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3月的一天晚上,李大釗頭戴黑禮帽、身穿大夾袍出現在鄭州鐵路職工學校,來到工人中間,介紹俄國工人解放的情況,傳播革命真理。

“‘工’字下邊加個‘人’字,連起來就是‘天’,工人階級前途遠大。全中國四萬萬同胞團結起來,將來要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一個好的中國。”李大釗當年講學時的幽默話語廣爲傳誦。

探訪中原“紅色地圖”①|先驅風範 在精神光焰長——探訪李大釗鄭州講學舊址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徐建勳 王延輝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吳仲怡

6月28日,夏日午後,鄭州市管城回族區東三馬路街角的一處古樸房屋,迎來不少“朝聖者”。

這座房屋青磚灰瓦、飛檐翹角、拱形窗戶、紅色門柱,是一座長30米、寬10米左右全部打通的寬敞大房。民國年間,這裏曾是湖北會館的後院議事廳。上世紀20年代初,鄭州鐵路職工學校在此創辦,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先驅李大釗曾在此講學。新中國成立後這裏改爲三益街小學。

房前,立有兩座石碑,上面赫然寫着:三益街工人夜校舊址和鄭州鐵路職工學校舊址。

探訪中原“紅色地圖”①|先驅風範 在精神光焰長——探訪李大釗鄭州講學舊址

“這是當年革命先驅李大釗給鐵路工人講學、傳播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地方。”附近居民王玉珠,向自己7歲的兒子高錦軒講着當年李大釗在鄭州的故事。

李大釗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河南黨組織的創建便由李大釗同志所奠基。

時間回溯到上世紀20年代,在產業落後的中國,交通工人,尤其是鐵路工人,是中國民族革命的主力軍。1921年初,在河南開展工作的第一位共產黨員趙子健是由李大釗從北京指派而來,並以鄭州鐵路職工學校教員的身份開展工作,積極創辦工人夜校,廣泛宣傳馬克思主義。

李大釗的鄭州之行,爲之後隴海鐵路工人大罷工奠定了思想基礎,進而揭開了河南工人運動的序幕。河南第一個黨小組的負責人遊天祥和在河南建黨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劉天章,都是由李大釗介紹入黨。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此後,隨着河南各地黨組織的相繼建立,黨員隊伍的不斷壯大,團結帶領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羣衆爲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不懈奮鬥。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這是精神的厚植,更是信仰的傳承。

李大釗鄭州講學舊址所在區域的仁壽里社區黨支部有黨員39名,他們中不乏80多歲的老黨員,維持社會治安、交通秩序,做好安全生產檢查,推進路長制、城市精細化管理等,在推進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中依舊發光發熱。“守着紅色革命舊址,更要傳承好紅色基因。”83歲的徐安老人如是說。

鮮紅的旗幟樹起來。在這片批發商場密佈的區域,非公黨建別樣紅,銀基商貿城有黨支部,錦榮商貿城有黨支部,大觀國貿也有黨支部……大家聚攏在黨的旗幟下,以高質量的黨建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有了黨組織,就有了家,有了凝聚力和戰鬥力。”大觀國貿黨支部書記陳廣俊感慨道。

李大釗在鄭州講學的時候,中國共產黨尚在創始。百年風雲,中國共產黨從小到大、由弱到強,中國也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

目前,河南有540多萬名黨員,21萬多個黨組織。它們猶如一面面旗幟,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引領着億萬河南人民奮力譜寫中原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進程中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

探訪中原“紅色地圖”①|先驅風範 在精神光焰長——探訪李大釗鄭州講學舊址

“革命火種”在此播下

河岸日報客戶端記者 何可

鄭州火車站附近繁華的商業街中,坐落着一處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鄭州鐵路職工學校舊址。“七一”前夕,鄭州大學歷史系的徐有禮教授回顧了這個紅色革命舊址的前世今生,稱它是“李大釗等早期共產黨人在河南播下革命火種的起點”。

探訪中原“紅色地圖”①|先驅風範 在精神光焰長——探訪李大釗鄭州講學舊址

李大釗研究專家、鄭州大學歷史系教授徐有禮。

20世紀初,位於京漢、隴海兩大鐵路交會處的鄭州,聚集了大批鐵路工人。“成年累月做馬牛,喫喝如豬穿如柳,軍閥刀鞭沾滿血,工人何時能出頭?”這首民謠道出了當時工人的悲慘境遇。1921年年初,早期共產黨人趙子健奉派到鄭州鐵路職工學校任教。他從講授文化知識入手,向工人介紹俄國十月革命後工人當家作主的情況,傳播革命道理。3月,李大釗到鄭州視察和指導工人運動。在夜校講課時,李大釗用淺顯生動的語言啓發工人的覺悟,鼓勵工人團結起來,爭當社會的主人。他在黑板上寫了個“工”字,又在“工”字下面緊接着寫了個“人”字,兩個字連在一起就是一個“天”字。他說:“你們工人可不矮呀,工人夠上天那麼高呀!”“你們要好好努力,工人的前途遠大得很呀!”

1921年9月,黨領導下的鄭州京漢鐵路工人俱樂部成立。夜校學員高斌、凌楚藩、王同文、王宗培、張士漢、司文德、馬紹琴、姜海世、李全德等成爲工人運動的骨幹,高斌被選爲總幹事。此後,彰德(今安陽)鐵路工人、開封隴海鐵路工人、洛陽隴海鐵路工人先後建立了自己的工會組織。中國共產黨領導工人運動的機關——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先後派人到鄭州進行聯絡和宣傳,機關刊物《勞動週刊》和《工人週刊》等成爲夜校學員爭相閱讀的雜誌。

1922年4月,京漢鐵路鄭州分工會成立,高斌爲委員長。經過工人夜校的學習和工人運動的鍛鍊,高斌、司文德等優秀學員和工運骨幹相繼加入共產黨,併成立了黨小組。8月10日,京漢鐵路總工會第二次籌備會議在鄭州召開。1923年1月,在鄭州召開京漢鐵路總工會第三次籌備會議,決定2月1日在鄭州召開成立大會。從工人夜校開始,鄭州成爲“二七”工人運動的策源地之一。

中國共產黨從成立起就肩負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始終不渝地發動和依靠人民羣衆是黨持久不斷的追求和努力。當年,李大釗等中國共產黨人在鄭州鐵路職工學校播下的火種,迅速在中原大地掀起革命的浪潮,並匯入到全國革命燎原之勢中。

2006年6月,鄭州鐵路職工學校舊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爲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與周邊的二七紀念塔、二七紀念堂等形成了一個紅色文化圈,成爲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陣地。

在這裏,讀懂這座“蝶變”的城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延輝

夜幕降臨,鄭州市管城回族區東三馬路一帶霓虹閃爍、車水馬龍,革命先驅李大釗曾經講學的地方——鄭州鐵路職工學校老校址風貌依舊,見證着鄭州這座城市的時代變遷。

探訪中原“紅色地圖”①|先驅風範 在精神光焰長——探訪李大釗鄭州講學舊址

鄭州商城遺址公園內的李大釗銅像。圖片來源:匯圖網

“98年前,李大釗同志就在這裏講學,後來這房子還被用做三益街小學的教室,上世紀60年代,俺就在裏面上的小學。”家住附近的66歲居民張玉玲每天晚上總會習慣性地走到這邊轉上一轉。

“以前燈光昏暗,城市很小,臨着火車站,住的地兒就是城中心。”張玉玲感慨道,“現在你再看看,城區拓展到了四環,到處是高樓、商場,燈火通明,流光溢彩,簡直就是‘不夜城’。”

上世紀初,京漢、隴海鐵路交會於此,造就了鄭州在全國“中”的地理座標和“十字路口”的獨特優勢。宣傳馬克思主義,點燃革命火種,李大釗注重與鐵路工人羣衆打成一片,更看中河南在中國工人運動中的重要戰略地位。

李大釗鄭州講學舊址離鄭州火車站不遠,被火車站商圈所包圍。鄭州火車站,中國最忙碌的車站,平均每5分鐘就有一趟列車經過,朝着東西南北不同的方向奔向遠方。即便是深夜,這裏依舊喧囂如白晝,客暢其行,物暢其流,構成了鄭州最直觀的城市圖景。

探訪中原“紅色地圖”①|先驅風範 在精神光焰長——探訪李大釗鄭州講學舊址

鄭州鐵路職工學校舊址。 王延輝攝

管城區南關街道仁壽里社區是李大釗鄭州講學舊址所在的區域。在這個0.23平方公里的社區,聚集了銀基商貿城、海天商貿城、錦榮商貿城、世貿商城及大觀國貿五大商場,近萬家商戶。這裏是全國重要的服裝批發基地,每天清晨前,一輛輛物流卡車載着打包好的服裝運往全國各地。

這幾年,隨着河南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鄭州打通聯接世界的陸上、網上、空中、海上四條“絲綢之路”,現代商貿業日益繁榮興盛,託舉鄭州朝着國際商都的宏偉目標奮力邁進。

一座富有魅力的城市,既要“秀外”更要“慧中”。

作爲鄭州的老城區和中心城區,管城區積澱着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轄區有衆多如商代都城遺址、李大釗鄭州講學舊址等國家和省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爲傳承歷史文脈、鑄造城市之魂,管城區按照省、市決策部署,在高質量黨建引領下,堅持以商文化爲特色、以文化產業爲支撐,加速推進商都歷史文化區建設,努力將其打造成爲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的“文化名片”和國際商都的“城市會客廳”。

1921年春,李大釗來講學的時候,這座城還叫“鄭縣”;而如今,奮進在新時代的這座城已“蝶變”爲建設中的國家中心城市。

斗轉星移,滄桑鉅變,換了人間。而這一切的改變,都源於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源於一代代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所凝聚起的磅礴力量。

探訪中原“紅色地圖”①|先驅風範 在精神光焰長——探訪李大釗鄭州講學舊址

編輯:劉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