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衛戰爭開始後,邊區地方黨政機關也迅速進入戰時狀態,在黨委的統一領導下,政府各個機構,尤其是負責安全保衛工作的公安系統,紮實開展了一系列嚴密有序的保衛工作,鞏固了西北戰場後方,爲黨中央安全轉戰陝北提供了堅實的保障。毛澤東轉戰陝北期間,地方黨政機關、警民組織爲保衛黨中央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支前工作。

■內層保衛■

內層保衛工作在中共中央駐地村落及周邊地區開展,主要分爲:中央警衛團時刻進行着警戒活動,警衛人員在首長身邊貼身保護,這是保證毛澤東等安全的最後一道防線;地方羣衆組織和政府公安保衛機構爲中共中央提供食宿,支持配合保衛工作,確保毛澤東等安全萬無一失。

■中央警衛

中共中央撤出延安後,被胡宗南部窮追不捨,轉戰尚不足一月,毛澤東就深刻認識到中央部隊一定要精簡,否則目標大、轉移慢,極易成爲敵人的活靶子。1947年上半年,毛澤東將中共中央機關一分爲三,將工委和後委派到其他地區工作,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和陸定一則留在陝北,代表黨中央指揮全國解放戰爭。留在陝北的中央機關包括指揮機關和軍委二局、三局以及新華社共四個大隊。爲方便在陝北地區開展工作,人員組成儘量選擇政治上可靠、素質有保證的陝北本地人。由於黨中央深陷敵後,身處一線,風險最大,中央社會部部長李克農決定讓中央警衛團兵分三路,保衛黨中央和工委、後委,其中1、2、3連和騎兵中隊留在陝北保衛黨中央,由中央警衛團團長劉輝山、政委張廷楨、參謀長古遠興、副參謀長汪東興率領。爲了保密,每位首長都起了代名,毛澤東叫李得勝,周恩來叫胡必成,任弼時叫史林,陸定一叫鄭位。中央機關按照軍事編制組成支隊,稱“中央縱隊”,對外幾易番號,改稱過“三支隊”“九支隊”“亞洲部”,有時偶用“中央前委”,中央警衛團對外稱“九團”“三團”“亞洲部三團”。

爲了隊伍精幹,利於隱藏,中央警衛團在分配兵力時,毛澤東曾指示不要留太多人。爲此,朱德非常擔心毛澤東的安全,向警衛團領導發出指示:“要把身強力壯、有戰鬥經驗的戰士留在陝北,保衛黨中央、保衛毛主席!”並在臨行前(率領工委赴華北工作),再三囑咐不能出半點差錯。李克農、師哲和其他公安人員也跟隨黨中央轉戰,最終黨中央部隊連機關帶部隊加起來還不足千人,警衛部隊只有1個手槍連、2個步兵連和1個騎兵連,僅300餘人。更艱鉅的是,警衛部隊的武器裝備都是從前線淘汰下來的,十分落後。彭德懷曾偷偷送給警衛團一批繳獲的美式卡賓槍,但數量十分有限。蟠龍戰役結束後,彭德懷提出,從前線部隊抽調一些好的槍支充實中央警衛團。但毛澤東堅持,“最好的槍支必須留在前線消滅敵人,只有前線大量殲敵,纔會有中央機關的安全”。按照當時中央警衛團的兵力和裝備,遇到小股敵人還能抵擋一陣,但遇到強敵就難以保障中央機關的安全。可毛澤東不同於蔣介石嚴密自保的方式,有自己獨特的思路,在敵軍圍追堵截中,做好了來去自如的保險措施。

這個思路的要點是:放出一支警衛部隊,或阻擊敵軍,或跟在圍追中央機關的敵軍後邊打擊、襲擾,由我方掌握主動權,牽着敵人的鼻子走,從而保障安全。出於上述思路,這支警衛部隊很快有了一個指揮人選——汪東興。周恩來曾指示,中社部要在黨中央留專人負責保衛,汪東興當過中社部二室主任,有豐富的保衛工作經驗,而且爲人細心,軍事素質強,負責這項保衛任務再合適不過。於是,汪東興調任中央書記處辦公處副處長兼警衛處處長,擔負警衛黨中央的重任,並率領一小支警衛部隊充當“眼睛”,在黨中央周圍開展警戒工作。

通過汪東興的警戒,黨中央儘管能夠“看”到敵人,但也得小心翼翼地躲着走。爲了隱蔽,部隊往往晝伏夜行:白天行軍,所有人戴柳梢草帽,防止敵機發現掃射;夜晚行軍則摸黑前進,不準說話,不準吸菸,不準打手電。到達駐地後,“九支隊”司令員任弼時和汪東興與當地黨政機關、治安機構、警衛部隊負責人及時取得聯繫,開展保衛工作。支隊參謀長葉子龍和警衛團團長劉輝山帶人爲首長和機關選擇辦公住宿地方,具體要求是:地形高、有大門圍牆、出路好、便於通信和疏散。同時,警衛人員要快速瞭解駐地情況,如道路地形和交通路線,防空設施,老百姓居住環境,周圍反革命嫌疑分子情況,以及羣衆對駐村部隊的反應。情況大致瞭解後,立即開展警衛工作。

■貼身警衛

在毛澤東身邊,還有專門的警衛小組負責貼身保護。毛澤東的警衛員性質特殊,任務艱鉅,責任重大,一點也馬虎不得。

在一張毛澤東轉戰陝北行軍照片中,可以看出當時警衛人員積極火熱的工作狀態。照片中爲毛澤東牽馬的是警衛戰士王振海,毛澤東左右分別是警衛員石國瑞和孫振國,走在毛澤東馬後的是警衛排排長閻長林,再後面戴草帽的也是一名警衛員。毛澤東一人身邊,就圍繞着五名警衛人員。轉戰路上,毛澤東的警衛員還有很多,如李銀橋(毛澤東衛士組長)、賀清華(警衛參謀)、王榮、馬漢榮、朱明旭……他們都在黃土高原上書寫着一段段保衛傳奇。

毛澤東在棗林溝期間,身邊有許多從延安帶出來的重要文件,爲了保密,需要立即轉移隱藏文件,於是毛澤東找來警衛員馬漢榮轉送文件。馬漢榮是綏德本地人,熟悉路況。他冒着危險,悄悄把文件箱馱到延家溝,藏在姐姐家裏。後來,敵人進攻綏德,他又帶着文件箱穿過敵人封鎖線,東渡黃河,將文件完好無損地轉送到三交鎮。毛澤東看他成功完成了任務,讚賞地說道:“小鬼,很能鑽。”

警衛戰士王振海號稱毛澤東的“馬前卒”,專門給毛澤東養馬牽馬。1947年4月4日晚,毛澤東連夜冒雨行軍前往青陽岔。山道崎嶇,路面全是石頭,毛澤東的馬不停顛簸打顫,屢次失蹄。王振海爲了毛澤東安全,摸黑用腳踢開路上的石頭,鞋爛了就用光腳踢,一直踢得兩腳血肉模糊,連指甲蓋都不見了。爲了不讓毛澤東分心,他還忍着疼痛不告訴別人。毛澤東後來還是知道了,既感動又心疼,叫人給王振海包紮,還送了他一雙新鞋。據王振海回憶,他跟隨毛澤東共轉戰105天,光穿爛的新舊布鞋就達30多雙。1947年6月,毛澤東渡葭蘆河時,突遇山洪,連人帶馬險些被沖走。警衛排排長閻長林帶了兩個警衛員迅速跳到水裏,在激流中把毛澤東拉上岸,脫離了危險。

1947年10月,毛澤東趁着重陽節上葭縣白雲山看戲趕廟會,結果戲場人越聚越多,警衛人員十分擔心。當時參加保衛的手槍連連長高富有回憶:“當時哪顧得看戲,一心盼着戲早點結束,一切爲主席安全着想。那時候別說拿槍,就是用刀也很容易接近主席。我用身體緊緊貼着主席,但被主席用力一把推開。”中央警衛科科長慕丰韻回憶:“毛主席嚴肅而親切地對我們說,你們一要保衛首長的安全,二還不能割斷首長同羣衆的聯繫。毛主席這兩條指示以後成了警衛工作的基本原則。”

■地方保衛

陝北是共產黨發展最好的革命老區,羣衆基礎良好,黨政組織健全。毛澤東轉戰陝北期間,地方黨政機關、警民組織爲保衛黨中央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支前工作。

1947年,陝北地區春旱秋澇,災荒嚴重,再加上國民黨軍無節制地“掃蕩”“清剿”,“胡禍天災”肆意橫行,陝北人民面臨着空前的浩劫。陝北羣衆對國民黨軍恨之入骨,而對解放軍則大力支援,寧肯自己喫糠咽菜,忍飢挨餓,也要把省下來的糧食送給解放軍。

由於糧食緊缺,公糧還要儘量支援前線,黨中央也面臨喫不飽的處境。轉戰前期,中共中央爲躲避敵人,日夜奔波,駐足喫飯是個大問題,好不容易停下休息,還不敢開竈點火,害怕暴露位置。清澗有個鬧紅時期的婦女模範劉大娘,聽說毛澤東也和大家一起喫黑豆榆樹葉子面,難受得直流眼淚,把備好的麥種、豌豆種連夜磨成面,擀成雜麪條,託人捎給毛澤東。秋收後,缺糧問題雖稍有好轉,但一般的小村莊還是經不起幾百人的喫糧消耗。爲此,很多支持革命的村寨地主就主動將莊園和糧食貢獻出來。

除了糧草,黨中央在住宿方面也得到了大力支持。每到一處,不管晴天雨天,不論白天黑夜,老百姓只要看到是共產黨的隊伍,就主動把窯洞讓出來,像對待親人般熱情。黨中央在大部分村莊駐留時,老百姓並不知道這就是中共中央的部隊,更不知道平凡樸素的“李隊長”就是日思夜想的毛主席。羣衆看到這支隊伍秩序井然,就覺得不一般,不僅沒人向戰士打聽部隊的情況,還積極配合保密工作,堅決不透露部隊的去向。王家灣的薛老漢被劉戡抓走後,雖遭毒打折磨,卻不肯透露半點消息。

陝北廣大羣衆爲了支援解放軍和重大戰役,不斷把自己的優秀子弟送去參軍參戰。西北戰場上,胡宗南部屢戰屢敗,兵越打越少,越打越厭戰,而解放軍則接連獲勝,兵越打越多,越打越積極。人民羣衆也是一支不可忽視的運輸部隊,他們經常運送糧草、軍火、傷病員、機器物資等。除此之外,還爲解放軍帶路送信,探聽軍情,傳遞情報,趕製軍鞋。爲此,彭德懷說過:“邊區的勞動人民,是我看到的政治上最有覺悟、最有認識的人民。”

自衛戰爭開始後,邊區地方黨政機關也迅速進入戰時狀態,在黨委的統一領導下,政府各個機構,尤其是負責安全保衛工作的公安系統,紮實開展了一系列嚴密有序的保衛工作,鞏固了西北戰場後方,爲黨中央安全轉戰陝北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動員羣衆發揮力量,堅壁清野、趕製軍備,提供物質保障。陝北各地黨政團體在預計敵軍可到之處,疏散羣衆,動員軍民進行堅壁清野,挨家挨戶指導幫助掩藏糧食。敵軍所到之處,遍地無糧,只能餓肚皮,睡野地,疲態盡顯,士氣沮喪。而在共產黨“一切爲了前線”的口號下,從1947年3月到1948年1月,全邊區共動員隨軍擔架6633副、臨時擔架1.55萬副、牲口(馬、騾、驢)5400頭,縫製軍鞋58.4萬多雙,充分支援了前方作戰。1947年底,邊區地方政府還進行了大規模土地改革,廣大農民的革命和生產積極性普遍高漲,西北野戰軍的後方得到了鞏固。

加大情報偵察力度,監視敵情,封鎖消息,提供信息保障。在情報方面,邊區各地保安機構提前佈置好了外勤力量,敵人進攻佔領後,仍能突破封鎖,傳遞消息。同時,我方在敵內部祕密開展紅色宣傳,發展力量,瓦解敵軍。在偵察方面,地方積極組織羣衆、民兵、游擊隊,建立固定哨、流動哨,在山頭要道監視敵情,每遇敵人進犯環境喫緊,偵察員就挺進到敵軍附近,跟蹤蒐集情報,並將所獲消息及時上報。在掌握敵情的同時,我方還要做好防止情報泄露的工作,黨中央和重要作戰部隊轉移後,地方在沿路立即開展保衛工作,對行軍消息進行封鎖,避免被敵人掌握。

深入開展鋤奸肅反,清理檢查,排除隱患,提供環境保障。自衛戰爭中,部隊頻繁轉移,人口大量流動,環境十分複雜,爲了避免投敵反叛行爲和敵特破壞暗殺活動威脅首長安全,地方政府進行了嚴密的清查工作,積極鎮壓土匪惡霸,肅清敵探特務,打擊內部暗藏的反動分子。在城鎮和農村地區,嚴格進行戶口檢查,排查外來人員。1947年5月1日,邊保爲加大檢查力度,專門更換了新版的邊區通行證,郵檢、查店力度也得到了加大。陌生人如果沒有路條,根本問不到政府、解放軍和游擊隊的情況。同時,地方政府對待叛逃人員和特務刺探,一邊嚴肅處理,達到震懾作用,一邊教育感化,爲我所用。

全力配合中央警衛工作,保護中共中央駐行安全,提供警衛保障。中共中央每轉戰一處,當地縣保安科,區、鄉治安委員會,行政主任,村長都積極配合中央警衛團查看駐地地形、瞭解羣衆情況,同警衛人員一起爲中央機關準備住宿辦公的地方。警衛戰士在修築工事、站崗放哨、盤查控制等警衛工作中,樣樣離不開農村治安人員的幫助,地方還指派專人爲黨中央協調糧草、供給軍需。

爲了調動邊區一切人力物力,盡最大努力保證黨中央安全和自衛戰爭勝利,1947年9月9日,中共西北局下發《關於戰爭期間停止結婚的決定》的通知,要求“所有黨政軍民學脫離生產之工作人員一律暫時停止結婚,將全部力量貢獻給人民和愛國主義自衛戰爭,直至消滅胡宗南,解放大西北”。

(來源:《黨史博覽》2019年第6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