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懲處措施沒有威懾力,不端行爲如何盡絕

    “這些人人皆知的‘高壓線’,爲何這麼多人排着隊去觸摸?箇中原因很多,如誠信教育的缺失、科研氛圍不濃等,但不可忽視的一點就是對學術不端的查處力度不夠大、處置的辦法不夠嚴,沒有形成強大的震懾力。”

龍躍梅

    “5年發表文章約800篇,上了百餘種學術期刊”“涵蓋物流、經濟、美學、心理學、電影等多個領域”……2016年,多家媒體報道了“論文大神”董鵬的學術不端事件,並在學術界引起不小震動。然而,時隔2年後,當初被媒體打假的董鵬還有過百篇署名論文在知網、萬方數據可供查閱下載。

    董鵬的學術不端行爲證據確鑿、事實非常清楚,成爲一段時間社會的輿論事件,引發從政府到民間的廣泛討論,也形成了一定的社會共識。然而在這樣的情況下,董鵬的百篇署名論文依然穩坐泰山、巋然不動,還可供查閱下載,不得不讓人嘆息和無奈。

    董鵬並非個案。在科學研究浮躁化、功利化的今天,學術不端行爲還時有發生、屢見報端、屢禁不止。這些人人皆知的“高壓線”,爲何這麼多人排着隊去觸摸?筆者認爲,箇中原因很多,如誠信教育的缺失、科研氛圍不濃等,但不可忽視的一點就是對學術不端的查處力度不夠大、處置的辦法不夠嚴,沒有形成強大的震懾力。

    一些人之所以選擇走學術不端之路,原因就是成功了萬事大吉,收穫的“效益”非常之高;發現了損失不大,大不了從頭開始。可以設想,一旦通過“走捷徑”成功了,可以減少多則幾十年,少則幾年的奮鬥時間,職位、帽子通通都有了,各種名利源源不斷,虛擬的尊嚴和現實的利益款款而來。就算“走捷徑”被發現,在社會輿論的壓力之下,學術不端者所在單位秉持“家醜不外揚”的想法,一般都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後不了了之,對個人的未來發展也沒什麼大的影響。

    要徹底整治學術不端行爲,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採取嚴厲的懲罰措施。這種懲罰不只是影響個人的一下子、一陣子,更要影響個人的一輩子,讓學術不端者無法承受這沉重的代價。現階段,尤其要通過各種技術手段,抓出一批反面典型,並將這些案例公之於世,使之成爲“過街老鼠”,在社會上形成強大的威懾力,從而讓一些投機者徹底死了“走捷徑”這條心,讓一些埋頭鑽研的科研人員更加堅定信心、闊步前行。

    治理學術不端的行爲,短期內需要採取“重典”,加大懲罰力度,形成強大的震懾力,讓大家不敢踩這條紅線。從長遠和根本來說,還要加強社會的誠信教育,讓科研誠信成爲一把高懸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時時刻刻展現出威力,成爲全社會普遍堅守的底線。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