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佚名

核心提示:在1955年的授銜過程中,一些同志認爲給自己授銜高了,主動要求低授一級軍銜。其中徐向前、羅榮桓要求不授元帥軍銜。

1955年哪兩位元帥曾主動要求不授元帥軍銜?

開國授銜 資料圖

在1955年的授銜過程中,一些同志認爲給自己授銜高了,主動要求低授一級軍銜。其中徐向前、羅榮桓要求不授元帥軍銜,徐海東、許光達要求不授大將軍銜,徐立清要求不授上將軍銜,孫毅要求不授中將軍銜。最後評定的結果,除徐立清由上將降爲中將之外,其餘要求低授的同志在組織上做說服工作後,都授予了他們應授的軍銜。

按照授銜條件,徐立清應該被授予上將軍銜,可他三番五次地給黨中央、毛主席寫信,請求不要上將軍銜,在全軍傳爲佳話。當時在正兵團級幹部中,徐立清是僅有的幾名中將之一,其他都是上將。一位老將軍這樣稱讚道:“徐立清精神可嘉,人品難得,從古至今,少有少有。”

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不要軍銜的事,對負責授銜工作的徐立清震動很大

1910年,徐立清生於河南省商城。1927年參加革命,1930年入黨。先後歷任紅四方面軍第四軍政治部主任、紅四方面軍總衛生部政委、八路軍第一二九師政治部組織部長、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新編第四旅政治委員、西北野戰軍政治部主任、第六縱隊政治委員與第一野戰軍第六軍政治委員等職務。1949年10月率部進軍新疆,11月任第一兵團政治委員兼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副書記。1950年9月,徐立清任中央軍委總幹部管理部(1954年10月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幹部部)副部長,爲統一全軍的幹部管理,建立正規的幹部工作制度做了大量的工作。1960年12月,徐立清任解放軍總政治部副主任。“文革”中受到誣陷和殘酷迫害。1973年恢復工作後任濟南軍區政委。1975年再任總政治部副主任。1980年任成都軍區黨委第一書記、第一政委。

早在1955年讓上將軍銜之前,徐立清就已在評級中主動提出讓級別,要求將自己的正兵團職降爲副兵團職。總幹部部羅榮桓部長、賴傳珠副部長也都認爲徐立清應定正兵團級,但又爲徐立清這種高尚風格所感動。羅榮桓部長在大會小會上多次表揚徐立清,稱徐立清是一位“以身作則的楷模,同志們學習的榜樣”。

後來,軍委副主席彭德懷專門找到徐立清,明確提出不同意他定副兵團級。因此在定級的申批報告上,彭德懷又將徐立清的副兵團級改爲正兵團級。

1955年1月,中央軍委發佈了《關於評定軍銜工作的指示》,對軍銜評定工作給予了政策性的規定。1955年2月8日,毛澤東主席正式簽發了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頒佈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宣佈中國人民解放軍將於1955年10月1日開始實行軍銜制度。這在全軍上下引起廣泛的關注,絕大多數幹部對此都能有比較正確的認識,但也有一些幹部擔心自己的軍銜評低了,面子上不好看。

有的公開擺資格、列戰功,覺得應該得到更高的榮譽和獎賞。更有甚者,在提出要求未能滿足後,竟鬧起了情緒,哭起了鼻子。有一位紅軍時期的老幹部,在他聽說自己將被授予少將軍銜的時候,十分不滿,竟然公開地說:“我要把那牌子掛到狗尾巴上去。”毛主席當時風趣地批評這種現象是:“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授銜時。”

根據軍官服役條例,按照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同志的歷史功勳和在部隊的任職情況,是應該給他們授銜的。在初步方案中,其中有這樣的內容:毛澤東爲大元帥;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爲元帥;李先念、譚震林、鄧子恢、張鼎丞爲大將。當毛澤東看到這一方案時,他思考片刻,提起手中的筆,將自己的名字從大元帥的銜位上圈了出來,並說他本人不要大元帥軍銜。在一次會議上,毛澤東說:“我這個大元帥就不要了,讓我穿上大元帥的制服,多不舒服啊!到羣衆中去講話、活動,多不方便啊!依我看,現在在地方工作的,都不評軍銜爲好!”他問劉少奇:“你在部隊搞過,你也是元帥。”劉少奇同志當即表示:不要評了,不要評了。毛主席又轉向了周恩來、鄧小平,他們都擺擺手說:“不要評了,不要評了。”毛主席又轉身問過去長期在軍隊擔任領導職務,後來到地方工作的鄧子恢、張鼎丞等同志:“你們幾位的大將軍銜還要不要啊?”這幾位同志也都說:“不要評了,不要評了。”

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不要軍銜的事,對負責授銜工作的徐立清震動很大。他也開始認真考慮自己在這次評銜中的姿態。他對當時的成都軍區副司令員黃新廷說:“新廷啊,我有個想法想給你說一下,按照條件我是該授上將軍銜的,我看哪,這個上將就不要啦,要箇中將如何呀。”

黃新廷對徐立清這種精神給予支持和讚賞。他表示:“你歷來對自己要求很嚴,不爭名不爭利,你這種思想很值得同志們學習啊,如果全軍的廣大幹部都像你這樣,就沒有那麼多矛盾了。”

紅四方面軍的老戰友、當時擔任華東軍區副司令員的許世友來京開會,徐立清和他聊起了這件事,表明了不要上將軍銜的態度。許世友聽後緊緊握住他的手連聲說:“好樣的,好樣的,我支持你,你是榜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