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網

#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絝無偉男#

2003年愚人節,香港巨星張國榮因抑鬱症病情失控,從香港東方文華酒店二十四層墜樓身亡,終年46歲。從此,世間再無男子芳華萬代,似他眉目如畫。今天又是四月一日,張國榮去世已經14週年。

川端康成說:“死亡是最高的藝術。”

網上查詢自殺名人,就出現下列一長串的名單:

  • 日本小說家芥川龍之介由於生活與理想的極度矛盾,精神苦悶,於1972年服安眠藥自殺,時年35歲

  • 奧地利作家茨威格於1942年自殺

  • 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於1970年切腹自殺

  • 前蘇聯作家法捷耶夫於1956年自殺

  • 美國作家傑克·倫敦因病債交迫,精神空虛自殺

  • 美國作家海明威,由於多種病症和精神的困擾,於1961年手持獵槍對準了自己的太陽穴

  •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極力反對自殺,於1972年含煤氣管自殺

  • 中國的現代作家老舍投湖自殺

  • 中國的近代作家陳天華蹈海自殺

  • 臺灣作家三毛於1991年在自己寓所的衛生間裏,用絲襪上吊自殺

  • 美國現代自由派詩人約翰·伯利曼於1972年在明尼蘇大學自殺

  • 美國女詩人蒂斯黛1933年因神經衰弱自溺在紐約寓所的浴缸裏

  • 美國自由派女詩人西爾維亞·普拉斯,經過艱難的四次自殺,於1963年死亡

  • 美國自由派女詩人安·塞克斯頓於1974年自殺

  • 智利女詩人維沃萊塔·帕拉於1967年自殺

  • 意大利女詩人安東尼亞·波齊於1938年自殺

  • 南非女詩人英格立德·喬科於1965年自殺

  • 前蘇聯女詩人瑪·茨維塔耶娃於1941年回國後,在偏遠的小鎮葉拉步加自殺身亡

  • 俄國詩人巴里蒙特於23歲迫於失望曾跳樓自殺

  • 奧地利詩人喬治·特拉克爾曾因要開槍自殺被送進精神病院,而後服藥過量而死

  • 俄國詩人葉塞寧於1925年因精神抑鬱在飯店的暖氣管上上吊自殺

  • 前蘇聯詩人馬雅可夫斯基1930年4月14日自殺,並留下《致大家》遺書

  • 1988年蝌蚪自殺

  • 1990年方向自殺,海子臥軌

  • 1992年戈麥投湖

  • 1993年野牛自殺

  • 1994年顧城殺妻自縊

自殺,是一個陰晦的詞,平常我們並不願意談起。抑鬱症、頑疾、貧窮……不管出於什麼原因選擇離開人世,將“不存在”理解成安寧和美好,對於活着的人,影響巨大。這在古今中外文學界、藝術圈都不罕見。

文森特·梵高

1853-1890

兇器:手槍

自殺行爲:飲彈而絕

案發地點:金色麥田

164年前,一個桃花十里的三月,梵高出生在一位新教徒的家庭裏。1890年7月27日清晨,他帶上一把裝滿子彈的手槍外出寫生。隨後他來到一片金色的麥田,面對着太陽朝自己開槍。他當時並沒有成功,2天后,他死在他弟弟家裏。梵高一生留下過豐富的作品,但直到過世之後才逐漸爲人們所知。他是繼倫勃朗之後荷蘭最偉大的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畫家。但是,當他還活着的時候,一共才賣出過一幅畫。

《麥田羣鴉》,金黃的麥田和深藍的遠景,還有烏黑的羣鴉,強烈的視覺衝擊讓人不安。而且這幅畫的完成時間距離梵高自殺的時間相當接近,大概就兩週,因此這幅詭異的畫作總被人們誤以爲是梵高的最後作品。

被誤以爲的死前最後作品:《麥田羣鴉》1890

但此後在研究他於7月23日給弟弟提奧的最後書信時,人們發現他提到了一幅有黑貓的畫。這就意味着《杜比尼花園》纔是真正的最後作品。

死前最後作品:《杜比尼花園》1890

馬克·羅斯科

1903-1970

兇器:剃鬚刀

自殺行爲:割腕

案發地點:紐約畫室

抽象藝術家馬克·羅斯科(Mark Rothko)的名聲,主要是靠他著名的色域繪畫取得的。這些作品因用色彩喚起了人的情感共鳴而廣受好評。但羅斯科不屑於這樣的評論,他希望自己被當做畫家而不是塗塗抹抹拼湊色彩的人。他只關心情感表達,而“不關心顏色間的關係,不在意表現形式,也不關注其他任何東西”。

在他人生晚期,他的繪畫風格趨於平淡,透着絕望,似乎是想顛覆自己之前的社會聲名。“黑色主題繪畫”(the Black Paintings)是他最後一組畫作,大部分畫作中都是一塊黑灰畫布,黑灰中間水平分割,畫中還有一塊薄木板。羅斯科自己敘述說,這些畫的主題是“死亡”。他先遭與妻分居之苦,又受嚴重抑鬱症的折磨。1970年2月25日,服用過量抗抑鬱症藥後,羅斯科在自己的紐約畫室割腕自殺。

死前最後作品:《黑灰圖》1970

“我年輕時藝術是一條孤獨的路,沒有藝廊,沒有收藏家,沒有評論家,也沒有錢。但那卻是一個黃金時期,因爲我們都一無所有,反而能更肆無忌憚地追求理想。今天情況不同了,這是個累贅、蠢動、消費的年代,至於哪種情況對世界更好,我恐怕沒資格評論。但我知道許多人身不由己地過着這種生活,迫切需要一方寂靜的空間,讓我們紮根、成長。我們得抱着一定能找到的希望活下去。”這是1955年羅斯科在工作室對拜訪者不無憤慨的傾訴,“我可以在一百個地方展出我的畫。可是我一點錢也賺不到。我可以演講。可是他們不付演講費用。有人寫我,我的作品在各地展出,一年連1300元都賺不到。”可見,馬克·羅斯科死後贏得的巨大的聲譽和財富,與生前的困苦、焦慮和掙扎構成強烈反差,如同梵高,他們生前的奮鬥時期實際上只有“餓死的自由”,堅守藝術良知的自由,這種悲劇精神選擇了那些具備聖徒素質的藝術家。

石田徹也

1973-2005

兇器:火車

自殺行爲:臥軌

案發地點:軌道

石田徹也(Tetsuya Ishida),日本畫家,出生於1973年,2005年被火車撞擊身亡。石田徹也以自己的面貌爲基礎,用超現實的手法描繪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作品中人物都眼神空洞,好似生產線上的產品,充滿扭曲和壓抑的情感,孤單而絕望地活在現實社會的秩序中。

死前最後作品:《再生》2004

與郵包、公寓建築、流水線裝置、交通工具合體的人;像牲畜一樣被自動機器飼養的人;由機器誕出野獸再由野獸誕出的畸胎;長着螯爪夾持金錢的人;蝸居的人;作爲御宅族的人;被操控的人——他們被冷酷的社會物化,疏離,瞪着空洞的雙眼。

2004年是個分水嶺,這之前的畫多是在描述流水線上機械化的人生。2004年到他生命最後的一系列作品中,男孩虛弱的躺在牀上,身體開始腐爛,靈魂抽離肉身,畫面也更加壓抑。

我要是這樣有才,一定不捨得死

阿希爾·高爾基

1904-1948

兇器:粗麻繩

自殺行爲:環頸上吊

案發地點:住處

美國當代抽象主義畫家。原名沃斯達尼格·馬諾格·阿多伊安,因仰慕俄國作家馬克西姆·高爾基而更名阿希爾·高爾基。他擅長用簡單形狀和色彩來表現意境。

在1947年,高爾基創作了多幅作品,包括《痛苦》(Agony)、《耕犁和歌曲》(The Plough And The Song)、《極限與開始》(The Limit and The Beginning),這其中任何一幅都稱得上是他的絕世之作。

阿希爾曾因生活所迫在馬薩諸塞州一家工廠做工,後來沉迷於繪畫,被父親送進羅德島設計學院。畢業後在紐約中央美術學校深造和任教。到了40年代,聲譽達到頂峯,各方人士慕名而來,許多畫作也被個人或機構收藏。然而,1946年,一場無名大火燒燬了他的畫室,大部分的作品化爲灰燼。此後幾周,他的健康狀況日益惡化,並被診斷出罹患癌症,在很短的時間內,他又發現妻子與其他畫家有染造成離婚。1948年7月21日深夜,經歷車禍的他終於承受不住生活給他的多重打擊,再也無力與命運對抗,選擇自盡,終年43歲。

死前最後作品:《痛苦》1947

徐渭

1521-1593

兇器:斧頭、長釘等

自殺行爲:利斧擊頭、長釘穿耳

案發地點:不詳

死前最後作品:不詳

徐渭,明代著名文學家、書畫家。曾擔任胡宗憲幕僚,助其擒徐海、誘汪直。胡宗憲被下獄後,徐渭在憂懼發狂之下自殺九次卻不死。後因殺繼妻被下獄論死,被囚七年後,得張元忭等好友救免。此後南遊金陵,北走上谷,縱觀邊塞,常慷慨悲歌。

徐渭恐怕是古代自殺最多次的藝術家,他曾自殺9次未遂,自殺方式也令人毛骨悚然,“血流被面,頭骨皆折,揉之有聲”,又曾“以利錐錐入兩耳,深入寸許,竟不得死”。利斧擊頭、長釘穿耳……殘酷的手段也不是一般人能想到的。他學富五車卻一生坎坷,結婚三次,入獄七年。徐渭晚年的水墨畫《墨葡萄圖》中用自己題詩概括了一生:“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筆底明珠無處賣,閒拋閒擲野藤中。”

基希納

1880-1938

兇器:手槍

自殺行爲:飲彈自絕

案發地點:不詳

基希納,德國表現主義畫家。也許是由於他身體多病、性格內向的緣故,其作品常常流露出某種病態的焦慮與壓抑,並帶有一些神經質傾向。他常常通過某種歪曲形狀、色彩和空間的手段,來實現其對於象徵性和表現性的追求。他在畫上,常常表現出“蒙克式”的悲觀情緒,充分揭示出人物的心理衝突,並將由這種衝突而產生的痛苦,綿延不斷地傳達給觀者。

1937年納粹將他的藝術歸爲“頹廢”,639件作品被移出德國的博物館。他的柏林普魯士美術學院院士資格也被取消。1938年,在納粹的迫害和折磨下基希納揮槍自殺。

死前最後作品:《維奧雷特宮雪山》1938

人是否能理解自己死後?

在某社交平臺我找到一篇對於自殺的解讀,非常有道理:

我要是這樣有才,一定不捨得死

一個美女害怕變老,而選擇在中年之際自殺,這樣美麗的樣子就永遠留在人間了;一個叫做“凌晨4:20叫醒我”的組織,會員都要接受磨練,自殺就是最後一關;2017年2月24日下午,著名攝影師任航因抑鬱症跳樓自殺……自殺或存活無法斷定一個普通人或者藝術家的境界,可能有人敬仰自殺之人的原因是因爲不可能再見到他們,不可能見到他們隨着時間,慢慢流於媚俗,他們將永遠年輕、偉大和孤獨...

以上。

想了解更多藝網有藝術品資訊,請關注微信公衆號:藝網大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