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見當時的武俠小說並不是像如今一樣是爲了消遣而創作,黃世仲試圖以洪秀全對洋人剛烈的態度來構建民族和國家認同,以達到哪怕洪秀英去世,亦能把這反清反洋的思想傳播下去的目的。武俠小說是我國舊通俗小說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類型,從魏晉志怪小說到唐傳奇,而後是宋元話本,武俠小說逐在明清白話小說中發展成熟,最後於清末民初那個國仇家恨相交織,中華民族遇到前所未有的大挑戰和時代變革時走向巔峯。

"俠"一個在春秋戰國就已經出現在華夏大地,再因司馬遷一篇《遊俠列傳》而被世人所熟知的羣體,他們鋤強扶弱、伸張正義,勇敢無畏,忠義兩全,而記錄或者說描寫他們的小說,則被稱爲"武俠小說"。

武俠小說是我國舊通俗小說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類型,從魏晉志怪小說到唐傳奇,而後是宋元話本,武俠小說逐在明清白話小說中發展成熟,最後於清末民初那個國仇家恨相交織,中華民族遇到前所未有的大挑戰和時代變革時走向巔峯。不僅出現了南向北趙(和)兩位現代武俠小說泰斗,更有之後以還珠樓主、白羽、鄭證因、朱貞木和王度廬爲首的北派五大家。

民國武俠奇觀,從革命黨到大學教授,紛紛以寫小說的形式呼籲救國

而這一切的輝煌,似乎與那個時代特性慼慼相關。

清朝末年,列強帶着遠超中華文明的堅船利炮以武力打開清廷封閉的大門,隨之而來的就是國家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無數有識之士尋求強國之法。作爲我國近代著名的思想家之一,梁啓超就此提出"以小說爲改良社會的基礎"。

民國武俠奇觀,從革命黨到大學教授,紛紛以寫小說的形式呼籲救國

光緒二十八年十月,即1902年,梁啓超在日本橫濱創立了我國最早的小說期刊—《新小說》,在頭版發表了一篇名爲《論小說與羣治之關係》的論文,其宗旨在於利用小說去探討社會現狀,呼喚民族覺醒,並得到嚴復、夏曾佑、康有爲等名人的關注和支持。

在這種浪潮之下,結合當時所面臨的國難,梁啓超對於"新小說"的提倡自然也受到許多武俠小說作家的支持,他們紛紛表示"演任俠好義,忠羣愛國之旨"。其中黃世仲以禹山次郎爲筆名,寫下了民國初年第一本產生影響力的武俠小說—《洪秀全演義》,章太炎爲其做序時說:

國家種族之事,聞者愈多,則興起者愈廣……哪怕洪王朽矣,亦思復有洪王作也。
民國武俠奇觀,從革命黨到大學教授,紛紛以寫小說的形式呼籲救國

可見當時的武俠小說並不是像如今一樣是爲了消遣而創作,黃世仲試圖以洪秀全對洋人剛烈的態度來構建民族和國家認同,以達到哪怕洪秀英去世,亦能把這反清反洋的思想傳播下去的目的。

而之後的事實也證明了,民國時期之所以能把武俠小說浪潮推向巔峯,正是有太多的人需要借武俠小說之手,來宣揚自己心中的報復,這其中最爲醒目的創作者羣體莫過於革命黨人。例如曾是國民黨中央黨部祕書長的葉楚傖就用筆名"葉小鳳"寫了一部武俠小說《古戌寒茄記》,即有名將美人這種充滿着願望的美好,也有孤臣烈士這種現實的悲涼。

民國武俠奇觀,從革命黨到大學教授,紛紛以寫小說的形式呼籲救國

除此以外還有湖北新軍出身的何海鳴,他創報建學社,一邊奔走極呼反清反袁,一邊創作出武俠小說《朔方健兒傳》,呼籲豪俠作風;再有革命黨人姜俠魂和楊塵因,兩者都有大量的武俠小說面試,其中姜俠魂還主編了我國第一部武術叢書《國技大觀》。

實際上現在國人所熟悉的民國武俠故事,比如韓慕俠、孫祿堂、王子平等人除暴安良,在擂臺上頻繁打敗前來侵犯羞辱中國人的俄國大力士,日本柔道高手和美國拳王等套路故事,一大半都出自《國技大觀》的編撰。但是當我們拋開這些故事的真實性不談,姜俠魂這種做法確實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當時中國人的民族認同和自強之心。這就好比雖然我們看霍元甲和黃飛鴻的時候,明明知道這些故事完全都是假的,但是當"萬里長城永不倒,這裏是全國皆兵,歷來強盜要侵入 ,最終必送命"響起的時候,相信每個人依舊是心血澎湃。

民國武俠奇觀,從革命黨到大學教授,紛紛以寫小說的形式呼籲救國

實際上從這裏,似乎又佐證了爲什麼偏偏是民國纔是武俠小說如山洪般爆發的巔峯,那是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候,也是最渴望改變的時候。當反帝反封建反洋等需求一股腦全部塞給這個民族的時候,不同身份,不同階層,不同學識的人,都開始用他們能用的辦法來拯救這個民族。然而畢竟不可能人人都拿着槍桿子往外衝,於是筆桿子就成爲了許多人的選擇。

於是著名情僧蘇曼殊寫下了武俠小說《焚劍記》;著名翻譯家林紓在翻譯《茶花女遺事》、《黑奴籲天錄》等出名後,逐寫下《傅眉史》、《京華碧血錄》等武俠小說;當時南方大學、滬江大學教授胡寄塵,本是學術大咖,也創作了《黛痕劍影錄》、《羅霄女俠》;同濟大學教授,又是娛樂圈大佬的陸澹庵(著名影星胡蝶爲其門下),亦有《百奇人傳》、《遊俠外傳》;哪怕是被譽爲"民初國魂七才子",地位超然的戚飯牛,百忙中寫出《山東女俠盜》、《江湖祕訣百種》等小說。

民國武俠奇觀,從革命黨到大學教授,紛紛以寫小說的形式呼籲救國

總之,民國時期武俠小說作者身份跨度之廣,全民之熱情,在中國歷史上前無古人,怕也是後無來者。1923年,筆名平江不肖生的長篇武俠章回小說《江湖奇俠傳》單行本問世。將俠客、飛劍、法寶等現實和虛幻融合在一起,再輔以門派鬥爭中的愛恨情仇,就此一戰成名,被譽爲近代武俠小說的先驅,亦成爲中國第一本被改編成京劇和影視作品的武俠小說。

祖籍湖南,於此同時北方亦有一名叫做的武俠小說家跟他齊名,後者創作的《奇俠精忠傳》以乾隆嘉慶年間的苗亂、回亂、教匪等事蹟表達個人的家國愛恨,時人稱"南向北趙"。而後又有鴛鴦蝴蝶派和社會反諷派等不同流派的武俠小說家誕生,將整個民國武俠世界推向了最高峯。他們承接古典武俠小說兩千年的積累,把之發揚壯大,又爲後來近代武俠小說金庸、梁羽生、古龍等新武俠小說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民國武俠奇觀,從革命黨到大學教授,紛紛以寫小說的形式呼籲救國

換句說,他們描寫了無盡風采的武俠小說,而他們自己又何嘗不是"佩劍的俠客",在民國呼喚出聲聲吼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