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土壤到底咋修復?土壤修復是指利用物理、化學和生物的方法轉移、吸收、降解和轉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濃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

  土壤到底咋修復?

  土壤修復是指利用物理、化學和生物的方法轉移、吸收、降解和轉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濃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將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轉化爲無害的物質。從根本上說,污染土壤修復的技術原理可包括爲:

  1.改變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態或同土壤的結合方式,降低其在環境中的可遷移性與生物可利用性。

  2.降低土壤中有害物質的濃度。

  土壤到底修復啥?

  1

  修復生物肥力

  2001年,澳大利亞學者(Lynette K. Abbott and Daniel V. Murphy)提出了生物肥力的概念。土壤肥力包括土壤生物肥力、土壤化學肥力和土壤物理肥力三個組分,而土壤微生物(組成、數量和功能)是土壤生物肥力的核心。

  土壤生物肥力,是指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動物、植物根系等有機體爲植物生長發育所需營養做出的貢獻,生物過程對土壤的物理、化學特性起到良好的促進和維持作用。

  土壤修復過程中,使用優質微生物肥料,能在土壤中產生多種生理活性物質,刺激調節植物生長,生物菌在代謝過程中也可產生吲哚乙酸、赤黴素促進植物生長,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更爲重要的是,微生物由於數量大、種類多、變異快,降解有機物的潛力相當大,而且降解乾淨徹底、無二次污染,幾乎所有能造成環境污染的有機物都能被微生物所分解、利用,這爲我們消除農藥、除草劑殘留環境污染提供了一條嶄新的途徑。施入優質微生物肥料(微生物菌劑、生物有機肥、複合微生物肥料),是土壤修復肥力的重要手段。

  2

  調節土壤pH值

  作物都有其最適宜生長的pH值環境,土壤pH值偏酸或者偏鹼都會導致作物生長受阻,pH值不適宜作物生長,即使上再多肥料、用再多農藥,都得不到優質高產。

  由於偏施化肥、酸雨,土壤淋溶現象導致鈣鎂流失,土壤酸化在我國越來越嚴重,所以目前土壤pH值調節主要是指土壤酸化治理。要在前幾年,你給種植戶說土壤酸化是一種病,得治,沒有幾個人會認可。可這兩年,經作區土地流轉速度比大田作物區快得多,恰好經作區的化肥用量相當大,土壤酸化尤其嚴重。

  土壤酸化會帶來如下危害:

  1.作物病害增加。土壤酸化易滋生真菌,引起鈣、鎂、鋅、硼鐵等鹽基離子流失,作物病害增加;土壤酸化改變土壤中養分的形態,降低養分的有效性,促使遊離的錳、鋁離子溶入土壤中中,對作物產生毒害作用。

  2.作物吸肥能力下降。土壤酸化使土壤團粒結構被酸破壞,土壤板結,作物吸肥能力下降。

  3.重金屬超標。土壤酸化使鉻、砷、鉛、汞等重金屬離子被活化,易被作物吸收,影響食物安全。

  土壤調理劑第一招:補充鹼性離子

  除了酸雨,土壤酸化前兩大原因都是我們種植過程中可以改變的。現在大行其道的調酸類土壤調理劑基本都是從第二大原因入手,給土壤補充鈣、硅、鎂等鹼性離子,目前市場上有三種。

  第一種,用磷礦渣生產土壤調理劑,即磷礦石生產磷酸、磷肥等後的殘渣,即所謂礦渣,用球磨機磨細,裏面的主要成分就是硅、鈣、鎂的化合物,外觀如同過磷酸鈣,粉狀,基本不溶於水,四川德陽、湖北鍾祥、貴州等磷礦石產區多的是,原來做水泥的原材料之一,現在被肥料廠商或者新瓶裝老酒,或者號稱加了鉀、中微量元素等養分,包裝出來作爲土壤調理劑,算是身價倍增了。

  第二種,用鋼渣生產土壤調理劑,就是鐵礦石鍊鋼鍊鐵後的殘渣,每個鋼廠鐵廠都堆積如山,用球磨機磨細,裏面主要成分還是硅、鈣、鎂的化合物,外觀似水泥,原來是作爲水泥或者混泥土攪拌站的添加物,灰撲撲的東西搖身一變,現在也成了土壤調理劑。

  第三種,生石灰,居家裝飾必備,包裝還是那個包裝,價格還是那個親民的價格,這裏沒啥可說的。

  市場上炒得火的主要是第一、二種土壤調理劑,在實際應用中連續多次使用也有一定調酸效果,只是其來源都是礦石,重金屬含量到底如何筆者沒有數據不敢妄言。通過補充鹼性離子來調酸的土壤調理劑,也有弊端,一是多爲粉劑,撒施非常不便,二,與肥料不易混合,施用時費工,三,生石灰鹼性太強,不能與肥料混合使用,多次使用易板結土壤。

  土壤調理劑第二招:施入調酸肥料

  下面必須說一說,從土壤酸化第一因素入手的土壤調酸手段,減少酸性肥料和氮肥的使用量。

  中國農業大學土壤專家張福鎖曾說:近30年來過量使用化肥是中國土壤酸化的罪魁禍首!據統計,過量施用化肥對土壤酸化的影響是酸雨的25倍,

  現在生理酸性化肥和氮肥使用量那麼大,用補充鹼性離子的土壤調理劑只能是階段性治理酸化,所以從化肥品種的角度調整纔是從根本上治理土壤酸化,必須增加不酸化土壤的肥料用量,如施用草木灰等肥料,可是現在這類傳統肥料因爲無法滿足越來越大的化肥用量,已經被工業化的化肥取代了。

  目前也有廠家開發出來調酸肥料,品種有調酸有機肥、調酸水溶肥,施肥的同時實現調酸,據說在南方地區已處在全面推廣階段。

  3

  補充有機質和中微量元素

  補充有機質和中微量元素,已經是老生常談,小編這裏就不羅嗦了,只是提醒廣大種植戶一些容易忽略的問題。

  首先,補充有機質主要手段是使用有機肥,可是我國有機肥國家標準某些方面要求不高,主要表現:只約定了有機質含量不低於45%,沒有對有機質來源作要求;水分含量要求不低於20%即可。

  所以,種植戶在選擇有機肥的時候,不能只比較價格,還要關注有機肥的有機質來源,因爲有機質來源對有機肥效果及安全性影響很大。目前有機質來源主要有味精下腳料,泥炭、雞糞、牛羊糞、秸稈、各種枯類餅類、餐廚垃圾等,原材料價格從幾百到一兩千每噸,不一樣的原材料價格顯著不同,效果也不一樣。

  建議:儘量選擇植物源原材料製成的有機肥,儘量選擇發酵時間長的有機肥,儘量選擇生產過程中經歷100度以上高溫的有機肥,儘量選擇水分含量低的有機肥,儘量選擇溶液分層不明顯的有機肥。

  其次是中微量元素,現在常用無機鹽如硫酸鐵、硫酸鎂、硫酸鋅等來補充中微量元素,作物不易吸收,建議使用螯合態的中微量元素,如EDTA、DDTA螯合類,IDHA螯合類,HBED螯合類(適用於pH值大於10的土壤)等,經螯合的中微量元素,不容易被土壤吸附,更易流動和被作物吸收。(農業種植寶典)

  關鍵詞: 中國農林科技網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