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中国古代处于世界之巅,一直都很辉煌,其实,真正属于汉人的辉煌也就四个朝代,外加外族建立的元朝和满族建立的清朝而已;如果被我们汉人一直所称赞的这四个王朝是哪四个呢?

汉朝

中国古代能做到“敢犯中华者,虽远必诛”的王朝,仅有四个

汉朝是中国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汉族在这一时期得名,汉族由于文明程度较高,在中国各兄弟民族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这是历史发展和自然形成的结果。汉以后历代的朝代名称虽有变换,但汉族作为中国主体民族的地位始终未变。

汉朝有多霸气?从汉武帝开始,汉人的血性和自豪感重新建立了起来,隐然有大秦士兵风采,卫青、霍去病直捣突厥大营,尤其是霍去病的封狼居胥和卫青的漠北大战,匈奴基本上被打残了;之后的大汉,独霸西域,西域诸国无不俯首称臣。

中国古代能做到“敢犯中华者,虽远必诛”的王朝,仅有四个

大汉最能提现对周围国家震慑力的是陈汤斩杀北匈奴郅支单于的事,虽然陈汤之时,西汉已经没落,但是对周边国家的威慑力依然没有丝毫降低;陈汤胁迫甘延寿仅带屯田士兵,伪诏西域诸国出兵,共计合兵四万余人,一举歼灭虎踞西域的郅支单于,对于敢于对抗大汉的康居国,直接灭国,太霸气了!

到东汉后,前后有马援、班超、窦固等经营西域;在107年的时候,由于北匈奴残部太凶悍,东汉力不从心,本来都放弃了西域的,事实教训朝官们“弃西域则河西不能自存”,123年,汉安帝使班超第三子班勇将兵五百人,出关经营西域。126年,班勇率西域兵大破北匈奴呼衍王,又击走北单于兵,北匈奴向西逃遁,葱岭以东诸国又来归附。

中国古代能做到“敢犯中华者,虽远必诛”的王朝,仅有四个

哪怕是东汉末年,大汉疆域也是不周边宵小所能侵犯的,曹操曾派曹彰攻打叛变的乌丸人,震慑了当时强大的鲜卑首领轲比能;而当时的蜀汉也不弱,南蛮入侵,诸葛亮率军平乱,并吞并其疆土,唯有东吴稍逊一筹。

隋朝

中国古代能做到“敢犯中华者,虽远必诛”的王朝,仅有四个

隋朝应该算是第四个大一统的王朝,经历隋初杨坚的种种励精图治改革,整个大隋出现欣欣向荣的局面,在文帝统治的最初二十多年间,政治清明,人口增加,府库充实,外患不生,社会呈现了一片繁荣,史称“开皇之治”。开皇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是隋朝的极盛时期。

隋文帝时期,主要是励精图治发展内政,隋炀帝继位之后,大力对外拓张,在即位前曾参与与突厥、契丹之战事,皆有所获。609年,他亲征平定吐谷浑,设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

中国古代能做到“敢犯中华者,虽远必诛”的王朝,仅有四个

杨广亲征吐谷浑后,又下诏征天下兵进攻高句丽。可惜在三征高句丽的时候,由于太过浮夸,导致隋朝被灭,在隋亡之前,高句丽已经臣服。虽然隋朝最后因为不堪重负而灭亡,但是其对周边宵小之强硬,亘古未有,连唐朝都对吐蕃软弱过,汉朝也被迫和匈奴和亲,唯独隋朝,强硬到底。

唐朝

中国古代能做到“敢犯中华者,虽远必诛”的王朝,仅有四个

其实唐朝的盛世有很大一部分是建立在隋朝的基础上的,在隋朝之时,北方突厥经过不断的挑拨,已经严重衰弱了;原本强大的吐谷浑也已经奄奄一息,最终被吐蕃吞并;其实唐朝建立之时,周边国家已经被隋朝所震慑,唐朝迎来了一个安定发展的机会。

在唐太宗继位时,唐朝已经恢复的差不多了,开始对外扩张,但是却没有像隋炀帝那么急功近利,温水煮青蛙一般,终于在唐高宗李治时期,将高句丽吞并,顺带还把高句丽的小弟百济吞并了。

中国古代能做到“敢犯中华者,虽远必诛”的王朝,仅有四个

唐朝是版图最大,亦是唯一未修建长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唐代国土在西部及北部皆超出现代中国的疆界范围。唐朝自攻灭东突厥、薛延陀后,天子被四夷各族尊为天可汗,又借羁縻制度征调突厥、回鹘、铁勒、契丹、靺鞨、室韦等民族攻伐敌国,并让南诏、新罗、渤海国、日本等藩属国学习自身的文化与政治制度。

当时世界上能和唐朝匹敌的,除了同属极盛的吐蕃和阿拉伯帝国。

明朝

中国古代能做到“敢犯中华者,虽远必诛”的王朝,仅有四个

明朝分为前明和后明,其中分界点以“土木堡之变”为节点,在“土木堡之变”以前,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明、国力强盛。为世界之翘楚。

明朝极盛时期应属永乐皇帝朱棣时期,朱棣在位时,政治上改革机构,设置内阁;对外五次亲征蒙古,收复安南,并于东北设奴儿干都司,在西北置哈密卫,在西南置大古刺、底马撒、底兀刺等宣慰司,又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完整。

中国古代能做到“敢犯中华者,虽远必诛”的王朝,仅有四个

朱棣于1406年至1407年期间派兵攻打南安,最终安南独立,明封黎利为安南国王,从此朝贡不绝。这场战争最后以明朝胜利、胡朝灭亡告终,越南被并入明朝领土,标志着安南属明时期的开始。

1419年在望海埚发生战争,此战总计杀死倭寇742名,生擒857名。刘江令用50辆大车载运俘虏,胜利地结束了望海埚战斗。

中国古代能做到“敢犯中华者,虽远必诛”的王朝,仅有四个

明史上最有名的大阅兵,发生在永乐十九年三月,明成祖朱棣在北京北边的怀来调集军队10万人,精心挑选“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精锐相继表演骑兵包抄、步兵突击、步骑合击等项目,从广西、云南、四川调来的“土狼兵”、白杆兵演练了步兵劲弩齐射、长枪步兵刺杀训练等“军事科目”。

中国古代能做到“敢犯中华者,虽远必诛”的王朝,仅有四个

来“观礼”的使节达27个国家之多。明朝军威之盛与睦邻友好的国策,在各国引起巨大反响。其后中亚、西亚国家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一直绵延到明末,单是帖木儿帝国,终明一世向中国派遣使节的次数就有60多次。这也说明阅兵不仅是宣示国家实力,还是扩大国家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请关注“艺享甜开”,与大家一起分享,感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