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波記憶音樂α波記憶音樂04:26來自遛貓的狗三、工業革命

1、第一次工業革命

●第一次工業革命(英國)發生的背景

①、前提:英國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以後,確立了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爲工業革命提供政治前提

②、資金:通過國內圈地運動及海外的殖民擴張、黑媽貿易‘海外貿易積累了大量資金。

③、勞動力:圈地運動使得大批失去土地的農民成爲自由勞動力。

④、技術:工場手工業時期積累了大量的技術基礎,資產階級政府對科技的支持和獎勵。

⑤、市場:英國海外市場的擴大,工場手工業時期的商品生產無法滿市場的需要(直接原因)。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過程和重要發明

①、過程:紡織部門→動力→交通運輸部門

②、發明:

紡織機械——飛梭(凱伊)、珍妮紡紗機、水力織布機

動力機械——蒸汽機(瓦特)

交通運輸——汽船(美 富爾頓)、蒸氣機車(英 史蒂芬孫)

③、第一次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新興的棉紡織業

④、工業革命起迄時間: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中期

⑤、開始標誌:珍妮機的發明和使用;結束標誌:機器生產取代手工勞動(機器製造機器)

⑥、第一次工業革命使人類進入“蒸汽時代”;英國瓦生改良蒸汽機

⑦、交通運輸業的發明:1807年,美國人富爾頓發明輪船;1814年,英國人史蒂芬孫發明蒸汽機(火車);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影響:

①、大幅度提高了社會生產力,使歐美資產階級確立了對世界的統治;同時客觀上傳播了先進的思想和生產方式,改變了世界的面貌。

②、引起資本主義社會的結構變化:迅速壯大了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力量,兩大對立階級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鬥爭不斷;

③、促使世界市場初步形成。

★第一次工業革命對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發展的影響:促使世界市場初步形成(19世紀中後期)

★第一次工業革命如何推動了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

①、機器大生產的產品需要更廣闊的世界市場;

②、工廠生產需要來自世界各地的原料;

③、交通運輸條件的改變爲各地之間的聯繫和交往提供了條件。

2、第二次工業革命

●背景:

①、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

②、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基礎。

●表現:

①、電力的廣泛應用(顯著表現);

②、內燃機的創制和使用(深遠影響);

③、化工技術的發展;

④、鋼鐵工業等傳統工業的進步。

●成就:

①、德國人西門子發明發電機;19世紀70年代,實際可用的發電機問世。

②、電動機、電燈、電車、電話、電影放映機等問世,人類進入“電氣時代”。

③、新的交通工具:汽車和飛機(內燃機驅動)。

●特點:

①、以科學理論爲基礎,科學的技術緊密結合,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爲顯著特點。

②、多個國家同時並舉。

③、與第一次工業革命相交叉。

④、極大地推進了生產力發展,人類進入電氣時代。

●影響:壟斷組織的形成: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建議

①、推動生產力的巨大發展;

②、生產和資本高度集中,形成壟斷;

③、世界市場得到進一步發展,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確立。

★ 第二次工業革命對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發展的影響: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19世紀末20世紀初)

★ 第二次工業革命如何促使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①、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了生產力的巨大增長,推動了世界範圍工業生產的空前發展,更多的產品銷往世界各地,世界市場得到進一步發展;

②、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發展起來的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爲世界市場的發展提供了先進的物質條件;

③、國際分工日益明顯;

④、資本主義列強憑藉日益強大的實力,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基本上已被瓜分完畢,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建立起來。

【第一次工業革命中出現的新興行業】棉紡織爲、機器製造業、交通運輸亞

【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出現的新興行業】電力工業、電氣產品製造業、石油工業、汽車工業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