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55年大授衔的十年前,我军就有过一次授衔,当时为了全力争夺东北,专门派了六个人去和苏军谈判,为了双方军衔平等,我军特意进行了一次授衔,其中有一个中将名叫叶季壮,这个人很值得一说。

他是我军的“红色大管家”,天天和钱打交道却没占过一分公家的钱

叶季壮入党很早,1925年就已经是党员了,这个时间要比一半的元帅早。但神奇的是,叶季壮加入红军后从没有上过战场,他的工作只有一个,那就是给红军筹钱。

军队的开销之大难以想象,叶季壮再神通广大也会遇到麻烦,于是叶季壮就为经费紧张的红军想了一招,他和其他几个人制订了供给制的发薪方式,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严峻的经费问题。

但等到红军长征的时候,真的只能靠乞讨为生,叶季壮就接到了一条死命令,千方百计地搞到钱,保证红军的正常运转,正是在以叶季壮为首的后勤人员的努力下,红军才勉强撑过了长征。

在长征路上,叶季壮的哥哥见弟弟日子太苦,就偷偷塞给了叶季壮五百块大洋。这种兄弟之间给的钱红军也无权干涉,叶季壮就算自己留下也无可非议,但他还是将所有钱都上交给了红军,自己什么都没留下。

他是我军的“红色大管家”,天天和钱打交道却没占过一分公家的钱

等到红军成功抵达陕北之后,叶季壮就当上了总后勤部长兼总供给部长,这个职务至关重要,可以说掌握着红军的命脉,但叶季壮一干就是9年,可见对他的工作能力相当认可,叶季壮也因为这段经历得到了一个外号:红色大管家。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想在东北下先手棋,共产党当然不会坐以待毙,就派了以叶季壮和陈云为首的6个人去和苏联人谈判,这才有了文章开头提到的我军第一次授衔。

不过到了1955年的时候,叶季壮已经离开了军队,任贸易部部长,所以他就与大授衔失之交臂了。1945年被授衔的六个人中,只剩莫春和还留在军中,他的军衔也和十年前一样,还是大校,不过在1964年,他晋升为少将军衔。

对比一下同样做过后勤工作的张宗逊、洪学智、杨至成,甚至是大将黄克诚,做过中央军委总后勤部长的叶季壮如果1955年还在军界,上将应该是底线吧。

他是我军的“红色大管家”,天天和钱打交道却没占过一分公家的钱

叶季壮总结自己的一生,说他自己从没摸过枪,天天和钱打交道,却从没占过一分公家的钱。而国民党为什么会失败呢?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不就是贪污腐败吗。

相关文章