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国内知名的藏书家,郑振铎知道,这部古籍很有可能就是藏书界一直在寻找的脉望馆抄本《古今杂剧》。《书房里的中国》是反映常熟藏书文化常熟藏书楼的重大题材,选题一来我们就决定在江苏书展上首发,因为常熟的书香文化在全国来说也是一个高地。

还记得2016年央视播出的

《书房里的中国》第一季——

《纸寿千年》么?

当时让全国人民不明觉厉的是,

用时三年拍摄的五集纪录片,

竟然满满都是常熟!

这是国内第一部展示古代私家藏书文化的

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

书乡何处、绛云红豆、汲古留真、

书归故国、铁琴铜剑,

一帧帧画面,一段段往事,

传神地再现了名震天下的虞山藏书派的风采。


牛,常熟此物惊艳江苏书展!堪称智慧与颜值担当


昨天(6月29日),

依托于这部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的同名书籍

《书房里的中国——纸寿千年》

在“2019江苏书展”首发。


牛,常熟此物惊艳江苏书展!堪称智慧与颜值担当


牛,常熟此物惊艳江苏书展!堪称智慧与颜值担当


书中除了收入的五集电视片的台词脚本外,

还增加了史略、传奇、附录三个部分。

赶紧来先睹为快,

堪称智慧与颜值的担当!


牛,常熟此物惊艳江苏书展!堪称智慧与颜值担当


牛,常熟此物惊艳江苏书展!堪称智慧与颜值担当


牛,常熟此物惊艳江苏书展!堪称智慧与颜值担当


牛,常熟此物惊艳江苏书展!堪称智慧与颜值担当


牛,常熟此物惊艳江苏书展!堪称智慧与颜值担当


牛,常熟此物惊艳江苏书展!堪称智慧与颜值担当


牛,常熟此物惊艳江苏书展!堪称智慧与颜值担当


在古代中国,

书房是承载一个文人全部文化情怀的空间,

在一间间书斋内诞生了无数传世的

思想、文学、艺术经典。

可以说,书房是华夏文明的重要载体……


牛,常熟此物惊艳江苏书展!堪称智慧与颜值担当


虞山藏书派始于宋、终于民国。常熟拥有毛晋、钱谦益、翁同龢等知名度较高的藏书家;拥有铁琴铜剑楼、脉望馆等保存较好的古代藏书楼;拥有《古今杂剧》《仲景全书》等存世的珍贵典籍……自北宋以降,常熟有史可查的藏书家超过500位,留有名字的藏书楼过百座。

《书房里的中国》导演非可:


牛,常熟此物惊艳江苏书展!堪称智慧与颜值担当


中国三千年的古籍发展史源远流长、支系庞杂,藏书已经成为一个时代、一个地域的重要文化体现。在中国古典的藏书流派中,发端于常熟的虞山藏书派,是一个任何古籍学者都无法绕过的命题。

与全国其他地域的藏书家不同,常熟古代的藏书家具有开放、勤奋、精致、创新等特点。正是他们这种藏书精神,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常熟读书人,使得读书的种子绵延不绝。

常熟是一个江南小城,无论是它的城市面貌,还是它的人文特点都非常精致,所以我们对画面的、对影像的要求也是尽量细腻,能像常熟这个城市一样,有文化、有积淀。

凤凰出版社社长、总编辑 倪培翔:


牛,常熟此物惊艳江苏书展!堪称智慧与颜值担当


《书房里的中国》是反映常熟藏书文化常熟藏书楼的重大题材,选题一来我们就决定在江苏书展上首发,因为常熟的书香文化在全国来说也是一个高地。我是常熟人,尽管在常熟只生活了8年,但我一直是自称常熟人,一直为常熟自豪!

以下内容节选自该书

(一)

《书房里的中国》节选


牛,常熟此物惊艳江苏书展!堪称智慧与颜值担当


△郑振铎

1938 年5月的一天,著名学者郑振铎在他位于上海的寓所内,接到了中国书店经理陈乃乾的电话。

陈乃乾告诉他,苏州古籍市场上出现了一套元明杂剧古本图书,上面还有赵琦美清常道人的题跋。

郑振铎听后,果断地做出了决定:买,一定要买下它。他说:“我很快就把书款给你送到,你等着啊……”

作为国内知名的藏书家,郑振铎知道,这部古籍很有可能就是藏书界一直在寻找的脉望馆抄本《古今杂剧》。

消失已久的古籍竟然在抗战危急关头重现人间,这令郑振铎异常兴奋。这一刻,郑振铎的思绪飞到了常熟虞山,一座距离上海不足一百公里的小山……

(二)

《书房里的中国》节选

从万历四十二年(1614)到四十五年(1617),赵琦美亲手抄校的元明两代的剧本达数百种。所抄之书,一部分为宫廷演出本,俗称“内本”;一部分抄自于小谷的家藏古本。其中有一些本子是赵琦美花钱请人抄写的,但所有的本子都是他本人对照原稿一字一句校对过的。

赵琦美所整理完成的《古今杂剧》,是脉望馆最为动人的作品,其中不乏名家,如马致远、关汉卿、白朴、郑光祖等,但更多的则是无名氏杂剧。2 42 种剧作,抄本有173 种,刻本69 种。其中136 种孤本到1938 年已经湮没了3 0 0 余年。


牛,常熟此物惊艳江苏书展!堪称智慧与颜值担当


△赵琦美整理完成的《古今杂剧》

赵琦美是赵用贤的长子,受父亲的影响,赵琦美喜欢读书,也热爱藏书、购书。

因为赵用贤,赵琦美以荫入仕,官至刑部郎中。这让他也有了出入皇家内库,从宫中秘藏的文献中抄录散失的元明杂剧作品的机会。

天启四年(1624),赵琦美62 岁高龄。回首一生,感怀不已,自称“世不复知我,而我亦无所用于世也”,唯有“老屋数间,藏书数千卷”,聊可自慰。随着自己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赵琦美觉得,该是为这些书找一个好归宿的时候了。


牛,常熟此物惊艳江苏书展!堪称智慧与颜值担当


△赵琦美整理完成的《古今杂剧》

在同乡的后辈中,赵琦美选择了同样喜爱藏书的文坛大家钱谦益。

他对钱谦益说:“平时我喜欢谈论用兵,想为朝廷所重用,可惜如今没有机会了。你有志于修史,我愿意将收藏在武康山中的几千卷图书送给你。有朝一日,你史书写成给我看一眼,我便终生无恨了。”

(三)

《书房里的中国》节选

近代著名史学家陈寅恪曾经评价钱谦益:牧斋生平有二尤物,一为宋椠《两汉书》,一为河东君。

天启七年(1627),盛夏的一天,一位浙江书商兴奋地赶到了常熟城,他声称带来了钱谦益寻访多年的宋本《后汉书》。


牛,常熟此物惊艳江苏书展!堪称智慧与颜值担当


◀钱谦益画像

钱谦益闻讯,顿时失去了往日的沉稳,他在院中焦急地等待着。江浙一带的书商们都知道,这部《后汉书》,钱谦益已经寻访它多年了。

在此之前,钱谦益曾收得《前汉书》。这《前汉书》与《后汉书》合称为《两汉书》,号称宋本之冠。最初,这部书藏于宋皇室,历经战乱流入民间,至元初为书画大家赵孟頫所得。到了明朝,《两汉书》再度散入民间。万历四十五年(1617),因为一次偶然的机缘,钱谦益从新安商人处以千两白银收得《前汉书》。

这一次,书商从乌镇而来,据说他是在一家面食店无意间发现《后汉书》的。

钱谦益一见,果然与《前汉书》一致,不禁欣喜若狂。至此,钱谦益历经数年时间、花费1200两白银,终将这部被无数收藏大家推崇备至的宋版《两汉书》收得囊中。


牛,常熟此物惊艳江苏书展!堪称智慧与颜值担当


△宋版《两汉书》

(四)

《书房里的中国》节选

1948年11月17日,上海。

一位青年人和妻子、女儿提着行李,正在机场等候美国西北航空公司最后一班赴美的飞机,青年人看上去30岁左右的样子,神色凝重,眼里透出一丝不安,但举手投足间难以掩饰与生俱来的儒雅和倜傥。

他叫翁万戈,清代同治、光绪两朝帝师翁同龢的五世孙。这一年,他留美10年后带着妻女回国,目睹国内严重的通货膨胀,经济崩溃,他为战争造成的苦难忧心忡忡。为躲避战火,他整理了他名下的翁氏文物,将翁家世代相传的古籍、文献及书画藏品陆续装箱,找最可靠的公司办理了海运手续。


牛,常熟此物惊艳江苏书展!堪称智慧与颜值担当


△翁氏祖居“䌽衣堂”内的中堂对联

48个小时后,翁万戈和家人抵达美国,可接下来的日子一直没有船的消息。当时,另外一个上海的收藏家也是用海运,结果整条船都沉没了。每一天,翁万戈一家都在焦灼不安的状态下度过。3个月过去了,那些藏品还在海上慢慢地“漂泊”,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到达啊?这时,他手上所持有的,仅仅是几张运输的收据。

直到1949年春,一天海关来信,要翁万戈去海关开箱,检查有没有要交税的物品,开箱一看,海运的翁氏文物完整无损,当时的心情真是“漫卷诗书喜欲狂”。翁万戈回忆:“一切文物安抵纽约,开始了我‘守藏’的任务,实质上做了这一部分翁氏六世收藏的传人。”

更多的小编就不剧透啦,

等《书房里的中国——纸寿千年》正式开卖,

收藏一本去吧,

看咱常熟作家金曾豪老师写的序,

就知道有多美了~

读书是聆听,著书是倾听,藏书是积淀和传承。这些都和书有关,也便与人的成长有关。天地间最雄浑的力量不是地震海啸,是万物的萌发和成长。

因为有书,书房格外安静。落地窗外,河里,咿呀地正过着一条小船……这是在常熟。

——节选自《书房里的中国》序

来源:i常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