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爲國內知名的藏書家,鄭振鐸知道,這部古籍很有可能就是藏書界一直在尋找的脈望館抄本《古今雜劇》。《書房裏的中國》是反映常熟藏書文化常熟藏書樓的重大題材,選題一來我們就決定在江蘇書展上首發,因爲常熟的書香文化在全國來說也是一個高地。

還記得2016年央視播出的

《書房裏的中國》第一季——

《紙壽千年》麼?

當時讓全國人民不明覺厲的是,

用時三年拍攝的五集紀錄片,

竟然滿滿都是常熟!

這是國內第一部展示古代私家藏書文化的

大型歷史人文紀錄片,

書鄉何處、絳雲紅豆、汲古留真、

書歸故國、鐵琴銅劍,

一幀幀畫面,一段段往事,

傳神地再現了名震天下的虞山藏書派的風采。


牛,常熟此物驚豔江蘇書展!堪稱智慧與顏值擔當


昨天(6月29日),

依託於這部大型人文歷史紀錄片的同名書籍

《書房裏的中國——紙壽千年》

在“2019江蘇書展”首發。


牛,常熟此物驚豔江蘇書展!堪稱智慧與顏值擔當


牛,常熟此物驚豔江蘇書展!堪稱智慧與顏值擔當


書中除了收入的五集電視片的臺詞腳本外,

還增加了史略、傳奇、附錄三個部分。

趕緊來先睹爲快,

堪稱智慧與顏值的擔當!


牛,常熟此物驚豔江蘇書展!堪稱智慧與顏值擔當


牛,常熟此物驚豔江蘇書展!堪稱智慧與顏值擔當


牛,常熟此物驚豔江蘇書展!堪稱智慧與顏值擔當


牛,常熟此物驚豔江蘇書展!堪稱智慧與顏值擔當


牛,常熟此物驚豔江蘇書展!堪稱智慧與顏值擔當


牛,常熟此物驚豔江蘇書展!堪稱智慧與顏值擔當


牛,常熟此物驚豔江蘇書展!堪稱智慧與顏值擔當


在古代中國,

書房是承載一個文人全部文化情懷的空間,

在一間間書齋內誕生了無數傳世的

思想、文學、藝術經典。

可以說,書房是華夏文明的重要載體……


牛,常熟此物驚豔江蘇書展!堪稱智慧與顏值擔當


虞山藏書派始於宋、終於民國。常熟擁有毛晉、錢謙益、翁同龢等知名度較高的藏書家;擁有鐵琴銅劍樓、脈望館等保存較好的古代藏書樓;擁有《古今雜劇》《仲景全書》等存世的珍貴典籍……自北宋以降,常熟有史可查的藏書家超過500位,留有名字的藏書樓過百座。

《書房裏的中國》導演非可:


牛,常熟此物驚豔江蘇書展!堪稱智慧與顏值擔當


中國三千年的古籍發展史源遠流長、支系龐雜,藏書已經成爲一個時代、一個地域的重要文化體現。在中國古典的藏書流派中,發端於常熟的虞山藏書派,是一個任何古籍學者都無法繞過的命題。

與全國其他地域的藏書家不同,常熟古代的藏書傢俱有開放、勤奮、精緻、創新等特點。正是他們這種藏書精神,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常熟讀書人,使得讀書的種子綿延不絕。

常熟是一個江南小城,無論是它的城市面貌,還是它的人文特點都非常精緻,所以我們對畫面的、對影像的要求也是儘量細膩,能像常熟這個城市一樣,有文化、有積澱。

鳳凰出版社社長、總編輯 倪培翔:


牛,常熟此物驚豔江蘇書展!堪稱智慧與顏值擔當


《書房裏的中國》是反映常熟藏書文化常熟藏書樓的重大題材,選題一來我們就決定在江蘇書展上首發,因爲常熟的書香文化在全國來說也是一個高地。我是常熟人,儘管在常熟只生活了8年,但我一直是自稱常熟人,一直爲常熟自豪!

以下內容節選自該書

(一)

《書房裏的中國》節選


牛,常熟此物驚豔江蘇書展!堪稱智慧與顏值擔當


△鄭振鐸

1938 年5月的一天,著名學者鄭振鐸在他位於上海的寓所內,接到了中國書店經理陳乃乾的電話。

陳乃乾告訴他,蘇州古籍市場上出現了一套元明雜劇古本圖書,上面還有趙琦美清常道人的題跋。

鄭振鐸聽後,果斷地做出了決定:買,一定要買下它。他說:“我很快就把書款給你送到,你等着啊……”

作爲國內知名的藏書家,鄭振鐸知道,這部古籍很有可能就是藏書界一直在尋找的脈望館抄本《古今雜劇》。

消失已久的古籍竟然在抗戰危急關頭重現人間,這令鄭振鐸異常興奮。這一刻,鄭振鐸的思緒飛到了常熟虞山,一座距離上海不足一百公里的小山……

(二)

《書房裏的中國》節選

從萬曆四十二年(1614)到四十五年(1617),趙琦美親手抄校的元明兩代的劇本達數百種。所抄之書,一部分爲宮廷演出本,俗稱“內本”;一部分抄自於小谷的家藏古本。其中有一些本子是趙琦美花錢請人抄寫的,但所有的本子都是他本人對照原稿一字一句校對過的。

趙琦美所整理完成的《古今雜劇》,是脈望館最爲動人的作品,其中不乏名家,如馬致遠、關漢卿、白樸、鄭光祖等,但更多的則是無名氏雜劇。2 42 種劇作,抄本有173 種,刻本69 種。其中136 種孤本到1938 年已經湮沒了3 0 0 餘年。


牛,常熟此物驚豔江蘇書展!堪稱智慧與顏值擔當


△趙琦美整理完成的《古今雜劇》

趙琦美是趙用賢的長子,受父親的影響,趙琦美喜歡讀書,也熱愛藏書、購書。

因爲趙用賢,趙琦美以蔭入仕,官至刑部郎中。這讓他也有了出入皇家內庫,從宮中祕藏的文獻中抄錄散失的元明雜劇作品的機會。

天啓四年(1624),趙琦美62 歲高齡。回首一生,感懷不已,自稱“世不復知我,而我亦無所用於世也”,唯有“老屋數間,藏書數千卷”,聊可自慰。隨着自己的身體一年不如一年,趙琦美覺得,該是爲這些書找一個好歸宿的時候了。


牛,常熟此物驚豔江蘇書展!堪稱智慧與顏值擔當


△趙琦美整理完成的《古今雜劇》

在同鄉的後輩中,趙琦美選擇了同樣喜愛藏書的文壇大家錢謙益。

他對錢謙益說:“平時我喜歡談論用兵,想爲朝廷所重用,可惜如今沒有機會了。你有志於修史,我願意將收藏在武康山中的幾千捲圖書送給你。有朝一日,你史書寫成給我看一眼,我便終生無恨了。”

(三)

《書房裏的中國》節選

近代著名史學家陳寅恪曾經評價錢謙益:牧齋生平有二尤物,一爲宋槧《兩漢書》,一爲河東君。

天啓七年(1627),盛夏的一天,一位浙江書商興奮地趕到了常熟城,他聲稱帶來了錢謙益尋訪多年的宋本《後漢書》。


牛,常熟此物驚豔江蘇書展!堪稱智慧與顏值擔當


◀錢謙益畫像

錢謙益聞訊,頓時失去了往日的沉穩,他在院中焦急地等待着。江浙一帶的書商們都知道,這部《後漢書》,錢謙益已經尋訪它多年了。

在此之前,錢謙益曾收得《前漢書》。這《前漢書》與《後漢書》合稱爲《兩漢書》,號稱宋本之冠。最初,這部書藏於宋皇室,歷經戰亂流入民間,至元初爲書畫大家趙孟頫所得。到了明朝,《兩漢書》再度散入民間。萬曆四十五年(1617),因爲一次偶然的機緣,錢謙益從新安商人處以千兩白銀收得《前漢書》。

這一次,書商從烏鎮而來,據說他是在一家麪食店無意間發現《後漢書》的。

錢謙益一見,果然與《前漢書》一致,不禁欣喜若狂。至此,錢謙益歷經數年時間、花費1200兩白銀,終將這部被無數收藏大家推崇備至的宋版《兩漢書》收得囊中。


牛,常熟此物驚豔江蘇書展!堪稱智慧與顏值擔當


△宋版《兩漢書》

(四)

《書房裏的中國》節選

1948年11月17日,上海。

一位青年人和妻子、女兒提着行李,正在機場等候美國西北航空公司最後一班赴美的飛機,青年人看上去30歲左右的樣子,神色凝重,眼裏透出一絲不安,但舉手投足間難以掩飾與生俱來的儒雅和倜儻。

他叫翁萬戈,清代同治、光緒兩朝帝師翁同龢的五世孫。這一年,他留美10年後帶着妻女回國,目睹國內嚴重的通貨膨脹,經濟崩潰,他爲戰爭造成的苦難憂心忡忡。爲躲避戰火,他整理了他名下的翁氏文物,將翁家世代相傳的古籍、文獻及書畫藏品陸續裝箱,找最可靠的公司辦理了海運手續。


牛,常熟此物驚豔江蘇書展!堪稱智慧與顏值擔當


△翁氏祖居“綵衣堂”內的中堂對聯

48個小時後,翁萬戈和家人抵達美國,可接下來的日子一直沒有船的消息。當時,另外一個上海的收藏家也是用海運,結果整條船都沉沒了。每一天,翁萬戈一家都在焦灼不安的狀態下度過。3個月過去了,那些藏品還在海上慢慢地“漂泊”,到底什麼時候才能到達啊?這時,他手上所持有的,僅僅是幾張運輸的收據。

直到1949年春,一天海關來信,要翁萬戈去海關開箱,檢查有沒有要交稅的物品,開箱一看,海運的翁氏文物完整無損,當時的心情真是“漫卷詩書喜欲狂”。翁萬戈回憶:“一切文物安抵紐約,開始了我‘守藏’的任務,實質上做了這一部分翁氏六世收藏的傳人。”

更多的小編就不劇透啦,

等《書房裏的中國——紙壽千年》正式開賣,

收藏一本去吧,

看咱常熟作家金曾豪老師寫的序,

就知道有多美了~

讀書是聆聽,著書是傾聽,藏書是積澱和傳承。這些都和書有關,也便與人的成長有關。天地間最雄渾的力量不是地震海嘯,是萬物的萌發和成長。

因爲有書,書房格外安靜。落地窗外,河裏,咿呀地正過着一條小船……這是在常熟。

——節選自《書房裏的中國》序

來源:i常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