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社評:中國在中東影響力沒有地緣政治雜質

沙特王儲、副首相兼國防大臣穆罕默德21日至22日訪問中國,此前他訪問了巴基斯坦和印度,並在巴印兩國都簽了投資或合作框架協議。他的中國之行被認爲將促進沙特“2030願景”與中國“一帶一路”對接,提升中沙全面戰略伙伴關係的緊密度。

西方輿論多將穆罕默德此行看作因卡舒吉案遭到西方的疏離後,沙特爲減少孤立採取的“向東看”外交行動。對沙特外交調整的這種認識顯然過淺,低估了當前一些具體事件背後中東乃至全球格局中所發生的深刻變化。

中東上一輪成爲全球地緣政治重心主要是因爲那裏產油,而西方需要大量使用中東石油,沙特等國與美國和西方是“石油換安全”的關係。後來中東至少發生了三大變化,一是動盪導致該地區滋生出全球最活躍的恐怖主義力量。二是美國因能源技術進步和增產,對中東石油的需求出現質的下降,歐洲從中東買油量也在降低。三是中東伊斯蘭國家之間的各種矛盾凸顯,越來越顯示出長期性和複雜性。

卡舒吉案鬧得那麼大,原因之一在於美國和西方國家更有資本因人權問題吊打它們在海灣地區的最大盟友了。過去它們一天都離不開沙特的石油,而現在它們認爲自己在對沙關係中有了更多主動性,買不買沙特石油,賣不賣給沙特武器,都可以成爲它們調節與沙特關係的工具。

沙特在安全上依然離不開美國,同美國與西方的關係仍對它至關重要,但它需要將對外戰略合作多元化,應對格局性變化帶給它的風險,有沒有卡舒吉這件事,它都要“向東看”。

中國已是沙特石油第一大買家,沙特又是中國石油進口第一大來源地,亞洲國家則佔了沙特石油出口的70%,“向東看”的意義對沙特來說不言而喻。其實豈止沙特,整個中東都會越來越重視亞洲市場,如果說經濟安全是國家安全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向東看”的安全意義也將與日俱增。

美國和一些西方國家對沙特“向東看”總的來說是不悅的,對西方中心主義者來說,中東國家最好安心於做西方的忠實附庸,根據西方的利益安排、調整它們的內部事務,而不要另生出來它們自己的利益軸心,造成它們的外交取向與西方的戰略動向發生某種程度的脫節。

儘管沙特“向東看”沒有影響它與美國和西方國家的關係,甚至美國現在最感興趣的是沙特多多購買它的軍火,沙特賣給亞洲國家石油的錢又一轉手落進美國軍火商的腰包,但對於沙特兜這麼一個圈子,西方一些人還是有點酸溜溜的。如果沙特等中東國家對西方 “忠貞不二”,那就更好了。西方一些精英的潛意識已經被它們強烈的意識形態醃透了。

沙特很希望能減少對出口石油資源的依賴,這是“2030願景”的主要目標。該願景與中國“一帶一路”接軌的潛力很大。中東各國都歡迎“一帶一路”,因爲它對中東的長遠經濟社會發展很解渴。伊朗有着藉助“一帶一路”推動國家經濟在能源領域之外發展的同樣需求。

中國不會致力於做中東地緣政治玩家,我們與中東所有國家都有條件和能力發展合作,我們在那個地區沒有一個對手和敵人。中國在中東的影響力在增加,但那完全是充滿善意的合作積累出的影響力,它很乾淨,沒有摻雜任何陰謀詭計。這樣的夥伴關係是一種超越和昇華,必將在中東越來越受歡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