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時超

對於2019年上半年的資本市場,監管層打擊內幕交易成爲監管新動向,其嚴厲程度令人印象深刻。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截至6月30日,證監會網站年內已發佈63份行政處罰決定書及8份市場禁入決定書。梳理發現,這些行政處罰決定書當事人包括27家公司以及181名個人,累計罰沒金額達9.85億元,其中內幕交易罰沒5.53億元,佔全部罰沒金額的56%。

其中不乏過億元的罰單。如證監會本月11日披露的一則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郭海因涉內幕交易“中文傳媒”案被查處,證監會責令郭海依法處理非法持有的股票,沒收違法所得5875.18萬元,並處以5875.18萬元罰款,罰沒總金額達1.18億元。

“內幕交易中,涉案人員利用其特殊地位或機會獲取內幕信息進行證券交易,從中獲利,違反了證券市場‘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侵犯了投資者合法權益,擾亂了證券交易秩序。與我國大力發展資本市場的方向背道而馳。”國創展博宏觀研究部首席分析師李瑞華對經濟導報記者說道。

更有券商人士表示,內幕交易還會使所涉及的上市公司喪失投資者信任,不利於公司在資本市場再融資。同時,內幕交易造成信息嚴重錯配,最終會使證券市場喪失優化資源配置及作爲國民經濟“晴雨表”的作用,對借力併購重組做大做強的上市公司帶來負面影響。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併購重組領域一直是內幕交易的高發地帶。如證監會6月14日通報的3則內幕交易案例,都發生在併購重組過程中。例如,在萬家文化擬收購上海快屏100%股權的內幕信息敏感期內,蘇立華與內幕信息知情人孔德永多次聯絡,其中涉及孔德永建議買入“萬家文化”的相關內容,蘇立華交易“萬家文化”行爲明顯異常,與內幕信息高度吻合。

證監會依法對蘇立華內幕交易“萬家文化”及孔德永在重大信息公開前建議他人買賣證券案作出行政處罰,對蘇立華沒收違法所得68.78萬元,並處以137.57萬元罰款,對孔德永處以60萬元罰款。

而近日,證監會上市公司監管部副主任劉連起在“2019年中國上市公司論壇”上談及併購重組的監管重點時也指出,內幕交易是併購重組交易的底線,是不能觸碰的。

“最高法、最高檢6月28日發佈關於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刑事案件司法解釋,明確了“內幕信息以外的其他未公開的信息”的範圍,“違法所得”的數額計算、認定標準等。這有利於維護投資者合法權益,保障科創板改革有序開展,促進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李瑞華表示,考慮到國內資本市場發展需要,今後監管層對內幕交易仍將會呈現高壓態勢,值得各方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