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金報 泰勒

  9月20日,14利源債大跌83%,該債券爲利源精製

公司債券,公司昨日公告預計不能按期支付“14利源債”利息。

  14利源債自8月3日(星期五)上午開市起停牌,今日早間復牌。

  5000多萬利息沒錢付

  東北上市公司利源精製昨晚發佈公告,2014年發行的債券“14利源債”今年沒錢付利息了一共是5180多萬。

  2014年公司債券餘額爲74000.60萬元,本次派息年度票面利率爲7%,2018年付息金額爲5,180.042萬元,債權登記日爲2018年9月21日,除息日、付息日均爲2018年9月25日。因公司目前資金週轉困難,預計不能按期支付“14利源債”的利息,公司會積極籌措資金,爭取儘早完成債券利息的支付。

  

  自2018年4月起,受融資環境、瀋陽利源建設等因素的影響,利源精製就已經出現流動資金緊張。

  根據利源精製此前的公告,截至2018年8月10日,利源精製及瀋陽利源已逾期債務達21.61億元,一年內到期債務達42.42億元。

  其中,利源精製一年內到期債務當中的銀行貸款爲28.2億元、大股東借款爲4.68億元、融資租憑爲9.54億元,合計爲42.42億元。

  公司有七大風險

  利源精製在公告中稱,公司面臨七大風險。

  

  1、第一大股東王民及其一致行動人張永俠所持公司股份質押,並被司法凍結及輪候凍結;

  2、公司部分銀行賬戶被凍結;

  3、截至本公告發布之日,公司逾期債務金額爲216,069.71萬元,對公司生產經營產生了較大的不利影響;

  4、公司2018年半年報顯示營業收入較上年大幅降低,發生虧損8,901.94萬元;

  5、公司全部土地房產被法院查封;

  6、聯合信用評級有限公司將公司主體及債項評級下調至BB;

  7、公司現金流量較爲緊缺,流動性嚴重不足,預計不能按期支付“14利源債”的利息。

  在這些負面消息的打擊下,利源精製遭遇股債雙殺。

  9月20日,“14利源債”收盤報13.5元,全天下跌83%,盤中最低報9元。

  

  此前9月17日,聯合評級已將利源精製主體、14利源債債項的信用等級均從BBB下調至BB,主體評級展望爲負面。聯合評級稱,“14利源債”於9月22日付息的資金籌集工作進展緩慢,債券利息按期支付存在較大困難。

  不僅債券,利源精製的股價也遭遇了斷崖式下跌。從7月30日至今,利源精製股價的最大跌幅超過40%,近期持續在4元下方震盪整理。而今年的跌幅超60%。

  

  有基金2018年中報重倉持有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有2只基金持有14利源債,均爲同一家基金公司。其中一隻債券基金持有14利源債佔淨值比例近6%,爲100多萬元。

  

  按2018年中報這隻債券基金持有爆雷債券佔5.74%測算,今日該基金淨值應該下跌5%左右,實際淨值下跌幅度不到1%,遠遠低於估算淨值下跌幅度。

  實際淨值影響大幅降低有以下幾種可能,一是基金已經提前減持了部分債券,二是債券基金規模大幅增加,爆雷債券佔比自然大幅降低,第三是其他特殊的處理方式。

  

  另外一隻混合型基金有14利源債400多萬,佔淨值的1.76%,今晚公佈的淨值下跌1.49%。

  

  近日,監管下發的標題爲《落實機構主體責任,切實加強公募基金流動性風險管理》的機構監管通報。通報中稱,2018年以來,債券市場信用風險暴露增多,個別公募基金因持有違約債券引發市場關注。其中包含兩大要求:

  1、對投資比例超5%的持倉品種,應有詳細且持續的內部研究報告與風險分析專項報告,且有相應的內部評級機制,減少對外部評級的依賴(使用外部評級的,原則上採用孰低原則確定評級)。

  2、個券出現風險,應第一時間反應、處置,持倉比例超5%個券發行主體出現重大風險事件或發生實質違約時,應及時向屬地證監局報告。

  利源精製夢碎高鐵造車

  利源精製、公司實際控制人王民、張永俠夫婦之所以會出現債務危機,主要是由於在瀋陽利源項目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本來預計軌道車輛整車樣車的試製工作於2018年7月底完成。

  利源精製爲瀋陽利源項目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其在2017年初到賬的近30億元募集資金,不到一年就被消耗殆盡。

  但截止目前整車樣車的試製工作仍未完成,致使公司流動資金不足,無法保證生產原料的採購供應,產品不能及時交貨。加之融資環境惡化企業未獲增量貸款,而大量的債務卻是陸續到期需要償還,最終引發了債務危機。

  據公告顯示,其軌道車輛整車樣車本計劃於2018年春節前後試製完成,但因個別零部件供應商無法交付零部件,導致整車樣車的試製計劃多次延期,被拖延至2018年下半年。

  項目未達預期效益意味着,利源精製前期投入的大量資金被轉化爲固定資產之後,難以在短時間內爲公司帶來足夠的現金流量。流動性危機由此引發。

  如何走出困局?

  8月1日,利源精製一連發布兩則公告。在當天披露的2018年半年報業績預告修正公告中,公司將2018年半年度淨利潤由31307萬元至36003萬元修正爲虧損7500萬元至虧損10000萬元,並將其歸結爲公司營收降低以及費用大幅增加所致。

  同日,公司還披露了公司及全資子公司瀋陽利源軌道交通裝備有限公司共20個銀行賬戶被凍結,導致公司及子公司資金緊張,已對公司及子公司日常經營和管理活動造成一定影響。

  此前,公司於7月28日公告稱,截至目前,公司第一大股東王民及其一致行動人張永俠所持公司全部股份已被司法凍結和輪候凍結。兩人合計持股27038.1萬股、佔總股本22.26%。

  利源精製最終能否走出困局,將取決於公司能否順利引入國資股東。利源精製曾於8月14日公告,爲解決公司流動資金不足的困境,公司和控股股東正在積極尋求通過股權重組等方式,引入具有國有背景或者具備更強資金實力的股東爲公司提供有力支持。

  據瞭解,在利源精製發生債務危機之後,吉林省當地政府已經介入,所謂的“引入具有國有背景或者具備更強資金實力的股東”,大概率會是吉林省內的國有投資公司。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衆號:中國基金報。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