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志給出的理由很簡單:“毛主席的兒子都去朝鮮打仗,你爲什麼不能安心在井岡山務農呢。祕密就是“毛主席的兒子都去朝鮮打仗,你爲什麼不能安心在井岡山務農呢。

文|南柯一夢

來源:馮站長之家

昨天,一篇《中國共產黨黨員總量突破9000萬》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

我相信,有很多人跟我一樣,曾經有同樣的困惑,是什麼力量支撐着中國共產黨從剛開始的50多人,南湖上風雨飄搖的一葉扁舟,衝過了98年的風風雨雨,發展到現在的9000多萬黨員,執政960萬平方公里的航空母艦。

祕密,到底是什麼?

這份困惑,直到今年5月份,我在井岡山上,瞻仰了曾志同志墓,聽曾志同志的孫子石金龍親口講述家史之後,才完全解開了!

曾志,從井岡山時期就參加革命的女紅軍,爲了革命工作,不得不忍痛將兒子留在井岡山,自己隨部隊轉移。

1952年,她託人多方打聽,終於找到了兒子石來發。

那時候,她是新中國的大功臣,在廣州擔任高官。

而她的兒子,卻在與她分離後,養父母雙亡,跟着奶奶靠乞討度日,艱難長大成爲農民。

母子見面,曾志會怎麼做?

或者說,按照人之常情,曾志應該怎麼做?

是不是應該給失散多年的兒子補償一下?至少,當高官的母親,在絕對有能力讓他不用再當農民的情況下,安排一個好工作,理所應當。

可是,曾志把他留在身邊住了一段時間後,就依然讓他重新回到井岡山當農民了。

爲什麼?

曾志給出的理由很簡單:“毛主席的兒子都去朝鮮打仗,你爲什麼不能安心在井岡山務農呢?”

後來,曾志的孫子石金龍又去北京找到了她,想給自己辦一個“農轉非”,解決商品糧戶口。

這個要求對曾任廣州市委書記、中組部副部長的曾志來說,難嗎?

絕對不難!

在石金龍看來,這事不用曾志自己出面,只需要給祕書一個眼色,就能搞定。

可是,這一次,曾志還是拒絕了。

最終,曾志的親兒子、親孫子一輩子都留在了井岡山,當農民!

寫到這裏,祕密到底是什麼?

祕密就是“毛主席的兒子都去朝鮮打仗,你爲什麼不能安心在井岡山務農呢?”

這就是榜樣的力量!

早在井岡山時期,因爲敵人封鎖,條件極其艱苦,餓肚子是常有的事,戰士們能喫到最好的食物就是紅米飯和南瓜湯。有人就懷疑說,咱們喫的差,但是毛澤東喫的肯定和咱們不一樣,會有肉喫。

曾志聽到後也是將信將疑,爲了知道真實情況,她先後兩次在喫飯的時候突然闖進毛澤東的家,掀開鍋蓋看是什麼飯。

結果,兩次看到的都和戰士們喫的一樣,她這才相信毛澤東真的沒有搞特殊!

就這樣,我們唱着《毛委員和我們在一起》,從遍佈危險的白色恐怖中走出來,星星之火最終燎原,取得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

建國以後,毛主席將自己的兒子送上了朝鮮戰場。

有人曾經抱怨不該讓毛岸英去朝鮮,毛主席卻說:“我是國家主席,是主張出兵朝鮮的,我的兒子不去,怎麼說服別人?”

後來,周總理向毛主席提出將毛岸英的遺體運回國內安葬,毛主席卻說:“青山處處埋忠骨,何必馬革裹屍還。”

就是這樣的榜樣,帶領着我們保衛新中國、建設新中國。

哲學家薩特曾經說過:世界上有兩樣東西是亙古不變的,一個是高懸在我們頭頂上的日月星辰,一個是深藏在每個人心底的高貴信仰!

而能夠始終堅守信仰並可以爲之付出一切的榜樣,更加有力量。

毛主席,就是這樣的榜樣。

如曾志一樣,以毛主席爲榜樣堅守信仰的老一輩黨員領導幹部也是這樣的榜樣!

今天,7月1日,黨的98歲生日。

98年來,我們黨從南湖的一葉扁舟,走上了井岡山,又從井岡山走到了延安,最終,走到了北京。

但是,走的路再遠,也不能忘記我們曾經走過的路,更不能忘記是誰帶領我們出發,又是誰帶領我們走過最艱難的那段路!

所以,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我們必須向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先烈深深地致敬,並沿着他們的精神道路繼續前進!

只有不忘初心,才能走得更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