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地方还存在瞒报,现场督查发现,共242个尚未向国家上报的黑臭水体,瞒报数量最多的城市分别是广州102个、深圳80个、无锡18个。

督查组发现,固体废物中最多的是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混合物,共有848个点,占64.8%;危险废物有58个,占比4.4%,“这个相当严重,因为都是距离大江大河比较近的地方,随时有可能流入。”

据生态环境部不完全统计,目前有16个省区的6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没有独立管理机构,有26个省区的11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没有管理机构。

◆ ◆ ◆

南方周末记者 刘佳

针对2018年3月以来陆续启动的清废行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蓝天保卫战专项督查、绿盾行动等,生态环境部于6月29日通报了情况。

◆ ◆ ◆

黑臭水:广州未上报102个

第一批对广东、广西、海南、上海、江苏、安徽、湖南、湖北8省(直辖市)20个城市的黑臭水督查发现,截至2017年12月底,地方上报已完成整治458个。经督查组现场检查判定,其中34个为未消除黑臭,占7.4%,共涉及9个城市,其中广西南宁最多,为11个。

一些地方还存在瞒报,现场督查发现,共242个尚未向国家上报的黑臭水体,瞒报数量最多的城市分别是广州102个、深圳80个、无锡18个。

黑臭水瞒报、危废堆存……这些地方最多

2017年12月13日,施工人员对安徽省阜阳市东城河黑臭水体进行治理。 视觉中国│图

黑臭水是城市治理的系统工程,督查组发现,各地主要的问题是控源截污不到位,涉及92个水体。主要体现在存在非法排污口、城镇污水管网不配套、污水处理能力不足、截流的污水未经处理异地排放、雨污合流等方面。

底泥污染也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督查期间发现14个城市41个黑臭水体重污染底泥未得到有效清除,69个黑臭水体清理出的底泥随意堆放。

此外,一些城市中的黑臭水还有沿河倾倒垃圾,督查发现36个黑臭水体河面存在大面积漂浮物,64个黑臭水体河岸存在大量随意堆放的垃圾,“问题突出”。

◆ ◆ ◆

清废行动:

湖北、江西堆废点超过总数一半

2018年5月9日,生态环境部调集3000人,组成150个督查组开展了“清废行动2018”第一阶段督查。督查期间,各督查组共摸排2796个固体废物堆存点,据生态环境部环境监察局局长田为勇介绍,很多督查组使用无人机沿江、沿河飞,经过现场核实,发现存在问题的有1308个。

督查组发现,固体废物中最多的是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混合物,共有848个点,占64.8%;危险废物有58个,占比4.4%,“这个相当严重,因为都是距离大江大河比较近的地方,随时有可能流入。”

从地域看,湖北、江西的固废堆存最多,湖北386个,江西336个,两省加起来占了全国的超过一半。“数量也相当巨大,有几个超过了100万吨。”田为勇说。

目前,生态环境部挂牌督办了111个案件,其余一般性案件1197个进行省级挂牌督办。田为勇介绍,按照要求各地整顿需要按4个标准完成,即在6月底完成清理、查清来源、依法严肃处理,以及对相关市县乡政府和政府人员疏于监管的情况问责。

◆ ◆ ◆

绿盾行动:

60个国家级保护区没有独立管理机构

2018年3月,生态环境部(原环境保护部)等七部门联合启动“绿盾2018”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对46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687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和长江流域相关自然保护地进行了遥感监测,梳理问题线索。

目前,生态环境部已分批下发问题清单,这些问题主要包括违法建设采石场、工矿用地、能源设施以及核心区缓冲区的旅游和水电设施等。

据生态环境部不完全统计,目前有16个省区的6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没有独立管理机构,有26个省区的11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没有管理机构。

部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存在图上面积与公布面积不符的情况;有24个省区的156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未提交自然保护区范围与功能区划备案材料;自然保护区勘界立标工作普遍滞后,警示警告设施不足。

黑臭水瞒报、危废堆存……这些地方最多

祁连山污染案通报之后,肃南县“保护祁连山”的宣传氛围无处不在。南方周末记者杨凯奇摄

◆ ◆ ◆

污染防治攻坚战怎么打

针对这些严谨的环境破坏问题,2018年6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对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详尽安排。

生态环境部梳理出“7大战役”,包括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渤海综合治理、长江保护修复、水源地保护、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等7场标志性重大战役;还有包括落实禁止洋垃圾入境、打击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和倾倒、垃圾焚烧发电行业达标排放、“绿盾”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等四个专项行动。

污染防治攻坚战这场“大仗、硬仗、苦仗”怎么打?田为勇介绍了生态环境部总结的一套攻略。

首先是突出重点。绝非“大而全”。重中之中是打赢蓝天保卫战。

第二,合力攻坚。此次污染防治攻坚战每一个战役或专项行动都要统筹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力量,既抽调地方力量,也抽调部机关、直属单位人员;既抽调执法人员,又抽调管理人员、科研和专业技术人员,调集全国业务骨干,集中兵力,合力攻坚。

第三,清单管理。以问题为导向,生态环境部直接指挥,全面发现问题。对发现的问题采用清单式管理,拉条挂账,一盯到底。

第四,压实责任。对发现的问题,直接交办地方政府,采用“排查、交办、核查、约谈、专项督察”的“五步法”,压实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责任,推动解决一些长期解决不了的“硬骨头”问题。

第五,依法处理。污染防治攻坚战绝非不分青红皂白一律关停企业,而是督促地方依法依规分类调查处理。工作中绝不允许违法违纪问题发生,一经发现,严惩不贷,并且指名道姓公开通报。

第六,力求多效。通过“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既解决环境问题,又努力扭转“劣币驱逐良币”现象。通过查处污染投诉,既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又解决群众身边的污染问题,力求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多赢。

第七,依靠科技。运用“热点网格”技术,提高督查的针对性,准确性。采用卫星遥感数据,精确判断水源地边界。使用督查APP,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又确保客观公正。

第八,公开透明。七个标志性战役和四个专项行动每日发布督查进展情况和发现问题清单,曝光突出环境问题,组织现场采访和深度报道,采用多种形式共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编辑 视觉 | 汪韬

· End ·

寻找绿色解决方案

黑臭水瞒报、危废堆存……这些地方最多

千篇一绿

南方周末旗下新媒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