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書法長廊觀百牛渡江 文藝家感受縣域新變化

文藝家們參觀營山縣雲鳳書院 陳國光 攝

爲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 反映南充70年來取得的輝煌成就、發生的巨大變化,進一步凝聚全市人民“不忘初心、砥礪奮進” 的強大合力,6月25日至28日, 南充市文聯組織全市近20名文藝家深入儀隴、蓬安、營山開展不忘初心、踐行“四力”文藝採風創作活動。

遊書法長廊 品味書法大家力作

兩三層的白牆青瓦房,荷塘環伺,與典型的川北民居相映成趣。 溝河兩岸綠樹枝條有的交會空中, 有的垂於水面,流水過處,泛起層層漣漪。這裏就是儀隴縣日興鎮黎明村,舒適田園,雨後初晴,置於其間,賞心悅目。黎明村党支書陳玉林介紹,2016年以來,該村吹響了脫貧攻堅的衝鋒號, 引進外地業主發展柑橘、食用菌、水產蓮藕三大產業, 所有貧困戶和大多數村民人均年收入近萬元, 順利實現脫貧。《南充文學》主編楊茂生說,黎明村的變化是南充廣大農村的縮影, 相信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定能讓農民走上文明、富足的小康路。

金粟書巖位於金城鎮金城山上,東起觀音閣西至柳家巖一道長800餘米的書法長廊上,200餘幅書法作品刻於其上。據介紹,上世紀80年代中期,爲打造地方人文景點,開發旅遊資源,儀隴縣書法協會向全國書法界發出了約稿信,徵集歌頌朱德、張思德精神和儀隴山水的書法佳作。很快,舒同、啓功、邵宇、沈鵬、楚圖南等書法大家紛紛送來精品力作。 當時共收到作品1000餘幅,選出部分佳作刻於崖上,幅面最大者達35平方米,最小也在2平方米以上。這些作品兼有篆、隸、行、楷、草等多種書體, 儼然我國上世紀80年代書法藝術的集錦。 文藝家們踏着古色古香的觀光棧道, 首先見到的就是金粟書巖上刻有朱德早年撰寫的五言詩《懷鄉》:“避暑居高聳,搔首望儀隴。白雲阻鄉關,回看江濤湧。”“這些作品無論詩章還是書法,都堪稱一流,值得學習。”文藝家們稱讚道。

觀百牛渡江 點贊蓬安創新做法

百牛渡江是蓬安縣無中生有創新創造的一個旅遊景區, 藉助水牛每天必須到嘉陵江上島嶼喫草的“習慣性動作”,蓬安人把上百頭水牛橫渡嘉陵江作爲一道景觀打造, 如今已成功舉辦了十屆“放牛節”,在全國產生了較大影響。27日上午8點40分, 儘管細雨紛飛, 但現場已有上百名遊客憑欄觀看牛兒在頭牛的帶領下, 在江中不時變換隊形奮勇前行的美景。“我是第二次來觀看百牛渡江了, 場面確實令人震撼,牛兒的一些溫情畫面讓人難忘。真的爲蓬安利用自然生態現象打造自然景觀的做法點贊。”著名作家、南充市作家協會主席李一清說。

新店鎮千坵村、朗池鎮興雲村是營山縣新(店)法(堂)朗(池)30村連片現代農業產業示範區上的兩個點,文藝家們行走其間, 但見成片柑橘枝繁葉茂、翠綠欲滴,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映入眼簾。位於新店鎮的紅九軍政治部舊址和位於朗池鎮的雲鳳書院,分別記載了紅九軍在營山的戰鬥歷程以及營山籍百歲老紅軍王定國心繫祖國、關懷家鄉的故事,文藝家們無論是觀照現實還是緬懷歷史,都爲營山在新中國成立70年來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感到欣喜。“進入鏡頭皆是景,營山除了涼麪,可拍可寫可記的太多了。” 南充市攝影家協會副主席陳國光說。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記,一路拍,新中國成立70年來, 南充大地煥然一新,爲時代抒懷,爲人民列傳,南充文藝家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書寫南充精彩華章。(記者 何建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