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上下五千年產生過很多能忍一時,他們在不同的領域,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名留青史,爲當時朝代的發展做出來傑出的貢獻,有這樣九位人,可以稱得上是中國歷史最聰明的人,他們個個才華出衆,其中有八位都官至宰相。

1、姜子牙

姜子牙,姜姓,呂氏,名望,號飛熊,周朝開國元勳,周朝以後的歷代皇帝和文史典籍都把姜子牙尊爲兵家鼻祖、武聖、百家宗師。

雖然後世對姜子牙的評價非常高,但是其實姜子牙的出身並不好,姜子牙出生時,家境敗落家中貧苦,年紀輕輕的姜子牙爲了討生活,不得已做了幾年的屠夫,專門宰牛賣肉,生意不好轉而開酒店去賣酒,貼補家用。

歷史上最聰明的九個人,7個都官至宰相

雖然處於社會最底層,生意沒有什麼起色,但他仍然堅持學習,始終勤奮刻苦地研究天文地理、軍事謀略,閒暇之餘研究研究治國安邦的策略,心中懷着遠大的理想,希望有朝一日能爲國家施展才華,但是,老天偏偏不遂人願,就這樣一直到了70歲,姜子牙還是一無所有,只好閒居在家中。

直到72歲時,姜子牙借釣魚之機才得以遇見姬昌,姬昌和他一番交談後直到姜子牙是個難得的奇才,於是把他帶入朝中拜爲丞相。姬昌死後,姬發即位。姜子牙輔佐姬發伐紂,紂王兵敗自焚,姜子牙成爲周王朝開國功勳。

2、管仲

管仲,名夷吾,字仲,周穆王的後代,古代著名的經濟學家、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法家著名代表人物,是難得一見的文武全才,被後世譽爲“華夏第一相“。

管仲雖然是周王朝的後裔,但是到他父親的時候,家道中落,管仲出生時,家中的生活非常貧困。後來年長了,爲了討生活,管仲叫上好朋友鮑叔牙一起合夥做生意,沒想到第一做生意就失敗。

歷史上最聰明的九個人,7個都官至宰相

生意失敗沒錢生活了,不得已參軍,但是當兵的時候就臨陣脫逃了。一直想要當官,但都一直沒有機會。後來機緣巧合得以輔佐齊國公子公子糾,爲幫公子糾爭奪皇位繼承人身份,派兵截殺公子小白。沒想到管仲一箭射中他的銅製衣帶勾上,公子小白悄悄進城,順利地登上帝位,成爲齊桓公。後來經鮑叔牙的勸諫,齊桓公選擇原諒了管仲,迎他入朝拜爲宰相,稱管仲爲“仲父”。

3、范蠡

范蠡,字少伯,漢族,歷史著名政治家、軍事家、經濟學家和道家學者。被後世尊稱爲“商聖”,中國儒商之鼻祖。

范蠡同樣出身貧賤,30多了還未娶妻,但是一直堅持學習,博學多才,有一個好朋友文種,二人交情甚深。范蠡雖然滿腹經綸,但是生在楚國,當時楚國規定,不是貴族出生就不能入朝爲官。

歷史上最聰明的九個人,7個都官至宰相

不得已范蠡和文種一起投奔了越國,越國勾踐很欣賞范蠡,拜他爲相,爲感謝勾踐的知遇之恩,范蠡輔佐他二十多年。幫助勾踐振興了越國,滅掉吳國夫差。越王實現宏圖霸業後,范蠡功成身退泛舟五湖。

4、李斯

李斯,字通古,歷史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

李斯年輕的時候當過鎮上的小官,拜荀子爲師學習帝王之術。學成了之後,到了秦國做官,成爲呂不韋門下的一員,因爲一篇《諫逐客書》阻止驅逐六國客卿,名動朝野。後來因爲擁戴嬴政爲皇帝,親自負責制定禮儀制度,秦始皇即位後,拜李斯爲丞相。

歷史上最聰明的九個人,7個都官至宰相

繼而參與制定法律,統一車軌、文字、統一度量衡,對中國和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專制的基本格局。後人尊稱他爲“千古一相”。

5、張良

張良,字子房,秦末漢初傑出謀臣,與韓信、蕭何並稱爲“漢初三傑”。

張良不同於前面幾位,他出身於貴族世家,祖父連任戰國時韓國三朝宰相。父親張平,也繼任韓國二朝的宰相。至張良時代,韓國已逐漸衰落,但是張家仍然是富甲一方。

但是有錢難免任性,年輕的張良也不例外,爲了刺殺秦始皇,張良找到一個大力士,爲他量身打製了一隻重達120斤的大鐵錘,當秦始皇巡遊到古博浪沙時,張良指揮大力士向該車擊去。120斤的大鐵錘一下將乘車者擊斃倒地。張良趁亂鑽入蘆葦叢中,逃離現場,但是被大力士擊中的只是副車,秦始皇倖免於難,於是張良被全國通緝,因爲這件事張良名聲大振。

歷史上最聰明的九個人,7個都官至宰相

後來機緣巧合得遇黃石公,黃石公授他《太公兵法》,從此,張良日夜研習兵書,終於成爲一個文武雙全足智多謀的能人。恰好當時陳勝吳廣起義,張良決定出山參加反秦隊伍,途中正好遇上劉邦在下邳的義軍。從此,張良深受劉邦的器重和信賴,後來挑撥英布、彭越和項羽的關係,迫使楚霸王烏江自刎,劉邦稱帝后,拜張良爲相。

6、諸葛亮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諸葛亮出生于山東臨沂的官宦之家,叔父諸葛玄是江西南昌的太守,因爲職場變故叔父帶着他來到荊州投奔了劉表。叔父諸葛玄去世後,諸葛亮就在隆中隱居,躬耕隴畝,後來經過司馬徽推薦,劉備親自三顧茅廬請他出山。

歷史上最聰明的九個人,7個都官至宰相

諸葛亮向劉備陳說了三分天下之計,劉備聽後大喜,力邀諸葛亮出山相助拜爲軍師,後來劉備建立蜀國,諸葛亮成爲蜀國宰相。

7、魏徵

魏徵,字玄成,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因直言進諫,輔佐唐太宗共同創建“貞觀之治”的大業,被後人稱爲“一代名相”,凌煙閣二十四功之一。

魏徵出生時,正值隋朝末期戰亂年代,年輕時曾經參加過瓦崗起義軍。後來成爲太子李建成的幕僚,擔任掌管圖書的太子洗馬。玄武門之變後,投奔唐太宗李世民,先擔任諫議大夫,魏徵以性格剛直、才識超卓、敢於犯顏直諫著稱。

歷史上最聰明的九個人,7個都官至宰相

魏徵備經喪亂,仕途坎坷,閱歷豐富,因而也造就了他的經國治世之才,每進切諫,雖幾次極端激怒太宗,而他神色自若,不稍動搖,使太宗也爲之折服。

8、趙普

趙普,字則平。著名政治家,北宋開國功臣,是昭勳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其“半部《論語》治天下”天下聞名。

歷史上最聰明的九個人,7個都官至宰相

趙普出生官宦之家,擔他爲人淳厚,沉默寡言,年輕時得到豪門大戶魏氏的賞識,成爲了他的女婿。後來,經過節度使劉詞推薦趙普得以進入朝廷爲官。因爲趙普參與策劃了陳橋兵變,使得趙匡胤黃袍加身,宋太祖即位後,論功行賞,趙普被封爲宰相,趙普任宰相後,皇上把他看作左右手,事情無論大小,都向他諮詢以後決斷。

9、劉基

劉基,字伯溫,諡曰文成,元末明初傑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勳。劉伯溫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很傳奇的人物,至今在中國大陸、港澳臺乃至東南亞、日韓等地仍有廣泛的民間影響力。民間說法“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劉基與宋濂、高啓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

歷史上最聰明的九個人,7個都官至宰相

劉伯溫天資聰慧,聰明過人,酷愛學習,12歲考中秀才,鄉間父老皆稱其爲“神童”,23歲的時候,劉基去京城大都趕考,一舉考中進士,因爲時值兵荒馬亂,劉伯溫沒有去任職,而是在家閒居了三年。

後來被元征服委以官職,因不滿官場的腐敗,辭官回家,朱元璋聽說後,把他請到應天擔任軍師,輔佐朱元璋集中兵力先後滅陳友諒、張士誠等勢力,順利幫朱元璋奪得皇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