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監管不斷髮力的背景下,網貸行業整頓仍在持續。中國互金協會登記披露服務平臺數據顯示,截至2月17日,僅六成網貸機構按規定時間披露了2019年1月的運營信息,其中包括5家問題平臺。

監管持續發力 P2P網貸行業資產質量已明顯提升

數據顯示,當前網貸行業資產質量已有明顯提升。

專家預計,強監管下未來網貸存量規模與市場影響會不斷萎縮。

零壹財經日前發佈的《2019年1月P2P網貸行業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1月末,P2P網貸行業累計借貸金額約爲7.78萬億元,1月借貸金額爲914億元,同比下降55.1%,環比下降1.3%。截至1月底,行業借貸餘額爲8732億元,同比下降41.0%,環比下降4.5%。

而在已進行1月運營數據信息披露的70餘家平臺中,借貸餘額超過百億元規模的共有22家,同時,近20家平臺借貸餘額不足1億元。

大數據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月底,全國正常運營的網貸平臺共計1071家,新增問題平臺數爲11家,較上一個月大幅減少35%。從問題類型來看,新增問題平臺中提現困難4家、跑路失聯平臺3家、經偵介入2家,暫停運營和良性退出的分別爲1家。

監管持續發力 P2P網貸行業資產質量已明顯提升

監管持續發力 P2P網貸行業資產質量已明顯提升

從監管來看,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對於互聯網金融的合規化監管都沒有放鬆。

1月以來,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相繼發佈《關於做好網貸機構分類處置和風險防範工作的意見》和《關於進一步做實P2P網絡借貸合規檢查及後續工作的通知》,提出對完成行政覈查的P2P平臺,需逐步完成實時數據接入。對於不配合的P2P平臺,將逐步予以清退。

與此同時,地方監管也在繼續。13日,濟南市互聯網金融協會發布消息稱,爲推進互聯網金融風險整治工作,根據國家互金整治辦要求,轄區內所有網貸機構應貫徹“六不”要求,包括“不跑路”、“不關停”、“不變更地址和股東”、“不隨意處置資產”、“不損壞資料”、“不新增違規業務”。

在此之前,已有上海、北京、廣東多地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相繼發文,表示正在開展網貸機構現場覈查工作,要求P2P網貸機構積極配合,或完成相關風險提示。

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表示,從目前的監管思路來看,監管機構正綜合通過存量清理、轉型引導、切斷風險傳染鏈條等方式,逐步化解P2P行業潛在風險,爲備案的推進掃清障礙。“對嚴格合規的平臺是利好,除此之外的各類平臺,或將加速退出市場,一個客觀的結果就是,P2P網貸業務的存量規模與市場影響會不斷萎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