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去上學,對父母來說是“天塌了的大事”。最近,家住江北的劉女士就攤上大事了:讀初二的女兒瑩瑩(化名)一個星期都沒去學校了,天天躲在房裏要麼看動漫視頻,要麼躺着睡覺,不出門也不和媽媽交流。爲了照顧女兒,劉女士連工作都辭掉了,可孩子一點都不體諒她做單身媽媽的苦,讓她失望又焦慮。瑩瑩爲什麼不去讀書呢?是不懂事?是恐懼?或是有其它特別的原因?

劉女士哭訴

爲女兒我拼勁全力 她卻沒有感恩之心

瑩瑩三年級時,我又爲她生了個妹妹,因老公一家“重男輕女”,我們夫妻爭吵不斷,小女兒還未滿1歲,我選擇了離婚。倔強的我帶着兩個女兒從區縣到主城謀生。

雖然離婚了,但別家孩子有的我女兒一樣都不能少。我通過關係把大女兒送進了名校讀書;我努力做生意,力爭爲孩子提供好的物質生活;不管回家多晚,我都要檢查下孩子的作業……女兒很爭氣,小學升初中時,沒參加過輔導班的她竟然也考進了市屬名校。

進入初中後半年,她就開始鬧脾氣,不想上學了,她要轉學。問其原因,就說不喜歡老師和同學。溝通無效後,只好在她讀初二時爲她轉校了。

到了新學校,女兒參加了學校的射擊隊,教練特別喜歡她,說“好多年都沒有碰到像瑩瑩這麼有天賦的好苗子了,好好培養,以後肯定能出好成績”,我特別欣慰。班主任老師也喜歡她,爲了鼓勵她,還讓她做班長,帶領大家一起學習。一切都往好的方向發展。

可不久後的一場射擊比賽,可能出於嫉妒,有同學在瑩瑩的比賽器械上估計做了手腳,說了一些傷她的話,她在比賽場地大哭大鬧起來,嚇壞了教練。爲了平復她的情緒,讓她在家休息了兩天。

可再次回到學校後,瑩瑩就跟變了個人似的。稍有不開心的事情,她就不去讀書。爲了照顧她,我只好把生意轉讓,我告訴女兒我不期待她考上什麼大學,只希望她能學到知識,可以謀生。有時爲了哄她去上學,我會幫她“撒謊請假”。

她是班長,這樣爲同學做表率,班主任老師肯定很生氣,在班會上批評了她,她沒法接受,堅決不去讀書了,這在家一呆就是7天。期間我曾試圖與她溝通,她根本不理我,無計可施的我曾威脅她“你再這樣,滾回你爸爸那裏去”,可她充耳不聞;我把她從牀上拖到地上,她就如殭屍一般毫無反應……我真的是無計可施了。

只好讓她爸爸來勸勸她。她爸來陪了她兩天,她就開心地去讀書了,可她爸一走,她又不去讀書了。

如今,她不跟她爸爸走,她爸爸也不接受女兒回到自己身邊,可她又不去讀書,我好累,該怎麼辦呢?

瑩瑩吐槽

自以爲是的媽媽 她根本不懂我

我媽媽做什麼事情,都是女強人的姿態,覺得一切決定都是對的,問了我的意見可卻從來不接受我的建議。

她把我送進所謂的名校讀書,我卻被同學深深鄙視,同學們說我是“沒見過世面的鄉下人”“穿得土裏土氣的農村人”。我真的受不了那些眼神和中傷,我告訴媽媽“我不想讀名校,我想回老家”,可她卻告訴我:“人家看不起你,你要變得優秀讓人家看起你。你找那些友善點的同學玩,別人的詆譭別放心上,你不去計較,他們覺得無趣自然也就不說了。”

我運氣好,考上了好初中,她卻以爲是我實力足,對我的期待更上一層樓。我感覺壓力好大,在學校里根本學不進去,我只好以“不上學”要挾,讓媽媽爲我轉到普通中學讀書,也降低對我的期待。

在新學校,加入射擊隊,我很喜歡射擊,教練都說我“有天賦”,我只訓練了三個月卻比那些訓練了幾年的隊友成績還好。同學嫉妒我,在我的比賽器械上做手腳,讓我比賽時出糗,我真的特別傷心。回家後,我不想練射擊了,這幫“沒長醒、愛耍心機的小屁孩”,我惹不起他們還躲不起他們。媽媽很生氣,以爲我是在耍小性子。但是我沒有想到對付那幫熊孩子的辦法,不想回去。

媽媽讓爸爸來勸我。對於爸爸,我知道他想要個兒子,其實我覺得男孩子可以做的事情,我也可以。我可以陪他看球賽、釣魚、打球,只要他願意。我知道爸爸是愛我的,他來看我,我很開心,可他一走,我心裏就很煩亂,就不想去上學了。可要讓我回到爸爸身邊,我也不願意,他的生活不穩定。

哎!我也不是不想去讀書,只是看到那些熊孩子心裏就煩,我只是還沒有足夠的智慧面對這些吧!

專家建議

父母在錯的時間愛孩子

只會讓孤傲的她更不想上學

(邱駟·明亮心理所所長)

▶不想上學 不是孩子一人的錯

孩子不上學,媽媽肯定着急,問題在哪裏?通過媽媽和女兒的講述,邱老師認爲主要基於以下4個方面:

1、爸爸的“負強化”。瑩瑩不去讀書了,爸爸會來陪她,會讓她形成“當我很糟糕時,你就會來陪我”的想法,這種“負強化”會讓她更不想去學校。這也說明,父母並沒有給予孩子她真正想要的關愛。

2、媽媽的態度。每當瑩瑩有困惑時,媽媽更喜歡站在大人的角度教育孩子如何面對,而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她的想法,體會她的感受,所以母女間會出現溝通不暢,甚至無法交流的問題。同時,孩子不上學了,媽媽生意不做,全身心在家照顧她,彌補自己原來因爲忙沒有照顧到瑩瑩的內疚感,這對瑩瑩來說也是“負強化”。既然不上學,可以得到爸爸媽媽的愛,我爲什麼要去上學呢?

3、孩子沒認清自己,缺乏人際溝通方法。人在集體中生活,你的態度也會影響別人對你的態度。當射擊老師表揚瑩瑩的天賦時,當班主任賦予她重任時,她被同學孤立了,她自己是不是存在問題呢?當她被老師捧起時,她有沒有把自己某一方面的優點無限放大,從而對同學的態度高高在上了呢?要不然她也不會說同學“沒長醒的小屁孩”。可能,瑩瑩從根本上沒有認清自己,客觀地評價自己。

4、班主任的當衆批評讓她丟顏面。初中生,面子觀特別重,老師當着全班同學的面批評瑩瑩,她的自尊肯定大受打擊,感覺“顏面盡失”的她會不好意思出現在同學的視線裏。

▶家長、老師攜手努力 讓同學重新接納孩子

如何才能讓瑩瑩回到學校讀書呢?邱老師認爲可以從三方面着手:

1、召開家庭會議。爸爸和媽媽要端正自己的態度,要在孩子“做得夠好時”、平時多關心孩子,給予孩子何時陪伴的“正強化”。父母和孩子一起開個家庭會議,找找“不上學”的原因在哪裏?是爸爸媽媽的問題,那就父母改;是孩子的問題,就孩子改。溝通時,請注意態度和方法,尊重和理解是前提。

2、和老師溝通,得到老師的幫助。孩子在學校學習,老師的作用至關重要。媽媽與老師交溝通下孩子的問題,並表達希望得到老師幫助的訴求。希望老師能找到孩子在學校的問題,她與同學爲何出現對峙?孩子的問題在哪裏?請求老師通過約談或班會的形式,化解下孩子雙方的心結。

3、家長引導孩子自我反思。家長也要幫着瑩瑩反思自我:爲什麼我會被同學孤立?我的問題在哪裏?是否需要提升我的溝通能力,才能讓同學接納我?

問題既已出現,媽媽也不要太焦慮,經過分析和努力後,相信孩子的問題會解決的。

文/時延輝 圖/百度圖庫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