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垃圾分類與乾溼分離”

成爲了上海人民生活的重心

垃圾分類刷爆上海人的朋友圈!別笑!廣州人也是“拎得清”的


垃圾分類在上海是這樣的~

“奏響”這旋律的,便是即將於7月1日正式實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


據悉,該條例將垃圾主要分爲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溼垃圾和幹垃圾4類,並規定個人如果混合投放垃圾最高可罰200元,單位混裝混運最高可罰5萬元。

在“鉅額罰款”面前,上海人一門心思地撲在了垃圾上。

垃圾分類刷爆上海人的朋友圈!別笑!廣州人也是“拎得清”的


從娃娃抓起,寓教於樂地學習垃圾分類。


垃圾分類刷爆上海人的朋友圈!別笑!廣州人也是“拎得清”的



在高科技VR遊戲中,身臨其境地感受倒垃圾。


垃圾分類刷爆上海人的朋友圈!別笑!廣州人也是“拎得清”的



大家還紛紛立志:一定要做一個拎得清的人。

垃圾分類刷爆上海人的朋友圈!別笑!廣州人也是“拎得清”的


好在民間的智慧是無窮的。

爲了能讓大家迅速掌握垃圾分類的技能,有人唱出了《上海灘》版的垃圾風雲。

段子手朱廣權又來了:垃圾分類,是幹是溼讓豬試喫。

有網友總結:豬可以喫的是廚餘垃圾,喫了會死的是有害垃圾,連豬都不喫的是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可以賣了錢買豬。朱廣權評論:“豬肯定想說,我爲人類付出了太多。”

垃圾分類刷爆上海人的朋友圈!別笑!廣州人也是“拎得清”的


46個城市先行試點垃圾分類

看着被垃圾分類“逼瘋”的上海人民

不少網友都發出了不厚道的笑聲。


垃圾分類刷爆上海人的朋友圈!別笑!廣州人也是“拎得清”的


垃圾分類刷爆上海人的朋友圈!別笑!廣州人也是“拎得清”的



垃圾分類刷爆上海人的朋友圈!別笑!廣州人也是“拎得清”的


傳說中的去上海旅行必備四件套


不過,可別笑得太早,“逼瘋”上海人民的垃圾分類,或許馬上就要輪到你了。

記者28日從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獲悉,垃圾分類舉措未來將向全國推廣。到2020年底,先行先試的46個重點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這46個重點城市包括:北京、天津、上海、重慶,石家莊、邯鄲,太原,呼和浩特,瀋陽、大連,長春,哈爾濱,南京、蘇州,杭州、寧波合肥、銅陵,福州、廈門,南昌、宜春,鄭州,濟南、泰安、青島,武漢、宜昌、長沙,廣州、深圳,南寧,海口,成都、廣元、德陽,貴陽,昆明,拉薩、日喀則,西安、咸陽,蘭州,西寧,銀川,烏魯木齊市。

南京是全國最早推廣垃圾分類的城市之一,去年起已強制要求單位企業進行垃圾分類。但對於南京每個家庭來說,生活垃圾分類的“強制時代”還有多遠?在昨天舉行的第3期“全民話分類”南京垃圾分類六合論壇上,揚子晚報記者採訪了權威人士,解答市民關切。

南京分類處置體系正在展開,

硬件配齊後才談得上對居民強制

爲什麼南京居民的生活垃圾分類處於推廣倡導階段,因爲分類處置的設施還在建設中。南京市垃圾分類辦業務主任龍瑞介紹,目前南京的可回收垃圾是進入廢品回收渠道,有害垃圾專門進行無害化處理,其他垃圾均爲焚燒發電。但南京還沒有餐廚垃圾處理設施,也沒有廚餘垃圾處理設施。


“只有垃圾分類處理設施建設齊備了,政府部門纔有‘底氣’向居民提出強制垃圾分類的要求,只有通過地方性法規,纔有要求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法律依據。”龍瑞介紹,今年7月,南京第一個餐廚垃圾處理項目——江北廢棄物綜合處置中心一期(一階段)將投入運行,日處理量100噸,就是處理來自主城區的餐廚垃圾。

明年年初,江北中心的餐廚垃圾的日處置能力將提升到400噸,此外還將新增日均200噸的廚餘垃圾處理設施。目前,南京市日餐廚垃圾的產生量爲800至900噸。南京在江南還計劃建設一處餐廚垃圾處理設施,目前正在選址階段。按目前進度,南京餐廚垃圾處理能力與產生的餐廚垃圾量相匹配,還需要3到5年。

試點的小區中凡是居民分類投放的垃圾,

肯定做到分類收運

對於有市民提出的“居民分類投放,收垃圾時卻混在一起”的問題。龍瑞表示,在南京目前試點的垃圾分類小區中,只要是居民分類投放垃圾的,在收集、運輸、處理,保證是分類進行的。但對於沒有進行垃圾分類、居民沒有分類投放的小區,垃圾不會再進行二次分揀。


雖然南京目前沒有完成垃圾分類處置設施的建設,但還會繼續擴大試點範圍,繼續在居民中推廣普及垃圾分類。

龍瑞透露,今年7月棲霞區堯化街道計劃率先在居民小區中試點“定時定點”投放——原來樓道、單元門口的垃圾桶撤掉,按照分類方式,到小區指定區域在工作人員的督導下分類投放。

此外,南京還計劃加強專業化收運力量,特別是更多進入有物業的小區,由專業隊伍進行生活垃圾的分類收運。


垃圾分類刷爆上海人的朋友圈!別笑!廣州人也是“拎得清”的


六合區一家單位食堂中,工作人員指導大家將剩飯菜(餐廚垃圾)和餐巾紙、酸奶盒(其他垃圾)分開棄置。張可/攝


來源|綜合 揚子晚報記者 張可、浙江新聞、人民日報微博、北京日報(ID:Beijing_Daily)、上觀新聞(ID:shobserver)、杭州發佈、中國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