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裏巎巎是元代草書名家,其書法成就與特點主要表現於章草與今草的融合上,並且這種融合對後世頗有影響。

考察康裏巎巎章草書的主要特點及其對元代後期書法的影響,可以使今人更好地認識康裏巎巎及其書法藝術的魅力。

康裏巎巎(1295—1345),字子山, 號正齋,蒙古族人,元代著名少數民族書 家。祖父燕真,輔佐元世祖忽必烈時,立下戰功,受到重用。其父不忽木官至平章政事,運用儒家思想匡扶治政而名震朝野。康裏巎巎自幼深愛書法,大量臨摹古帖,如《臨十七帖》《跋化度寺帖》等。康裏巎巎章草藝術成就頗高,其章草宗法“二王”,亦受孫過庭、懷素的影響,而個人風格明顯。

康裏巎巎在章草上的貢獻,主要在於他將章草與今草進行了完美的融合,並最終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因爲書法成就突出,康裏巎巎的書法作品得以在元代奎章閣收藏。

康裏巎巎章草藝術的主要特點

(一)章草雜糅,流美飛動

在元代,經過趙孟頫的實踐和倡導,草書得以興盛。康裏巎巎突破性地將章今二體加以合成,創造出一種新草體風格。他的作品在古雅的特點上增添了豪邁爽利之氣,並且有意模糊章草與今草的界限,獲得了既古樸又流美的效果。

元代書法“復古大將”,如何玩轉“章草融合”
元代書法“復古大將”,如何玩轉“章草融合”

康裏巎巎《李白古風詩卷》 局部

文徵明在跋《李白古風詩卷》中寫道:“此書出入規矩,筆筆章草,張句曲(雨)謂與皇家而下相比肩,信哉。時人但知其縱邁超脫,不規摹前人,而不知其實未嘗無所師法,觀此帖可考則已。”可見對此作評價之高。

(二)爽利剛健,點畫圓轉

康裏巎巎章草的另一個特點是遒媚圓動,明代陶宗儀在《書史會要》指出:“正書師虞永興,行草書師鐘太傅、王右軍,筆畫遒媚,轉折圓動,名重一時。”由此不難看出,康對前人作品進行了大量臨摹,行草書承自鍾繇、王羲之一脈。

元代書法“復古大將”,如何玩轉“章草融合”

康裏巎巎《顏魯公述張旭筆法記卷》 局部

在作品《顏魯公述張旭筆法記卷》中, 康裏巎巎大量運用了使轉變化,其點畫繼承了懷素書風的圓轉與米芾書風的爽朗,而從章法上看,其字形大小錯落、字與字之間穿插自然。

元代書法“復古大將”,如何玩轉“章草融合”

康裏巎巎《顏魯公述張旭筆法記卷》 局部

因爲有這樣的特點,明解縉才說: “子山書如雄劍倚天,長虹駕海。”

另外, 康裏巎巎在《臨十七帖》中很好地體現出了遒媚圓動的特點,此作品筆法精美,體勢流暢,運用修長的體勢,與王羲之的《十七帖》形成鮮明對比。

元代書法“復古大將”,如何玩轉“章草融合”

康裏巎巎《臨十七帖》 局部

(三)疏密欹正,通靈透氣

章法是由“勢”和軸線組合而成的,“勢”是簡單意義上線條的運動趨向,其根基在於書家對漢字結構的把握與領會。康裏巎巎用筆剛健爽利,將“勢”的節律貫通於作品之中,構成了疏密欹正、通靈透氣的章法美。

元代書法“復古大將”,如何玩轉“章草融合”

康裏巎巎《奉記帖》

在其名作《奉記帖》中,第一行“再拜”取縱勢,第四行“前”取橫勢,這種縱橫取勢在空間布白上彰顯縱深度。章法的空白是“黑”以外的審美輔助,等距離的空白意味着“黑”的均勻。其墨色對比強烈,作品中首行“再”“拜”“奉”與第二行 “中”墨色較重,大致構成了一個三角形,給人以力量感。行與行之間的墨色布白對比強烈,“虛實結合”的審美原則得到了集中體現。

元代書法“復古大將”,如何玩轉“章草融合”

康裏巎巎《致彥中尺牘》

在《致彥中尺牘》中,雖逸筆草草,但合於法度,疏密欹正,隨性所至。作品前半部分軸線平穩,後半部分雖軸線緊密,字距較近,但是字字筆斷意連,行氣充足。單字的軸線反映各字的位置和趨向,綜觀全篇,軸線的疏密與單字軸線的趨向奠定了疏密欹正的特點。

尺牘中的章法美能夠反映書家的性情和個性,康的這件作品,很好地闡釋了孫過庭《書譜》中“達其性情,形其哀樂”的名言。

康裏巎巎對後世書家的影響

康裏巎巎爲官一生,宦遊天下,其書法影響了一代書家,而饒介、危素受其影響尤深。

元代書法“復古大將”,如何玩轉“章草融合”

饒介《致士行國士先生尺牘》

康裏巎巎書風對饒介的影響主要表現在行草書上,其用筆清勁,章草筆意增加線條形態的變化,秀勁中帶有倔強。危素也得到康裏巎巎的親授,書風自然受其影響。危素以中鋒用筆爲主,落筆出鋒迅疾沉着,筆畫乾淨利落,與康裏巎巎的書風特點有異曲同工之妙。

饒介、危素二人作爲元末書家,取法康裏巎巎,並且上追魏晉,對於傳播康裏巎巎的書風功不可沒,正是由於有他們二人,康裏巎巎的書法在明代才大放異彩,宋濂、宋克以及後來的文徵明,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康裏巎巎書法的影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