柴達木盆地北緣德令哈市附近的克魯克湖邊。住蒙古包,拉馬頭琴,蒙古文化顯現出了與漢、藏文化鮮明不同的一面。攝影/孫建軍

如果說,鹽、鉀肥是白色的財富、石油是黑色的財富,那麼黃色是指什麼呢?黃色是指風沙、是指柴達木無邊無際的荒漠和荒漠中的風蝕地貌和風積地貌。這裏的風吹出了規模巨大的雅丹地貌羣,它們千姿百態,在曠野中沉默,給人以強烈的美的震撼。這裏的雅丹羣無疑將成爲珍貴的旅遊資源,吸引探祕者前來體會柴達木盆地中風的魅力。

轉自:中國國家地理

還有,多多點贊,會越長越好看;多多留言,能越來越有錢;多多打賞,家裏八套房。哈哈……

老丁 ∣一個教地理的小卒

柴達木盆地柴達木盆地

2019年6月30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