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年來,巴拿馬運河的新巴拿馬型船隻通過量超過6000艘次,其中,最值得紀念的兩次爲:2019年5月13日,來自卡塔爾天然氣運營公司(QatarGas)的“Al Safliya”號成功通過巴拿馬運河“清水”(Agua Clara)船閘,成爲了通過該運河體型最大的液化天然氣船和首艘Q-Flex型船。三年內,運河擴建部分的新巴拿馬型(neopanamax)船隻通過量爲6000多艘次,超過了巴拿馬運河管理局(ACP)的預期。

【南美僑報網編譯劉大美6月29日報道】2016年6月26日,巴拿馬運河擴建部分開始商業化運營,這標誌着該跨洋航線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歷史時期。三年內,運河擴建部分的新巴拿馬型(neopanamax)船隻通過量爲6000多艘次,超過了巴拿馬運河管理局(ACP)的預期。

巴拿馬《星報》6月26日報道,巴拿馬運河於三年前啓用的第三套船閘具有極大的工程學參考價值,是巴拿馬運河致力於全球海上貿易的具體象徵。隨着第三套船閘的開通,該跨洋航道的集裝箱貨物通過量得到了提升,併成功開啓了包括液化天然氣船(GNL)在內的新業務。

三年來,巴拿馬運河的新巴拿馬型船隻通過量超過6000艘次,其中,最值得紀念的兩次爲:2019年5月13日,來自卡塔爾天然氣運營公司(QatarGas)的“Al Safliya”號成功通過巴拿馬運河“清水”(Agua Clara)船閘,成爲了通過該運河體型最大的液化天然氣船和首艘Q-Flex型船。兩天後,長榮海運公司(Evergreen)旗下的特里同號(Tritón)集裝箱船通過運河新船閘,該船是自2016年以來從巴拿馬運河通過的體型最大、載貨量最多的船隻。

自新巴拿馬型船閘投入運營以來,運河管理局於2017和2018兩個財年先後向巴拿馬國庫貢獻了16.5億美元和17.03億美元,較往年相比平均增加了60%。

巴拿馬運河的擴建還對環境產生了積極影響。三年來巴拿馬運河減排二氧化碳累計達5500萬噸,因此被譽爲世界海上貿易的“綠色通道”。

(編輯:羅山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