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面孔:彭小莲,一个“茶陵牛”理想主义者的一生

6月19日,导演、编剧彭小莲在上海病逝,享年66岁。

当这个消息出现在微信群时,我没有在意,只是随手点开。没想到,竟然是我的老乡,湖南茶陵人!

彭小莲与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是同学,属于“第五代”导演,拍的《美丽上海》还获得了金鸡奖。

但另一条隐隐显露的线索,更加令我动容。她的父亲叫彭柏山,在当年轰动全国的“胡风案”中,是钦点的“胡风分子”,并在文革中遇害。彭小莲历时6年,访谈了几乎所有幸存的“胡风分子”,制作出纪录片,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于是,我决定写一篇她的人物小传。

写不了的岁月

1953年6月26日,彭小莲出生于上海,祖籍湖南茶陵县秩堂镇彭家祠。父亲彭柏山时为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母亲则在上海电影译制厂翻译苏联电影,上面有四个哥哥姐姐,一家人其乐融融。

1955年,父亲彭柏山被诬陷为“胡风反革命集团分子”,是官职最高的“胡风分子”,从此他的后半生,就在审查、监禁、批斗中度过。彭小莲的一家,也顿时翻天覆地,陷入到黑暗之中。

每一次,父亲都是匆匆回家,又匆匆离去。她惊慌地发现:“人世间好像什么都长不了,没有不死的东西,没有永恒!”

株洲面孔:彭小莲,一个“茶陵牛”理想主义者的一生

彭小莲(右一)一家人合影

母亲曾带彭小莲回到茶陵秩堂,读了两年书,又回到上海。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对父亲的批斗更加激烈。1968年4月,父亲被人残忍打死。3个月后,彭小莲只能从福尔马林药水中,看到死去的父亲。

30年后,彭小莲为父母写《他们的岁月》,痛苦地写了几天,最后还是给了出版社一张纸条:“我从来没有在文章里、在朋友面前描述过这个场面。现在,我还是写不了这些。”

瞎混掉的青春

1969年,母亲还被关在隔离室里,彭小莲和四个哥哥姐姐,陆续以知青下乡的名义被发往江苏南京、甘肃天水、上海奉贤、云南和江西,一家人,就这样散了。

彭小莲到了江西插队,一待便是9年。提起这段“青春”的日子,她“什么都不记得了”,只有潮湿天气留下的关节炎,还有夜里偷南瓜,掉进粪池的尴尬事迹。

终于等到了知青返城的消息。彭小莲望着湛蓝的天空、河边用棒槌敲打着衣服的农妇,忽然泪流满面:“9年,就这么过去了?我在这里瞎混了些什么?”

1977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而中断了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次年,25岁的彭小莲神奇地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导演系78级只有29个人,其中有:陈凯歌、田壮壮、吴子牛、张建亚、李少红、胡玫……哦,还有个张艺谋,是隔壁摄影系的同学。这些人日后每一个都大名鼎鼎,被称为“第五代”导演。

毕业后的彭小莲被分配到上海电影制片厂,也从事导演工作。但她直言不讳:“我只是和他们是同班同学,我拍摄的题材也从来和他们不一样。我没有真正地进入过这个群体,从来也没有意识到,我是其中一员。”

理想主义的困惑

1986年,彭小莲导演儿童题材影片《我和我的同学们》,讲述中学生团结奋斗,终于取得学校篮球赛冠军的故事。该片获第二届“童牛奖”优秀导演奖,第七届“金鸡奖”最佳儿童故事片奖。

1987年,彭小莲导演剧情影片《女人的故事》,讲述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下,三个从来未出过门的农村妇女毅然出门挣钱的故事。

正当彭小莲开始在电影界展露头角的时候,1989年,36岁的彭小莲得到了前往纽约大学当访问学者的机会,并读了电影研究院的硕士学位,这一待便是7年。

彭小莲的毕业论文是拍摄讲述赴日留学生的纪录片《我的日本梦》,为此,她特意飞到日本跟随纪录片大师小川绅介学习。小川大名鼎鼎,却是典型的理想主义者,他的团队濒临解散,却仍然坚持去最穷苦的地方,只为底层人民拍摄。彭小莲深受影响,吃着只有一片薄鳗鱼的工作餐,再次明白:“为了理想,确实有人会选择极度贫困。”后来,她写了一本回忆小川的书,叫《理想主义的困惑》。

一个人的《上海三部曲》

株洲面孔:彭小莲,一个“茶陵牛”理想主义者的一生

1996年,彭小莲和病重的母亲

1996年,彭小莲的母亲在经历丈夫含冤惨死、子女离乱多年的折磨后,也走到了人生的最后光景,出国七年的彭小莲回到上海,照顾病重的母亲,并在母亲离世后留了下来。

彭小莲成了独立制片人,改编了电影《我也有爸爸》,执导了《犬杀》,讲述一起狗咬死主人的离奇谋杀案。

1998年,为纪念上海解放50周年,彭小莲执导了影片《上海纪事》,讲述在中国共产党接管上海的大背景下发生的爱恨情仇。该片获得了1998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故事片奖。

1999年,小川绅介的遗孀找到彭小莲,请求她帮忙完成丈夫的遗作《满山红柿》。彭小莲穷得叮当响,却毫不迟疑地答应下来。她回到穷得叮当响的日本山形牧野村,在极度贫困的条件下,历时1年多,完成了这部作品。作品上映引发轰动,获得2001年日本十佳纪录片的殊荣。

2002年,彭小莲自编自导的剧情片《假装没感觉》上映。影片通过石库门里一个普通市民家庭里发生的故事,从生活、婚姻、爱情等方面展现了三代女性处理问题的不同方式,折射出彭小莲对女性情感和女性独立意识的文化关怀。这部电影在国内反响平平,在日本却连续放映了90天。2018年,该片作为改革开放40周年老片重映,观众大呼感动。

2003年,彭小莲编导了电影《美丽上海》,讲述文革中父亲蒙冤而死,家里的四个孩子上山下乡,从此走上了完全不同人生的故事。很显然,这就是她自己的故事。

电影由王祖贤、冯远征、顾美华等人主演,大获成功。影片成为第24届金鸡奖中的大赢家,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多项大奖。彭小莲成为国内著名导演之一。

2005年,彭小莲开拍“上海三部曲”的第三部《上海伦巴》。彭小莲以老一辈艺术家赵丹与黄宗英的故事为原型,借用二人合作的经典影片《乌鸦与麻雀》的拍摄经历,向老一辈电影人致敬。

绝响的《红日风暴》

株洲面孔:彭小莲,一个“茶陵牛”理想主义者的一生

早在1986年,胡风去世,彭小莲代表父亲参加了追悼会。蒙冤的“胡风分子”们,希望彭小莲拍一部电影,记录“胡风事件”。当时的彭小莲感到恐惧,没有答应。

1996年,母亲病重时,她在病床前,第一次听母亲完整讲述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2003年,“非典”之后,50岁的彭小莲终于决定开拍纪录片《红日风暴》。她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访谈了26位在世“胡风分子”、十多位已逝“胡风分子”的亲友,拍了300多小时的素材,记录了100多万字的材料,听了一个个痛彻心扉的故事。

2009年,历时整整6年,花光了自己的积蓄,这部几乎是用父亲的生命和信誉换来的《红日风暴》终于完成。拍摄过程中,一个又一个“胡风分子”先后去世,这部纪录片就成了历史的绝响!

请你记住我

彭小莲曾说过:“我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人,我不善于掩饰,情商比较低。我就是非常喜欢拍电影。我会成为什么样的导演,我的路到底怎么走?我对自己没有任何设计。因为投资困难,我走不出上海,但是拍着拍着,我就再也不想走出上海了。”

在片场工作的彭小莲,简直是咆哮,还有国骂。她说自己散漫、没有教养、坐立不安、肆无忌惮,骨子里有一种不安的东西在荡来荡去。她从来不冲着钱去拍片子,“去做所有不快乐但可以很快来钱的事情,我会比没钱更难过!”

在她的身上,我似乎看到了一个“茶陵牛”理想主义者不屈的精神。

2018年11月,彭小莲执导的电影《请你记住我》上映,该片采用多线叙事的方法,让现代的两位主角与历史中的赵丹和黄宗英以梦境、历史影片、再现、现实采访等方式不断产生接触,带领当代观众重温上海电影的黄金时光。“现在已经很少人记得赵丹黄宗英了,我拍这部电影就是要让大家记住他们”,在首映礼上,彭小莲如是说道。

如今,倔强的女导演远行,中国的电影观众,以及我这个与她从未谋面的家乡人也会永久地记住她。

株洲面孔:彭小莲,一个“茶陵牛”理想主义者的一生

来源/株洲日报 记者/

编辑/豆芽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新闻热线:28681062

声明:分享要尊重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株洲发布”删除。

株洲面孔:彭小莲,一个“茶陵牛”理想主义者的一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