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三件近期跟養老密切相關的大事。

2月19日,國家發改委等18個部門聯合下發了一份文件《加大力度推動社會領域公共服務補短板強弱項提質量 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行動方案》,其中,32次提到“養老”。

最令人關注的是,“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

2月18日,填補中國空白的養老機構等級劃分與評定“國標”發佈。

自此,中國養老機構有了自己的標準。

再往前數幾天,2月12日,國家衛健委宣佈,將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廣東6地試點“互聯網+護理服務”。

該服務的重點對象是,高齡或失能老年人、康復期患者和終末期患者等行動不便的人羣。

此外,民政部2019年1號文件重點強調了“不再實施養老機構設立許可”。

“養老”一詞越來越成爲政府文件中的“常客”。

18部門聯合發文,透露了中國未來養老圖景

國是直通車 侯雨彤 製圖

中國怎麼養老?

過去十年間,中國60歲以上人口增加了近1億人,占人口比重從11.6%提高至17.9%,65歲以上人口增加了6022萬人,占人口比重從8.1%提升至11.9%。

一個正在快速“變老”的中國,亟待回答的問題是:這麼多人,如何養老?

從政府公開資料看,大致安排是這樣的:

到2022年,全面建成以居家爲基礎、社區爲依託、機構爲補充、醫養相結合,功能完善、規模適度、覆蓋城鄉的養老服務體系,社區日間照料機構覆蓋率大於90%,居家社區養老緊急救援系統普遍建立,“一刻鐘”居家養老服務圈基本建成。

除了整體規劃外,還有一些細節表述:

新建城區、居住(小)區按照人均不少於 0.1 平方米的標準配建養老服務設施,穩步提高護理型牀位佔比。

推動50%的鄉鎮建有 1 所農村養老服務機構。

實現上述目標並不容易,首都醫科大學護理學院院長吳瑛描述了中國社會養老的一個基本現狀。

按照有關規定,十三五時期,每千名老年人口擁有養老牀位數35-40張,但目前中國每千名老年人擁有的養老牀位只有11.6張。

此外,中國目前養老護理員的需求量是1000多萬,但從業人員還不足30萬,缺口巨大。

除了硬件和人才的缺失,在家庭結構“4+2+1”模式越來越普遍的情況下,居家養老也日益成爲社會的大問題。

人人公益聯合創始人何雪峯主張,從細節處入手,家庭對老人要有更多的包容性,比如對老人居住的環境進行適老化改造,調整桌椅高度、盥洗室設計、增加手扶把手等,部分提高老人的生活質量。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研究所社會保障研究室主任陳秋霖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採訪認爲,互聯網醫療是一項創新,可以部分解決老年人的問題。他指出,近期推動試點的“互聯網+護理服務”,能夠爲老人提供便捷的慢病管理、康復護理、專項護理等。

在中國社會福利和養老服務協會副會長田蘭寧看來,解決中國的養老問題要未雨綢繆、及早佈局,包括學科研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等。

世界養老模式借鑑

面對中國巨大的養老市場,國外機構也紛紛試水掘金。

田蘭寧告訴中新社國是直通車,中國從“十二五”時期已經向國外養老機構伸出橄欖枝,目前已經有不少合資或獨資的項目在中國開展。令人欣喜的是,中國已經明確支持境內外資本投資舉辦養老機構,落實同等優惠政策。

目前,國外養老機構在中國的佈局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和重點二線城市,且主要以中高端消費人羣爲主。

比如,在南京,歐洲最大養老機構歐葆庭獨資開設了一家頤養中心;在北京,由美國投資的凱健國際與遠洋地產合作開發了養老項目椿萱茂;在上海,中日合資養老院——上海禮愛頤養院已經運營多年。

國外養老機構進入中國有一個融合的過程,一方面外資要適應中國的養老國情,另一方面中國消費者也逐漸習慣上這類服務。田蘭寧介紹,在這些機構中,有在中國良性運轉並“掘金”的,也有虧損的,背後與其各自的管理模式相關。

“中國可以從國外養老機構中學習到很多,但中國的養老還是需要中國本土的企業、服務商,形成自己的模式。”田蘭寧說。

而養老最終要解決的是錢從哪來的問題。

國是直通車曾在《退休後多少錢纔夠養老?錢從哪裏來?》中介紹,在中國,32%的人認爲養老收入來自於政府養老金,26%的人認爲現金儲蓄是養老收入的重要來源。此外,收益年金、退休後兼職工作、租金收入是部分人養老收入的來源。

在國際上,各國養老資金的來源也稍有不同。

以美國爲例,人們的儲蓄率很低,養老資金第一支柱是國家保障,類似於國內的基本養老金,其次是房屋所有權、僱主發起的養老金計劃、個人養老計劃等。

再比如日本,其養老體系的一大特點是“建立了長期照護保險制度”,主要由中央,地方,個人三方來籌資。

田蘭寧介紹,日本的養老非常好,好就好在他制度上的保障。養老照護保險在所有養老服務的制度上,提供了重要的財政支撐,使得日本在養老服務的程度、廣泛性和質量上,有重要保障。

關於中國養老金的最新消息是,多地上調了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比如江蘇將省定最低標準從135元/人/月提高到了148元/人/月,寧夏將連續3年每年調增基礎養老金5元,河南提出,繼續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

雖然人們要過上一個無憂的晚年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們離這個目標已越來越近。

來自:國是直通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