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3年,無人機物流的商業化進程將進入新的轉折點。”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迅蟻CEO章磊如是說。

分析現有市場可以發現,大多數針對城市運輸場景的無人機企業還僅處於測試階段,離真正商業化還有一段距離。在章磊看來,目前國內物流無人機尚處在發展初期階段,而在未來3-5年內,當無人機應用成本和人力成本達到一個平衡點的時候,就是無人機大規模商業化應用的時候,超過70%的末端配送將由自主運行的智能運載工具代替人力完成。

獵雲網(微信:ilieyun)瞭解到,迅蟻是一家專注於構建大規模機器人運力網絡的科技公司,致力於實現自動化物流配送設計並製造無人運載器,同時開發運力網絡所需的終端和雲端的智能軟件系統,使其替代人力進行物流配送,以解決傳統物流速度慢、成本高、嚴重依賴勞動力的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5月,迅蟻完成了由熊貓資本領投、戈壁創投跟投的3000萬元A+輪融資;而在此之前,迅蟻還曾獲得紅杉資本、九合創投、天使灣創投等多家投資機構的青睞。

無人機從農村走向城市

回看這兩年間的成長,章磊坦言道:“過去,迅蟻習慣被稱作一家將無人機運用在物流領域的創新公司。”可以看到,迅蟻的無人化物流之路的確是跑在巨頭之前,佔據無人機物流行業發展初期的多個“首個”。

2016年9月19日,迅蟻與中國郵政浙江安吉分公司聯合開通了中國第一條無人機快遞郵路,也就是“杭垓鎮-七管村”無人機郵路。開通之後,由於不需要行走在蜿蜒曲折的公路上,無人機郵路縮短到了10公里,飛行時間約15分鐘。由此,迅蟻捷雁物流無人機正式進入市場。

2017年3月,無人機郵路成功通過試運營驗證,成爲國內第一個進入商業化運營階段的無人機物流項目;同年10月,迅蟻完成國內第一次無人機集羣跨海配送測試。在此之間,迅蟻聚焦B端站到站式配送模式,主要爲大型電商平臺和物流公司提供中長距離的站到站無人機物流服務,可運送應急物資、藥品、常規電商中小件貨物等,解決偏遠山區配送難、成本高、效率低的問題。

2017年12月至2018年6月,迅蟻開通全球首個ToC的無人機配送服務“迅蟻送吧”,並在城市近郊區域進行高密度運營測試。在面向C端用戶上,迅蟻利用自有的APP電商平臺,提供園區內無人機配送服務,實現下單後即刻獲取的極致用戶體驗。正如本次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現場,迅蟻在戶外體驗區,隨機爲現場觀衆免費體驗“飛行的咖啡”。

在大會上,中國郵政、長江匯、浙二醫等客戶代表分享了第一代無人機物流系統商業化運行2年來在不同應用場景下的經驗。據統計,迅蟻使用的第一代機型TR7在真實物流場景下已經積累超過40000公里的運行里程,飛行架次數近20000次,運營航線100多條,最高峯值時一天有20多駕無人機同時運行。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大量實際運行經驗和客戶反饋,迅蟻對原有機型TR7進行了升級,並在本次發佈會上推出了TR7S。據介紹,新款機型增加了傳感器數量、優化了電池管理系統、減輕了結構設計,同時大幅強化了終端計算能力,從而更好地滿足行業用戶對物流無人機的使用需求。

總結兩年裏的發展成果,章磊認爲,兩年後的現在,迅蟻的研究重心正從偏遠區域的低頻次場景,轉移到高頻次高要求的城市環節。而在這一方面,迅蟻已經克服了第一階段“起降難”的問題,下一步挑戰是成本、時效和能量的閉環。

對於公司的定義,迅蟻已經有技術基礎,可以被大衆理解爲是一家提供完整的機器人運力解決方案的科技公司,涉及的硬件領域更廣泛;對應地,所面臨的挑戰也更多。

發佈機器人運力網絡ADNET

章磊表示,根據迅蟻的測試結果,若要達到非常理想的無人化配送方案,除了基於現有硬件的升級外,還需要構建一套安全的運行網絡,才能充分勝任未來人類對機器人運力的需求。

基於此,在迅蟻無人機常態運營兩週年的時間節點,團隊發佈了最新一代的“機器人運力網絡”ADNET,未來將爲消費者提供全流程的無人化末端配送服務。

宏觀來講,迅蟻發佈的“機器人運力網絡”主要由全新一代的無人機RA3、銜接空地兩端機器人的無人樞紐站RH1、完成“最後100米”貨物交付的無人車RG1,以及一整套實現多智能體協作的算法所組成。

首先,爲實現配送全流程的無人化,迅蟻依據自身的運營經驗,專門研發了外型獨特的無人機新機型——RA3。據介紹,RA3是一款專爲物流而生的無人機,貨物裝卸正是物流無人機的核心功能和交互,RA3的機身設計更加一體化,全尺寸的開放式設計,讓貨物的裝卸更便捷靈活。

另一方面,RA3的全自動裝卸設計,可以使貨物在無人機和無人站RH1之間實現無縫接駁。作爲銜接空地兩端的中轉設備,RH1提供了6個貨箱暫存空間,以及基礎充電功能。通過現場播放的演示視頻,能清楚看到兩個機器人間的協作方式。此外,RH1還可視爲一個無人站的微型機場,其最高的起降頻次可達30架次/小時。

大會上,章磊透露,在2018年的第四季度,迅蟻可完成空中、地面一體化無縫協同的無人配送體系。而其研發的第二代無人車目前正處於路測階段,這也是迅蟻這一機器人運力網絡的重要部分。未來,無人車RG1便可取代配送員完成商家—無人站、無人站—消費者的人力配送部分。

到那時候,ADNET的無人化配送由三個智能機器人相互取長補短,充分利用立體空間優勢解決配送問題,意味着迅蟻將完全實現貨物配送的全鏈路無人化:

商家將貨物/外賣放入無人車,無人車前往無人站;

無人站將外賣/貨物從無人車取出,自動分揀後裝載到無人機;

無人機起飛並送至下一個無人站,自動卸貨並短期存儲在無人站內;

無人車從站內取出外賣/貨物送至消費者。

據迅蟻的估算,在一個運力網絡內,1天內完成5000單的配送量,需要投入120架左右的無人機、50個左右的無人站和60臺左右的無人車,其網絡節點數將達到近300個,單日起降次數超過首都機場。

迅蟻除了實現無人機、無人車等運載工具自身的自動駕駛技術外,其“機器人運力網絡”還要解決同一類型機器人“羣體性”的大規模自主運行,以及三種類型智能體之間“網絡性”的多機協作問題。因此,迅蟻的ADNET還實現了多智能體自動規劃、自動調度的能力,這便是迅蟻機器人運力網絡技術的核心。

採訪的最後,章磊表示,迅蟻在商業探索的道路上,始終將安全問題放在第一位,並持續快速迭代自身的產品和技術,促使它們成長爲可規模化的機器人運力網絡。針對新發布的機器人運力網絡ADNET,迅蟻計劃在2019年第二季度實現單網日配送量1萬單以上。

屆時,機器人配送將真正進入到消費者的日常生活當中。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