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導師周鴻�t向臺灣青年祕傳創業絕招

中新網9月20日電 “對於年輕人來說,就業或者創業,首先要選對行業,而互聯網就是當下年輕人比較好的一個選擇。”9月20日上午,在2018兩岸青年就業創業研討會上,360集團董事長兼CEO周鴻�t化身“創業導師”,跟現場的兩岸青年們娓娓道來,毫無保留地傳授了自己的創業經,鼓勵臺灣年輕人到大陸來創業。

據悉,此次由兩岸企業家峯會主辦的2018兩岸青年就業創業研討會在江蘇省崑山市舉行。研討會設置了主旨演講、交流發言、兩岸青年面對面專題研討等環節,還特別安排了展示中華傳統文化的兩岸青年圓夢主題晚會暨2018海峽兩岸(崑山)中秋燈會亮燈儀式和體現青春活力的環保騎行活動。

對年輕人來說 互聯網行業充滿想象空間

在與兩岸青年交流創業與就業感受時,周鴻�t最先提到的就是讓大家“挑對行業”,他認爲互聯網行業對於年輕人來說是不錯的選擇。

這首先是因爲在互聯網企業中,年輕人更容易獲得成功。很多傳統企業都是論資排輩,年輕人再有能力,也沒有太多機會出頭。傳統制造業以規模、以資本爲依託,個人在其中發揮的作用有限。

其次,互聯網公司普遍年輕化,很有活力。以360爲例,整個公司的平均年齡在26、7歲,核心骨幹一般也都是80後、90後。公司年輕人多了,自然就會更有活力、有激情,企業文化更加自由開放,等級觀念更加淡化。

再者,互聯網企業也會更看重年輕人。互聯網企業的用戶大多數是年輕人,年輕人更懂年輕人,所以互聯網公司更需要理解年輕用戶的人來研發對路的產品和提供年輕人需要的服務。同時,互聯網公司管理更加扁平化,讓年輕人來管理年輕人,對企業的成長和發展也十分有利。

周鴻�t在談到這幾方面時,表示目前很多臺灣年輕人留在傳統行業、在底層打工,以致於見不到年輕的臺灣企業家。但是在大陸創業成功的互聯網企業家很多,比如今日頭條、滴滴、ofo、拼多多等一批80後創始人,很多身家都過了十億,並且在用自己的互聯網產品和服務影響着億萬用戶的生活,改變了世界。

人口與政策紅利 讓大陸成互聯網肥沃土壤

除了挑對行業之外,創業的關鍵還要找對土壤――這是周鴻�t講給年輕人的另一建議。再好的種子缺少肥沃的土壤,就像沙漠里長不出參天大樹。對於互聯網行業來講,土壤就是人口基數、基礎設施加政策環境。

周鴻�t在演講中對比了中國、美國、東南亞、非洲等不同的市場環境,發現在最新互聯網趨勢排名中,全球前20大科技巨頭公司全部被美國和大陸包攬,沒有任何一家其它國家的公司入圍。其中,大陸有9家公司入圍Top20。在市值方面,美國的互聯網公司佔據前20家公司中75%的份額,大陸公司市值則佔25%,可以說全球互聯網行業已經進入“雙寡頭格局”。

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周鴻�t提到著名的梅特卡夫法則,說的是網絡價值以用戶數量的平方速度增長。也就是網絡的規模越大,網絡價值就越大。美國之所以能做大互聯網,因爲他們面對全球市場,大陸能行是因爲有十幾億的人口紅利。

“大陸再小的事,乘上14億人都不是小事,都是了不得的大生意。這也符合互聯網的規律,互聯網最要害的東西就是用戶基礎。”因此周鴻�t鼓勵臺灣青年來大陸創業。

也許有人會疑惑,既然中國大陸與美國的互聯網發展前景都很廣闊,爲什麼不選擇美國呢?周鴻�t的看法是,做互聯網需要對一個地方的風土人情非常瞭解,“除非在美國長大,否則你對美國用戶瞭解就不夠透徹,想把生意做起來先天就有不足”。但是,對於大陸的風土人情,臺灣同胞有天然的親近優勢,兩岸語言上沒有問題,交流也非常多。

此外,周鴻�t還提到,對於互聯網創業來說,大陸的政策比較好,機會也比較多。近年來,一大批互聯網巨頭迅速崛起就是最好的證明。

“最近港澳臺居民已經可以在大陸申領居住證,對臺灣青年來說,參加社保、工作、上學、就醫等都很方便。很多地方政府都很重視吸引臺商,大家在精神方面也有家的歸屬感。我相信,大陸會成爲臺灣青年創業的熱土。”周鴻�t說。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