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巴厘島(Bali),知道貓屎咖啡,知道蝦片krupuk,還知道紅毛猩猩和神祕的達雅克族人,那你可曾聽過Gunung Mas茶莊園、提手採、爪哇CTC紅碎茶和世界第五紅茶生產大國?今天我們來到南太平洋,尋訪有着美譽“千島之國”的印度尼西亞,一道品賞綿軟、清爽的印尼紅茶(Indonesia Tea)。

印度尼西亞的茶葉種植歷史比印度阿薩姆和大吉嶺茶園還要悠久,是世界第一個在中國以外的紅茶生產基地。1602年,荷蘭成立荷蘭東印度公司,並稱爲歐洲位於印度尼西亞的主要勢力。因爲遭遇破產及印度尼西亞人民武裝抗爭,東印度公司解散,荷蘭政府隨後成立荷屬東印度接管印度尼西亞殖民地。

印尼是荷屬東印度公司從中國和日本向荷蘭運輸茶葉的中轉站。1728年就有人提出要在爪哇試種茶葉,以便與出產茶葉的中國競爭。但沒能實施,直到1825荷蘭人從日本進口茶籽,開始在爪哇島試驗種植茶葉,之後又從中國進口大量茶種,1835年爪哇島上已經有200多萬棵中國茶樹。1829年第一批紅茶作爲商品上市,生產的紅茶全部運往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當英國人起步在印度開發茶葉產地的時候,這裏已經形成了商業化的茶葉種植、生產和國際貿易的成功產業。

1872年,荷蘭人把阿薩姆紅茶的種子帶到了印度尼西亞,開始大範圍種植,並逐漸地取代了中國樹種,因爲它不僅適合熱帶生長而且可以大大提高產量。1878年,印度尼西亞開創了紅茶的機械化生產,採用機器生產茶葉,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時提高了產品質量,還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創造了豐厚的利潤。從這個時候起,在印度尼西亞生產的紅茶已經開始逐漸取代中國茶葉成爲世界茶葉貿易的主流。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印度尼西亞被日本侵佔,優先種植棉花,印度尼西亞的茶產業遭到了滅頂之災,茶葉貿易完全癱瘓。二戰結束,印度尼西亞獲得獨立,政府出臺了振興茶葉的政策,徵收了原荷蘭殖民者的茶園,政府與亞洲開發銀行合作,提供金融服務,鼓勵私人種植園開發茶產業,繼而成立了印度尼西亞茶葉協會,指導和幫助茶產業的發展,重點在提高茶葉的生產效率和與國際市場需求的接軌,大量引進先進的CTC生產線,大批量生產國際市場需求的CTC紅茶,使印度尼西亞茶產業重新獲得振興。1933年締結國際茶協議的時候,印度尼西亞已經成爲僅次於印度、斯里蘭卡第三茶葉輸出國。

1900年以前主要是在爪哇島有茶產業,1900年開始在蘇門答臘島開闢茶園。現在,最大的茶產業基地以爪哇島及蘇門答臘爲中心,所產的紅茶有一種特別清柔的香味。位於巴厘島的Gunung Mas茶莊園是印尼最古老的茶園之一,這裏的茶農們都用同一種採摘方法採茶:提手採,不能用指甲掐斷嫩莖,否則葉片斷口會變色。如果你來到印尼的茶園,就會遇見戴着大斗笠,裹着頭巾的中年婦女粗聲吆喝着稱重論價,粗糙的指尖被茶鹼浸成褐色。她們早上5點半起牀勞作,將每簇葉片頂尖最鮮嫩的那三片葉子採摘下來,用來製作最上品的茶。

Gunung Mas茶莊園

印度尼西亞橫穿赤道,是一個典型的熱帶國家,一年四季都是茶葉的收穫季,其中以5-11月的旱季收穫的茶葉品質最好,雨季茶次之。印度尼西亞紅茶最大的特點是不具有獨特的香味,少有苦澀味,平和、綿軟、清鮮,而其所具有的這些特點,恰恰又會被世界各國喜歡調飲的人所喜愛。因爲它不會改變或干擾你所加入的水果原本滋味,你加入什麼就是什麼味。

爪哇島茶園

爪哇島產的紅茶是最具代表性的印度尼西亞紅茶。爪哇島是個活的火山,茶園點綴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間斜坡上,肥沃的火山岩是爪哇島的土壤,長出來的茶葉湯色紅豔,滋味清爽。在爪哇島,茶樹種植面積大,由於氣候乾燥,溫暖,茶樹一年四季都發芽,但最優質茶葉的採摘爲7、8、9三個月份。

爪哇紅茶(Teh Hitam Jawa)茶葉顆粒勻整緊實;酶促氧化程度相對較輕,呈中褐色,或淺褐色;湯色紅亮;氣味清新;口感清爽,澀味少,擁有類似於斯里蘭卡紅茶的溫和口感。爪哇紅茶(Teh Hitam Jawa)因爲味道清爽,相對而言比較淡,清淡的觸感,適合與任何食品搭配,也很適合製作混合茶。直接飲用時可以佐以甜品,而悶泡的時間越久口感越厚且越可口。不過還是直接飲用或者是製成冰紅茶更能夠享受到它的原來的味道。

印尼紅茶(Indonesia Tea)滋味清淡、個性不強,生產的茶葉以製成CTC紅碎茶爲主,CTC即爲Crush Tear Curl,在經過萎凋、揉捻後,利用特殊的機器將茶葉碾碎(Crush)、撕裂(Tear)、卷(Curl),使成極小的顆粒狀,方便在極短的時間內沖泡出茶汁,所以常常用做製造茶包使用。

來源:元泰茶生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