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劉詩萌 天津報道

  在廣深港高鐵即將於23日通車,“一小時都市圈”呼之欲出之際,一場關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方向的討論恰逢其時。

  9月18日,在天津舉行的2018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上,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中國的灣區經濟”論壇中指出,如何把這個跨越三個關稅區的灣區做好,讓人才、資金、資訊、貨物自由流通是一個大的挑戰。在整個區域發展當中,一方面要避免惡性競爭,另一方面要看清自己的相對優勢,從大局來講把它發揮到最好。

  融通人才、金融、知識和教育

  2017年3月5日召開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推動內地與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羣發展規劃,發揮港澳獨特優勢,提升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與功能。7月1日,《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在香港簽署,目前制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成爲廣東省政府年內的重點工作,預計該規劃有望在年內出臺。

  在陳茂波看來,成功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前提是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打通,而這需要在制度和政策上有所突破。

  香港尚乘集團董事長蔡志堅在發言中指出,香港和內地的基金無論是從基金還是貨幣都是不完整的流通,形成了很多兩地基金的錯配。要做到一個完整的全球性的資產配置,基金流通對於灣區的發展很重要。同時對金融機構來說,人才也是至關重要的。即使是在虛擬銀行和虛擬保險這一類金融領域,資源的競爭也不只是牌照,實際上是人才,是能否在香港本土找到更多、更資深的人才。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教授、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朱寧認爲,隨着互聯網發展,基金融通遠端也可以實現,但人員的流通和文化的流通可以拉近兩個地區相互融合,共同發展。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院長薛瀾則強調市場融通。“港澳作爲中西方融合的領先用戶的市場,作用非常重要,”他表示,包括葡語國家和英語國家,對於很多新興科技的產品、服務也有強大的潛在需求,這些資源如果有機融合,在全球創新的版圖上會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建立政策協調機制 避免惡性競爭

  同時,在法律體系、政策等等方面都有差別的兩岸三地,香港、澳門和廣東如何更好地融合,也成爲專家們討論的重點。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教授、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朱寧認爲,競爭是真實存在的,比如在港交所和深交所之間,這是大家迴避不了的一個話題。面對競爭,一種方式是大家相互比拼內功,看誰真正有實力,把市場和需求吸引到這來;還有一種是差異化的競爭,面對不同投資者、面對不同的風險偏好,面對不同的潛在上市公司,兩個交易所各自利用自己的優勢進行競爭。只要發生兩者或者多者合作的情況下,都既不是簡單的零和競爭,也不是大家完全放棄任何芥蒂的充分合作,這是任何合作過程當中不可迴避的現實。

  陳茂波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整體規劃中,有些方面存在競爭在所難免,但是經濟發展裏面有競爭、有壓力就有突破,同時也要避免惡性競爭。香港公共政策的制訂中有一個思想是揚長避短,看清自己相對的優勢,從大局的角度上講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最好。比如,隨着中國雙向開放不斷深入,內地企業走出去總要管理境外業務的風險,在粵港澳大灣區推動下,香港這樣一個國際平臺可以從稅務等方面提供一些優惠和幫助。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院長薛瀾則提出需要建立一個政策協調機制。“大灣區的政策協調機制可能是最關鍵的,”他表示,很多具體的體制機制障礙最後還是要通過政策創新來解決,但是你要想解決就需要做深入的分析,進而提出解決方案。

  責任編輯:徐芸茜 主編:陳巖鵬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