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例如新四军规定,军长、政委为上将军衔,副军长、副政委、参谋长为中将军衔-----同年,为了便于解放军派往各地的军事调停处的代表与国民党的代表进行平等工作,再次进行了临时性授衔。因为当时苏军代表都是有军衔的,因此,为了便于工作,在临行前由刘少奇代表毛主席授予陈云、彭真、叶季壮中将军衔,伍修权为少将,段子俊、莫春和为上校。

大家都知道,在1955年的时候,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给将领授衔,产生了十大元帅、十大大将、55位上将、175位中将和802位少将。其实在此之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已经有过三次小规模的授衔经历。

1955年是解放军第一次授衔?之前有过三次授衔,都是临时性授衔

一、第一次授衔

全面抗战开始之时,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工农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游击队被改编为新四军。八路军、新四军各级将领按照国民革命军的编制原则,先后被国民政府授予了相应的军衔,共有31位高级将领为将官衔,其中,朱德为上将;周恩来等10人为中将;左权等20人为少将。

1955年是解放军第一次授衔?之前有过三次授衔,都是临时性授衔

1939年4月2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致电军委主席毛泽东、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和中共中央书记处,请示实施军衔制。其中提到:“拟按照国民革命军编制区分,致规定部队中各级干部之等级。”5月30日,八路军总部颁发训令,规定全军军官实行军衔制,并附有编制表。

1939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出指示:在向八路军总部朱德、彭德怀、左权、傅钟,115师陈光、罗荣桓,129师刘伯承、蔡树藩,120师贺龙、关向应、甘泗淇,晋察冀军区聂荣臻、舒同等,《发出的重新规定部队等级制度的指示》中,对5月30日《训令》进行了重新规定。之后,各部队进行了部署。但这次评定,仅给八路军驻蒋管区办事处工作人员定了军衔。例如一二○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新四军军长叶挺被授予中将军衔等。

1955年是解放军第一次授衔?之前有过三次授衔,都是临时性授衔

整个部队由于“敌后斗争日益艰难,游击性日益增强”,一时难以授衔。特别是1941年和1942年的两年间,是抗日战争中最艰苦的阶段,授衔工作不可能继续进行。1942年4月24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联名发出《军队暂不规定等级军衔》征求意见电。该文件发给八路军总部、新四军军部、115师、120师、129师、晋察冀军区、冀中军区、山东纵队。随即得到各地回电同意。从这时起,实质上军衔授予已停止了实施。

1955年是解放军第一次授衔?之前有过三次授衔,都是临时性授衔

叶挺

二、第二次授衔

1945年9月的时候,我党我军为了全力争取东北的接管和解放,派了六个人去东北跟苏军代表贝鲁罗索夫谈合作,哪六个人呢?就是陈云、彭真、叶季壮、伍修权、段子俊、莫春和。因为当时苏军代表都是有军衔的,因此,为了便于工作,在临行前由刘少奇代表毛主席授予陈云、彭真、叶季壮中将军衔,伍修权为少将,段子俊、莫春和为上校。并用中、俄两种文字写了任命书。这是一次临时性的授衔。

1955年是解放军第一次授衔?之前有过三次授衔,都是临时性授衔

叶季壮

三、第三次授衔

1946年1月10日,国共两党签订了“停战协定”,双方承诺共建一个和平的国家。之后不久通过的“政协决议”中,规定了改编两党军队的内容。1946年2月24日,中共中央发布指示,决定“我军各级干部即须执行将校尉的正规制度”。此指示下达后,各战略区立即行动,制定了评定军衔的计划和方案。其中最为详尽和科学的是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制定的相关规定。

例如新四军规定,军长、政委为上将军衔,副军长、副政委、参谋长为中将军衔-----同年,为了便于解放军派往各地的军事调停处的代表与国民党的代表进行平等工作,再次进行了临时性授衔。例如,当时解放军驻沈阳代表饶漱石被授予中将军衔,军调部中共代表团首席代表叶剑英被授予中将军衔,军调部中共首席代表叶剑英的军事顾问滕代远也被授予中将军衔,军调部中共代表团参谋长罗瑞卿也被授予中将军衔。

1955年是解放军第一次授衔?之前有过三次授衔,都是临时性授衔

叶剑英

三人军事小组周恩来随从将军童陆生,驻本溪代表许光达、驻徐州代表韦国清等人被授予少将军衔,驻淮阳代表韩念龙、驻德州代表符浩被授予上校军衔。中共的这次授衔设想和具体实施,很快就因为内战爆发而终止了,已经授予的部分军衔也就自动被取消了。

1955年是解放军第一次授衔?之前有过三次授衔,都是临时性授衔

罗瑞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