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6月28日收盘,香港股市2013年以来上市的建筑和餐饮行业公司表现平静,160家企业只有4家股价跌幅超过10%。

  目前来看,似乎香港证监会和廉政公署的联手反腐败行动,并没有对上述公司造成实质性影响。但不久的将来,上述公司中的一些或许将面临风暴。

  代号“寒山”

  现实版的《反贪风暴》正在演绎,台词“哪里有贪污,哪里就有廉政公署”再次被印证。

  6月26日晚间,香港廉政公署(ICAC)、香港证监会、港交所均对一起IPO贪腐案发表了公告。

  首先来看一下廉政公署的公告内容。

  廉政公署在公告中表示,其与香港证监会于6月23日展开名为“寒山”的联合行动。

  廉署在行动中拘捕了港交所上市部首次公开招股审查组一名前联席主管,及两名与其相关的人士,怀疑他们在搜查的两家上市公司的IPO过程中,涉及贪污及公职人员行为失当。

  廉政公署还表示,调查仍在进行,廉署现阶段不会再作进一步的评论。

  香港证监会于同日发布公告,表示作为上述联合行动的一部分,香港证监会正在对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联交所)执行或处理上市及其他事宜的方式进行特别检视,而该等事宜或与上述调查有关。

  最后,港交所也同步发出声明,高度重视此事并将确保事件得到彻查,正全力协助廉政公署和证监会进行有关调查。

  前高层涉嫌IPO贪腐

  “轰轰烈烈”的反腐案其实早有苗头。

  早在6月10日便有信息传出,港交所卷入了IPO审核腐败丑闻,上市科涉嫌“不当审批”,给超过30家公司“放水”,包括已上市的公司。消息一出,各大媒体纷纷猜测,“剑指”港交所前上市科高管。

  据报道,上述事件的“主人公”是曾负责港交所新股审批小组前联席主管杨金隆。杨金隆于2013年加入港交所,此前在德银和联昌证券工作。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今年5月21日,香港交易所(港股00388)IPO联席主管杨金隆因“家庭原因”离职。

  根据目前香港上市机制,企业的上市申请提交至港交所,先由上市科审阅,再由上市委员会进行上市聆讯决定是否批准上市,上市科人员亦会在聆讯中解释通过理由。

  由此可见,上市科是企业IPO需要跨越的第一道门槛,对企业上市起着关键的作用。

  160家企业成焦点

  据《上海证券报》等媒体报道,“放水”企业主要涉及建筑股和餐饮股。

  东方财富显示,2013年至今,建筑和餐饮行业公司在港交所上市的合计160家,其中建筑企业135家,餐饮企业25家。

  160家企业中除去介绍上市的美亨实业(港股01897)外,有100家企业破发,比例为62.89%。其中利骏集团香港(港股08360)2019年6月28日的收盘价为0.058港元/股(已后复权),相较0.64港元/股的首发价格,下跌90.94%。

  另外,《国际金融报》以下跌超过30%为界,发现2017年这两个行业的上市企业,下跌超过30%的企业数量最多,共有21家占了总比例的31.34%。

  以年为单位来看,2013年至2019年6月27日呈先降后升再降,分别为50%、38.46%、19.05%、50%、51.22%、42.5%、27.27%。

  为何这俩行业成“重灾区”

  一位知名会计事务所合伙人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表示,餐饮行业会有很多的现金交易,不入账现金较多,有操作空间,所以它造假的成本要比其他的行业要低,建筑行业也是类似。鉴于A股IPO核查较严,所以它们大多选择在香港上市。

  作为聚光灯下的焦点,此次反腐案对已经上市的餐饮股和建筑股可能会带来什么影响?

  亿达律师事务所律师董毅智表示,未来大家对餐饮股和建筑股业绩以及公司的情况可能都会有一些自己的判断,这两类上市的企业可能在股价方面会有一定的影响,造成一定的波动。

  “另一方面来说也有好的地方,通过这次反腐,可以让港交所高效、清廉,有利于其发现市场上更好的企业。”董毅智补充道。

  此次反腐案,或在港交所的历史上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