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經濟ke]貿易戰升級後第二天,李克強的演講透露何種信號?

  本欄目由俠客島與《中國經濟週刊》聯合出品

  這是[經濟ke]的第56篇文章

  9月19日,李克強總理在夏季達沃斯論壇發表講話。不出所料,李克強的講話又一次以滿格的信號引發國內外的關注。

  實際上,就在前一天(9月18日),美國宣佈對中國2000億美元出口產品新增關稅,還威脅說,如果中國反擊,還要再對2670億美元進口自中國的商品徵稅。當晚,商務部公佈,對美國出口我國的600億美元產品加徵關稅,其比例與美國一樣,都是進口總量的40%。

  兩者一交上鋒,很多事情就變得意味更濃,再加上國內經濟運行遇到嚴峻挑戰,思想輿論界各類聲音頻出。內外壓力下,中國經濟何去何從?總理的講話也就愈加值得深挖了。

  薄霧

  在達沃斯論壇上,李克強說,“以規則爲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是經濟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的基石,是實現互利共贏的重要保障,其權威和效力應得到尊重和維護。”

  如果將此番講話與其一年前在達沃斯論壇上的講話對比來看,會發現兩者角度雖然不同,但實則相互呼應。一年前,在論述“逆全球化”等全球經濟不穩定因素時,李克強指出“青山被薄霧籠罩,時隱時現。但這只是暫時的,薄霧終會散去,青山則長久屹立。”

  一年過去,“青山遮薄霧”的判斷不變,其發展趨勢同樣不變。這不僅是因爲我們對大勢有所預判,也源於對其早有準備。

  然而,當薄霧中夾雜着灰霾,我們自然不能對前行路上的溝溝坎坎掉以輕心。

  李克強坦言,世界經貿環境發生明顯變化,不可避免地給深度融入世界的中國經濟帶來影響。最近國內投資消費增速有所放緩,部分企業困難有所增加,經濟平穩運行的難度加大。

  清醒地指出問題後,話鋒一轉,他接着說,“但中國的發展從來都是在攻堅克難中前進的,沒有過不去的坎”。

  怎麼跨?

  中國傳統智慧講立己達人。我們不搞貿易保護,但如果別人非嚷着退羣,那也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的事。如果不僅不願意談,還非得讓我們低頭認輸,甚至賠罪道歉,那是100多年前的事。

  當然,在貿易戰這條路上,美國願意回頭也罷,不撞南牆不回頭也好,中國的事情能不能辦好,還得看自己。

  我們能不能應對貿易戰衝擊?

  李克強給出了一組數據: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長6.8%,連續12個季度穩定運行在6.7%—6.9%的中高速區間。前8個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超過1000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穩定在5%左右、爲歷史較低水平。新設企業平均每天超過1.8萬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保持兩位數增長。

  不惑

  四十而不惑。

  當下,正是改革開放四十週年,關於中國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關於近期外界對中國的一些誤讀,李克強總理在達沃斯論壇也給了堅決的回應。

  有人認爲,貿易戰背景下,人民幣貶值是中國有意爲之。對此,他明確發聲:“這是不符合實際的,因爲人民幣匯率單向貶值對中國弊多利少。中國堅持市場化的匯率改革方向,不僅不會搞競爭性貶值,還要爲匯率穩定創造條件。”

  9月20日商務部的例行發佈會上,商務部發言人高峯就曾明確表示,不會將人民幣匯率作爲工具應對貿易摩擦。

  事實上,中國政府對人民幣持續下跌並非無動於衷。早在幾個月前,面對人民幣8月中旬達到當時最低點,各部門就有一系列動作。

  央行決定從8月6日起將遠期售滙業務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0調整爲20%,並在8月向數家大型銀行進行了定向正回購操作,流動性收緊總規模約爲3000億元人民幣;8月24日晚間,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告表示,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價行重啓“逆週期因子”。

  此舉有效地抑制了人民幣下跌趨勢。8月21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8360,實現三連漲,一掃此前市場對人民幣會不會“破7”的擔憂。

  對外企與民企營商環境變差,以及國進民退的敏感話題,李克強也未迴避,而是表示,將繼續全面深化改革,加強基礎性關鍵領域改革,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提高政策透明度,“落實和完善支持民營經濟的政策措施,消除民營企業投資的各種隱形障礙”。

  李克強還鮮明表態:不論何種所有制企業,也不論是中企還是外企,只要在中國註冊,都將在減稅降費、公正公平等方面獲得一視同仁待遇。這句話決不能變成一句空話。

  拿前段時間鬧得人心惶惶的社保問題來說。9月1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就一錘定音,“必須按照國務院明確的’總體上不增加企業負擔’的已定部署,確保社保現有徵收政策穩定,在社保徵收機構改革到位前絕不允許擅自調整。對歷史形成的社保費徵繳參差不齊等問題,嚴禁自行集中清繳”。

  總而言之一句話,在當前宏觀經濟大背景下,無論如何不能增加企業負擔,影響企業和市場預期。

  貿易戰中,美國一再攻擊我國知識產權問題。面對全球頂級經濟精英,尤其是諸多企業家,李克強對這一說法給予了有力反擊:“中國已建立起完整的知識產權法律保護體系,成立了專門的知識產權法院。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企業對外支付的知識產權費增長14倍。”

  要知道,中國近年對外支付的知識產權使用費已經位居世界前列。這不僅是履行國際規則,也是中國創新發展的內在需要。過去五年,中國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增加了2倍,年度技術交易額翻了一番。前不久,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等機構發佈2018年全球創新指數排名,中國列第十七位,較2013年上升了18位。

  關於未來,李克強說,中國將實施更加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對侵害中外知識產權的行爲堅決依法打擊,加倍懲罰。讓侵權者付出難以承受的代價,讓創新者放心大膽去創造。

  正如總理所說:“這是一個創新無限、希望無限的時代,也是一個發展嬗變、蓄勢躍升的時代。”

  文/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李永華

責任編輯:餘鵬飛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