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1世紀以來,科技發展速度不斷加快,隨之而來的就是各種高科技設備陸續亮相,這在軍事領域表現得尤爲突出,二戰結束後,各國並沒有迅速摒棄傳統思維,美蘇等國固然非常重視研發高精尖武器裝備,並進行了曠日持久的軍備競賽,但以坦克、火炮爲主的重裝甲部隊仍然在各國軍隊中享有很高的地位,正因如此,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仍然保持着全世界規模最大的重裝甲部隊,而一些傳統陸軍大國也從未放棄研發新一代主戰坦克,就連美國這樣思想前衛的國家,也一直在打造最先進的主戰坦克,M1A2主戰坦克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鑽地彈

由此可見,過去的武器並不一定落伍,只不過,相關國家必須對其更新換代,並依據不同的作戰環境打造更加專業的武器裝備,大家都知道,現代戰爭是精確制導武器的天下,無論是發射洲際彈道導彈、戰機空襲以及海上演練,導彈似乎都是主角,不過,精確制導、精準定位固然重要,但對目標形成最有效殺傷的仍然是彈頭部分,基於此,各國一向都非常重視彈藥的開發。

鑽地彈

截至目前,各國已經研製出了特殊彈藥,譬如,集束炸彈、燃燒彈、白磷彈以及雲爆彈等。對於加裝這些彈藥的彈頭來說,軍方的要求是,彈頭一旦觸地,就必須引爆。但是,有一款彈藥卻特別講究,它就是鑽地彈。

美軍最早提出了鑽地彈的設計理念,上個世紀70年代,美軍迫切需要一款能夠直接摧毀敵方地下防禦工事的彈頭,基於此,美國軍方最終將目光轉向了M110自行火炮,他們在該火炮203mm的大口徑炮彈中加裝了特殊彈藥,並最終達成了鑽地30m的預期目標。

鑽地彈

毫無疑問,鑽地彈不能一碰地面就爆炸,如果那樣的話,損失彈藥不說,還會影響戰場效果,進而危及整個戰局,事實上,鑽地彈最重要的功能包括兩方面,第一,儘可能深入地下;第二,準確定位地下目標,並將其摧毀。因此,鑽地彈一般都會採用兩種引信,美軍GBU-28鑽地炸彈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鑽地彈

首先,負責提供推力的引信在鑽地彈接觸地面後,立馬就會在地上炸出一個大洞,並推動鑽地彈深入地下。等彈頭到達指定位置後,負責引爆的引信就會觸發鑽地彈,並準確擊毀敵方軍事設施。拋開前者不談,慣性延時引信的研發進度直接關係到鑽地彈性能的發揮。美軍目前使用的延時引信,基本可以達到不提前或者滯後引爆彈頭,歸根結底,只要數據對了,鑽地彈摧毀目標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