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北朝時期,今長興縣一帶屬吳興郡長城縣。就長興縣的歷史來說,早在春秋時期,該地區屬吳國的疆域,吳王闔閭使弟夫概築城於此,城狹長,名長城。

浙江省,簡稱“浙”,省會杭州,浙江省東臨東海,南接福建,西與安徽、江西相連,北與上海、江蘇接壤。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浙江是吳越文化、江南文化的發源地。在悠久的歷史下,其境內有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截至2018年,浙江省下轄11個地級市,杭州、寧波爲副省級市。其中,就長興縣來說,人口超60萬,隸屬於湖州市,地處蘇浙皖三省交界處。在歷史上,該地區曾經名爲“長城縣”。

浙江省一個縣,人口超60萬,地處蘇浙皖三省交界處

首先,長興縣,隸屬於浙江省湖州市,古稱長城,築城於春秋時期。在地理位置上,長興縣地處浙江省北部,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太湖西南岸,與該省安吉縣、湖州市吳興區和安徽省廣德縣、江蘇的宜興市接壤,蘇浙皖三省交界。介於北緯30°43′—31°11′,東經119°33′—120°06′之間,總面積1430平方千米。就長興縣的歷史來說,早在春秋時期,該地區屬吳國的疆域,吳王闔閭使弟夫概築城於此,城狹長,名長城。到了戰國時期,今浙江省長興縣一帶先屬越國,後成爲楚國的疆域。

浙江省一個縣,人口超60萬,地處蘇浙皖三省交界處

秦代,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分三十六郡,今湖州市長興縣一帶屬會稽郡。西漢,漢高祖六年(前201年),立劉賈爲荊王,屬荊國;高祖十二年(前195年),立劉濞爲吳王,地又屬吳。漢景帝三年(前154年),吳王濞謀反被誅,今長興縣一帶屬會稽郡烏程縣。東漢永建四年(129年),分會稽設立吳郡,該地區屬吳郡這一建制。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長興縣一帶成爲東吳的疆域。在三國時期,東吳分吳丹陽爲吳興郡,該地區屬吳興郡烏程縣。西晉武帝太康三年(282年),分烏程縣立長城縣,屬吳興郡。

浙江省一個縣,人口超60萬,地處蘇浙皖三省交界處

由此,就今長興縣一帶來說,曾經名爲“長城縣”。永興元年(304年),分長城縣的北鄉爲義鄉縣,屬義興郡。南北朝時期,今長興縣一帶屬吳興郡長城縣。公元589年,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罷吳興郡,長城縣併入烏程縣,屬蘇州。仁壽二年(602年),復立長城縣,屬湖州。大業二年(606年)州廢,長城縣仍屬吳郡。唐代,公元624年,以安吉縣、原鄉縣入長城。公元644年,恢復了安吉縣這一建制。五代十國,後梁開平二年(908年),吳越王錢鏐避粱太祖父諱,改長城縣爲長興縣。就長興縣這一建制,始於公元908年,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歷史了。

浙江省一個縣,人口超60萬,地處蘇浙皖三省交界處

最後,北宋建立後,長興縣屬兩浙西路湖州。南宋寶慶元年(1225年)降湖州爲安吉州,長興縣屬之。元貞元年(1295年),升縣爲長興州,仍屬湖州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長興州爲縣,隸湖州府。清朝取代明朝後,長興縣屬浙江省湖州府。到了1914年,長興縣屬錢塘道。1928年,長興縣直屬於浙江省。1983年8月,撤銷嘉興地區,分設嘉興、湖州市,湖州市轄吳興、南潯兩個市轄區及長興、德清、安吉三縣。截至2018年底,長興縣總面積達1430平方千米,總人口約爲63萬人。

文/情懷歷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